1、然后,他将爱默生和梭罗归于在后两种形式中徘徊的人。或许正是如此,爱默生才会进入独自一人眺望星空的那种超然境界,才会享受独自与闪烁着圣洁之光的星星交流的美妙时光。这种时刻也是我们现代人难以捕捉到的宁静的、永恒的瞬间。
2、“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唤醒对大自然的礼敬!
3、(2)(删减)itaffordsto,因为(它给感官的刺激)=(它对感官的刺激)
4、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曾译介爱默生的散文,这是她一生著作中真正的异数,有人推论,这是在颓靡之风中浸淫日久的张爱玲,在借爱默生的作品“补气”,毕竟,正如与爱默生同时代的一位作家所言:
5、正是由于20世纪的自然文学作家强调人类与生态共生存,因此他们便格外重视“位置感”。对他们而言,如果没有地理上的支撑点,就无法拥有精神上的支撑点。所以20世纪的自然文学是以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而写作的庞大的作家群来推动的,当然,他们各有自己的写作特色。
6、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自然文学是以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激励人们去寻求一种高尚壮美的精神境界,同时敦促人们去采取一种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造福于后人的新型生活方式。其次,它强调人与自然进行亲身接触与沟通的重要性,并试图从中寻求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出路。英国作家沃尔特·佩特曾写道:“文化的完美不是反抗而是宁静。只有当文化达到了某种深层次的精神之宁静时,它才真正达到了它的目的。”我们可以说,自然文学作家所追求的正是一种宁静的艺术。在美学上,这种文学展现了一种自然清新、别具一格的审美取向。阅读自然文学的作品,人们会感到一种流动的美感,一种精神的享受。从长远看,这一文学形式既是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的批评、补偿与反省,也为今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指出一条路,并提供大量试验与创新的可能性。
7、而钱宁将爱默生归于第二类作家(当然,他也不否认爱默生有时所体现的第三类作家的激情)。相比较而言,爱默生笔下的自然充满了哲理,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像夜幕上的星光,美好而遥远。
8、正是基于上述理念,自然文学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文学以人类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以及传统文学中战争、爱情与死亡那些经久不衰的话题,大胆地将目光转向自然,把探索与描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视为文学的领域并作为写作的主题。
9、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充满希望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一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10、本站内关键词搜索:请点击右上端蓝字“黄灿然小站”,进入“查看历史消息”,在小站页面的“搜索”对话框里输入关键词,例如“聂鲁达”。
11、1835年9月,爱默生和其他志趣相投的知识分子创立了“超验俱乐部”,直到1840年7月,爱默生用化名出版了他在1836年9月创作的第一本小品文《论自然》(Nature)。当作品成为超越论的基本原则时,很多人立即认为这是意大利的作品。
12、Bythemutualactionofitsstructureandofthelawsoflight,perspectiveisproduced
13、自然文学领域不仅新人新作层出不穷,而且在作为一种文学流派进行教学与研究方面也日趋成熟。近十余年来,先后有多部优秀的自然文学文选问世。如:《诺顿自然文学文选》《这片举世无双的土地:美国自然文学文选》及《论自然:自然、风景及自然史》等。同时也出现了具有权威性的有关自然文学的评论专著,如:比尔的《环境的想象》、谢斯的《自然文学》、弗里策尔的《自然文学与美国文化》等。
14、对于信奉“种下去的是自然果实,长出来的是精神果实”的爱默生而言,自然本身就是一张心灵的地图。滔滔的江水象征着人的心绪,宁静的夜空是理性的体现,无边的荒野意味着自由奔放的想象力。
15、我们可以说,在自然中寻找自我是爱默生的基调。爱默生把自我与自然联系在一起。自然的时光和情感的时光结伴而行,自然的四季与心灵的四季齐头并进。在《论自然》中,爱默生展现了一幅与自然中的一天相应的心灵地图:
16、(1)(arisingfrom)从...中来=由...导致=因为
17、雪仍在落着,如盐撒在我的伤口。但我知道,这种疼痛是必须的。
18、△A Norfolk Boatyard,18PeterHenryEmerson
19、在全部历史上,找不到别的人和爱默生具有的同样健全的理智。
20、General:一般的、整体的(需要结合上下文来选择“整体”这个词)
21、目前,自然文学仍处于一种发展状态,各种新的名称也不断出现。除了自然文学之外,又出现了环境文学(Environmental Literature)和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但它们的宗旨和主题大致相同,同属一个思想创新领域。当然,对自然文学是否已进入文学主流的问题,批评界仍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文学已经有了它一脉相承的辉煌历史、富有活力的现在与充满希望的未来。
22、刘亮程:我们用知识体系取代了孩子天生就有的心心相印的交流方式
23、(4)(隐藏逻辑关系)尽管:尽管平平无奇,但是搭配之后,就和谐对称
24、早晨起来,落蕊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25、他在《论自然》中如是说。在智慧之美中,爱默生指出了美的标准及定义。他认为宇宙中的完整与和谐就是美。美的标准是自然形式的完整的循环——自然的全体;任何单个的东西都不是特别的美,只有在完整中才有美。“美”他概括道,“在其最博大、最深远的意义上,是对宇宙的一种表现。”
26、大自然像微笑着的仁慈母亲,她有助于我们的理想,她珍爱我们的想像力。——(法国)雨果《九三年》
27、何山石.从生态美学的“参与审美”看梭罗自然观对爱默生自然观的超越——以《瓦尔登湖》与《论自然》为文本依据(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71-1
28、Butbesidesthisgeneralgracediffusedovernature,almostalltheindividualformsareagreeabletotheeye,asisprovedbyourendlessimitationsofsomeofthem,astheacorn,thegrape,thepine-cone,thewheat-ear,theegg,thewingsandformsofmostbirds,thelion’sclaw,theserpent,thebutterfly,sea-shells,flames,clouds,buds,leaves,andtheformsofmanytrees,asthepalm.
29、从广度而言,20世纪的自然文学已经不再局限于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会自1992年在美国建立以来,之后分别在英国、澳大利亚及日本建立了分会。同时世界各国有关以探索自然与人类关系为主题的作家及作品也纷纷涌现。从深度而言,由于20世纪的自然文学作家大多掌握了自然科学和人类生态学的知识,他们无疑获得了比其前辈更深刻的洞察力。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州一个被人遗弃的农场里,提出了“土地伦理”的概念,呼吁人们培养一种“生态良心”;艾比在没有人烟的西部沙漠中,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模式:对立—妥协—平衡。威廉斯则在盐湖边,呼吁人们视荒野为一种情感,像热爱一个人那样去热爱荒野。在当代自然文学作家的心目中,人与自然已不再是“我和它”的关系而是“我和你”的关系。他们认为已经没有一个单纯的自我,而只有与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自我。他们所信奉的已不再是“优胜劣汰”,而是“共生主义”。
30、意译:因此,(尽管)某些物体平平无奇、无法激起心中波澜,经过搭配组合,所构成景观便显得调和、对称。眼睛在构图方面首屈一指,光在挥墨配色方面独占鳌头。
31、选自《论自然·美国学者》,爱默生著,赵一凡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32、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刚刚起身的太阳呵,精神抖擞,红光四溢,把整个世界照得通亮。
33、《论自然》中所探讨的另一问题是自然与美,或者自然与语言。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哲学家及文学家,爱默生并没有就美学专门写一篇论文,而是在《论自然》中插有《论美》一节。在这一节中,爱默生将美的形式分为三类:自然的形态之美、精神之美及智慧之美。
34、余静远.释爱默生的《论自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75-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3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