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人(精选美句77句)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人(精选美句77句)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人

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2、陶渊明显然都不是,他迫不及待地和这个与他心中理想世界相差甚远的大环境告别,而且告别的无比决绝,没有丝毫留恋。

3、都说"学而优则仕",陶渊明对做官却全无兴趣。他29岁之前就做两件事:种田和读书,他热爱自然,享受琴书,舒心快乐。中年因度日艰难勉强出仕,纯粹是因为贫困,要养家糊口,但发现当个小官也无法养活自己,他就后悔了,继续隐退躬耕。反反复复,29一41岁,这些年他一直游移于进退之间,轮替在耕种和仕宦之中。

4、听者积极参与此次访谈,从中选取十名积极听众,赠送张雷老师亲笔签名书。

5、我们知道就算是在冬天,松树也还是绿的,而菊花是春天不开花,夏天不开花,秋天开花,我们称之为菊花,它代表了一个在都不开花季节所开的花,是孤独清高的象征。

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要满足桃花源,有三个条件,首先不是县城所在地及其附近,其次应在深山里,其三必须人迹罕至。否则就会找不到,否则就是故弄玄虚,否则就是杜撰。

9、指的是一个不存在的世界,不存在的邦国是我们的理想国。

10、所以“归去来兮辞”也是在讲独善其身的意义。

11、综上所述,如果我们接受““桃花源记”是鬼故事”这一设定,那么事情就很明朗了:一位打鱼的渔夫,偶然间发现一处狭窄的墓道,从而误入了一片古墓中,也许是受到墓中毒气影响,也许是真的有鬼混作祟,渔夫产生了幻觉,他看到的“男男女女”“黄发垂髫”其实都已化作累累白骨,他听到的“鸡犬相闻”其实是荒野里野兽的叫声,他吃到的“酒食”,其实是早已腐烂的祭品,这些鬼魂见他只身一人,并无恶意,便将他送回墓地的出口,并告诫他不要将此地与他人提起谁知渔夫不守承诺,引来了大批人马,鬼魂们无奈,只好施展了障眼法“鬼打墙”,使得太守一行人无功而返,最后这件事传到刘子骥耳中,他很可能也找到了墓地,但却惹怒了冤魂,弄得厉鬼缠身,大病而亡。

12、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渊明《形影神三首》

13、他喜欢写诗就用最朴素的句子,用很直接的话把它的形式给讲出来,所以在当时普遍流行骈骊文的情况下,很多人就觉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表明了作家的功力不高。

14、可以看到,三部史书的记载是一致的,认为陶渊明去世于元嘉四年,终年六十三岁。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四年即公元427年。由于中国古代是按照虚岁计算年龄,故陶渊明的生年就该是365年,即东晋哀帝的兴宁三年。

15、在汉语环境中,记的基本义为记录,就是把口头的话、口传的事写下来,后引申为写下来的书或文章,可用叙事、写景、状物、议论和描写,来抒发著作者的情怀与抱负,阐述某些观点。比如,碑记是镌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杂记,是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所以题目为桃花源记,而不是桃花源游记,其中大有考究。说白了,就是没有亲眼目睹、真正见到过桃花源,或者见的那地方不叫桃花源。那地方没有名字。那么,洞里的世界,就不是个可以设计的理想社会,而是现实中的世界。

16、  陶渊明出生在官宦世家,家族世代为官,其父也是个有文化的人,在陶渊明父亲去世后,陶家家境就开始慢慢没落,陶渊明二十岁时家境贫困,不过这并影响他学习。

17、大酉洞是个石灰岩溶洞,入口原为堆石夹峙,需要侧着身子挤进去。洞中豁然开朗,上下为葫芦形,宛若一把倒置的酒壶,其高三十余米、宽二十余米,其长百余米。因而沿途宽窄不一。桃花溪从洞中拐了一个弯,淙淙地流出,宛若铮琮地弹响锦瑟。洞内崖壁墙立,一面天然形成了十数道梯田,一面则形成缓缓的山坡,长满瀑布般的松蕨。沿着浅溪上行,出了内洞,外面就是个另类天地,当地人称为桃花源。

18、为什么不可以回家呢?家里面不是有一块地吗?这块地好久没有人耕种了,都已经要荒废了,为什么不去田园江湖湖泊?

19、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20、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21、因为那里有一个地名叫做桃源,所以他就去了就在这个地方写了一篇文章。

22、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23、其中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24、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25、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26、是没有多大的感触的,而陶渊明他所处的时代不同,也许就是因为现实世界充满了战争,充满了腐败……

27、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

28、紧随着陶渊明的视野,我们来到大酉洞外,逆桃花溪而上,可以乘船到洞口。溪水两岸,生长着一种名叫山桃的花树,春天里开了出来,白色花的叫白山桃,玫瑰红花的叫红山桃,满枝满杆的缀着。倘若落英缤纷,溪水里漂满白的红的花瓣,便是一条花的溪涧;夏日里山桃逐渐结出小桃,当地人称毛桃子,成熟后挂满枝头,在阳光下闪烁绿翡翠般的光彩;冬日雪霁,山桃暗紫色的树皮映雪成趣,便如铜枝铁干。

2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30、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两篇。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即所谓「田园诗」。这些诗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反映了他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

31、这首诗就是《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饮酒·结庐在人境》,内容如下:

32、我们很能接受这样的形象,也极愿意看到他这样出场,无论是作为一个诗人还是有闲的知识人。这是许多人心中理想的生活构图,给人安慰和想象,满足人们的期待。谁不期待一份安适的、有闲情有格调的生活?如果说人人都有被日常凡俗和琐屑打扰的烦心,那么这种逃避显然是最好不过了。

33、所以陶渊明用记的体裁,来描摹大酉洞,叙述那里发生过的骇人故事,然后让你找不到,因为第一叙述人刘子骥,也没有找到,而且不久就去世了。

34、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35、魏晋是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门阀士大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险恶,他们崇尚自然,酷好清谈,不拘礼法,特立独行,常聚于山林喝酒纵歌,吟诗弹琴。兰亭书法,曲水流觞,竹林七贤,建安七子⋯⋯这副洒脱倜傥被后来许多知识分子赞赏,称为"魏晋风度",孰不知,这放纵潇洒的背后,是否承载了太多的沉重、不甘与无奈?

36、落樱缤纷花瓣掉下来,掉得草地上全部都是花,如此美景他也就暂时忘记了打鱼。

37、在灭辽战争中,金朝看出了宋朝的虚弱,遂在灭辽后南下攻宋,于1127年攻陷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宋朝的徽钦二帝及皇室、大臣三千余人,仅康王赵构得以逃脱,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

38、所以,陶渊明的时代,是一个士族没落、军阀迭起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上一点也不寂寞的时代。

39、陶渊明嗜酒,他的诗几乎篇篇不离酒,"浊酒聊自适","浊酒且自陶",悲哀的时候自己喝酒排忧,高兴的时候自己喝酒陶醉,慷慨时对酒当歌,沉思时把酒观菊。他的酒,是李白的长剑,苏轼的明月,林和靖的梅妻鹤子,但他喝酒却是克制的、有度的,他绝非那滥饮俗醉之流,面对亲旧好意相邀,他会欣然接受,喝个尽兴,醉后回家,说走就走,没有丝毫留恋纠缠。

40、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大酉洞不是在酉阳县城边吗,说什么“找不到”的鬼话?那时,酉阳宣慰司所在,还是今甘龙河与原乌江交汇处的龚滩。今日之县城大酉洞地域,原系蛮荒之地,于清乾隆“改土归流”建县后,才逐渐动工修建。渔人即便划船出来,见到岸边的大约是菖薄、葛、巴茅、火棘那样的植物,且山峦耸翠,形状差不多,河道也曲里拐弯,多转折几遍就难以识别了。于晋之后,酉阳属地变化也大,唐属务州、思州;五代后,为当地氏族所据,称酉阳寨;北宋属思州;南宋为冉氏土官地;元为酉阳州治,后升为酉阳宣抚司;明为酉阳宣抚司治;清置酉阳直隶州,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酉阳设直隶州,选择大酉洞外的槽谷建筑县城,辖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四县。洞里的桃花源居民,虽然不尽是秦人后裔,因光阴荏苒,人户变化,成了真正的幸福美地,以至当地人说:“世上只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里,一个在重庆酉阳。”

41、我们了解到了东晋有名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在这段时期的文化都有一种非常高雅的表现。

42、归于田园,隐入尘烟,哪里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毕竟培养一腔抱负,习得满腹才华,有几人甘心寂寂无名,无用终老?所以在年少轻狂屡遭社会暴击后,许多人通常会有两种选择:或者汇入洪流,内心窃喜自己早早想通,看穿世道人性,成为识时务的人精、油条;或者接受现实,强迫自己看淡想开,但内心却是不甘,蠢蠢欲动,待价而沽。

43、这就很像1949年以后的中国,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在这50年是有机会发展文化的。

44、陶渊明最著名的散文应该就是他的《桃花源记》了,这篇被很多中学教科书都收录了其中。

45、后来是到了唐代王维这些诗人特别喜欢陶渊明,才提出了很多他在文学里面比较优秀的主张,于是才被众人所熟知。

46、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62岁)浔阳县(2) 

47、这里真是一个乐和的世界,以我猜测,若是陶渊明见到,恐怕真的要脱掉官袍,隐身洞内,同那些隐者、土人打成一片,成为一个好邻居。

48、在我们的这个年代,是没有亲眼观看过战争的,所能够听到的也是从历史典籍、影片和老一辈那听来的故事。

49、所以陶渊明在做官的时候写下这篇文章,就是在警告自己,你怎么还待在官场?和这些没有品格的人混来混去?

50、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灭陈,中国再次得以统结束了分裂两百多年的南北朝。

51、北宋五子是指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他们对北宋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很大重要作用。

52、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出生于352或365年,逝世于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53、陶渊明不是士族,但深受其影响,加上早年的儒家教育,他对这些只知征战血腥屠杀的军阀根本看不上眼,他怀想古代,向往没有剥削的原始公社式,渴望做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子民,他把这一乌托邦的理想写进了他的经典《桃花源记》。

54、但凡一个人,他的认知、处世、信仰,以及志向的选择,和原生家庭一定有着很深的渊源,也有能冲破这层障碍的,但身上或多或少也会有丝丝缕缕的痕迹。

55、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56、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57、这是他最后一次出仕而归的作品,是他前半生的总结,它的主题几乎是陶渊明所有作品的基调。这一次,他义无反顾,遵从本心,实现了身心真正的自由。

58、他就跟当地人们聊天,发现这些人已经不知道今夕何夕,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是秦代的人。

59、"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60、这就要说到在当时一个普遍的文体现象,在汉朝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叫做汉大赋,这种文体带了很强的功利目的性,失去了其真实情感,主要表现为辞藻华丽、对偶工整。

61、关于陶渊明的出生年份,历史上是有争议的。对此,我们采用主流的说法,也是正史的记载。《宋书·陶潜传》的记载是:“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晋书·陶潜传》的记载是:“以宋元嘉中卒,时年所有文集并行于世。”《南史·陶渊明传》的记载是:“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世号靖节先生。”

62、世事风云变幻,人心浮浮沉沉,为应对大千世界,许多人也备好了千副面孔,这也无可非议,毕竟生活不易,但重视亲情、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陶渊明,从始至终,宛若初见!

63、这个打鱼的人就很好奇,为了了解更多,进而住了下来,等了解得差不多了,这个人就要回家了。

64、它需要在一个比较安静平和的时代,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音乐、绘画、文学这些艺术类的东西才有可能机会发展。

65、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却未必志同道合。仔细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的无神论者。

66、这在那个时代,在那个政权更迭频繁,千里沃野荒芜,饿殍遍地,暗无天日的乱世,这种理想就像清泉一样甘甜,珍贵而稀有,他保留了希望的火种,也给后世的读书人留下了一个真正的气节风骨的标杆。

67、采访张雷老师有关《陶渊明画传》相关内容,倾听张雷老师著此一书的心得。

68、第一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一下子把作者归隐的境界拔得很高,因为作者归隐不是一个人独居在大山,而是和家乡老百姓打成一片,说明陶渊明并不是因为另类才辞官,而是为了追求自由、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就是这个道理!

69、②邵雍是北宋先天象数学的创立者,思想渊源于道教,把宇宙发生的过程归结为神秘的“象”和“数”的演化过程。

70、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71、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

72、归隐之后,陶渊明优游于林泉之下。我们从其所作诗文窥知,他的大致活动范围,局限于鄱阳湖周围。唯独有一篇文章,不仅发生时间大大延后,而且故事情节缥缈莫测,致使后人阅读迷茫。那是宋永初二年,已经公元四二一年了,陶渊明从远房亲戚刘子骥的口中,听到一个美丽的故事,仿佛找到自己多年求而不得的理想社会,不禁心旷神怡,奋笔疾书,写下了《桃花源记》。

73、分享陶渊明的这是《饮酒·结庐在人境》,不是为了劝大家归隐和消极,更多的是让大家吸取里面的正能量,学习陶渊明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宁静致远的心境,活出自己人生的”真意“!

74、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75、讲述者离开了,自然找不到。找到了又怎么样了呢?难道太守要纳入治内,或者陶渊明要到里面去隐居?既然他没有隐于桃花源,说明这就只是一个关于隐者的故事,而且桃花源里生产力落后,缺乏与外界的沟通,更谈不上社会发展进步,还停留在秦乱时期。难道晋与南北朝比秦乱更加落后吗?当然不是的。乱有什么可怕呢,大不了躲在桃花源,避上几百年,也是陶渊明文章的深意了罢?

76、由于在官场过得很憋屈,陶渊明做出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惊人举动,直接辞官回乡了。这首《饮酒·结庐在人境》就是在陶渊明归隐后的第12年创作的,此时正是东晋朝廷灭亡的前夕。陶渊明看到了朝廷的昏庸和腐败,以及士族大家把持朝廷的不利局面,于是做《饮酒》抒发自己的情怀!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