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振兴农业的名言(精选美句31句)

振兴农业的名言(精选美句31句)



振兴农业的名言

1、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振兴农业的名言)。

2、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3、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风大雨就来到。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开天。

4、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荞麦见霜,粒粒脱光。

5、土地(田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守土者不饥”(Ⅱ)这是中国农民世代相传的生存法则和人生经验。中国人一向具有“直接向土地里讨生活的传统”(Ⅲ) ,在中国的农民看来,田地是他们一生中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种地就是他们最普遍的谋生方法。农民离不了泥土,田地是维系他们生存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中国的农民是属于土地的,土生土长,长了出中国历史,也长出了中国文化。”(Ⅳ)因此,让土地回归乡村,让田地回归农业,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的乡村、乃至整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需求与现实需要。

6、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7、指最重要,最根本的依靠。此句又作“民以食为天”(见班固《汉书·郦食其传》),本句大意是:老百姓把吃饭作为最要紧的事。

8、●野鸭惊人起,村鸡上上树啼。老农头雪白,犹自把锄犁(宋·戴巴)

9、农业合作化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严重的思想的和政治的斗争。每一个合作社,不经过这样的一场斗争,就不能创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要从旧制度的基地上建立起来,它就必须清除这个基地。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的残余,总是长期地留在人们的头脑里,不愿意轻易地退走的。合作社建立以后,还必须经过许多的斗争,才能使自己巩固起来。巩固了以后,只要一松劲,又可能垮台。作者:毛泽东 出处:《严重的教训》一文的按语

10、若要花,霉里扒。黄花见白花,四十五日上轧车。

11、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习近平

12、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13、三亩棉花三亩稻,晴挨好,雨挨好。上昼薄薄云,下昼晒煞人。

14、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15、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16、八月十五下一阵,干到来年五月尽。冬至晴天一冬晴,入伏下雨三五天。

17、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18、要加强对乡村文化的引导,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提供更多体现乡村特点、保留乡土味道、紧贴群众生活的文化产品和活动。——汪洋

19、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20、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麦怕清明连夜雨。

21、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木瓜开花种小豆,小豆开花收木瓜。

22、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23、庄户地里不要问,除了雨水。关于农业的格言和谚语格言:

24、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25、突出“优”字,调优产品结构。优化种植结构,推进种养加协调发展。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结构。

26、三次大的圈地运动: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圈大院”大办乡镇企业,乡村第一次出现非自然因素引发的田土耕地面积大批量的减少;第二次是始于1992开始的大办开发区和第一次房地产开发浪潮,一年圈掉耕地7800平方公里;第三次是从2003年开始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大办开发区,致使2005年出现的耕地危机,为此中央划出18亿亩耕地红线,之后所谓的“小产权房”、“ 以租代征”等各种五花八门的圈占现象的出现,冲击了18亿亩耕地红线,人地矛盾达到了临界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城镇化扩张的过程中,除高速公路、高铁等公共交通用地之外,一般城市规模扩大6-10倍,有的县城超过20倍。资料显示,在中国,城镇人均用地133平米,超过发展中国家3和发达国家4平方米的标准。其中,宽马路、大广场更是成为一些县城竞相追逐的时尚。

27、土地是农业发展之本。田土者,衣食之源也。土地是维系人类食物供需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没有了土地,农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农村的土地归还给农业产业,既是保留乡村的农业属性,也是乡村再生过程中活化乡村产业的关键步骤。

28、●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毛泽东)

29、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30、     乡村振兴,不能富了老板,穷了老乡,振不振兴,农民就业充分不充分是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那种没有农民参与的产业振兴不是我们所要的振兴。一户七八亩承包地只有兼业才能增收的现实,需要我们为小农户广开就地就近从事二三产业的第三就业空间。靠地,靠力,还要靠企,在城市就业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只有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民足不出乡即可充分就业的产业振兴,才是真正的产业兴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