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守端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
2、三车喻云花安去,生如来家辆福祉。具静律己用缘起,入报喜地梦佛世。《文心雕龙》
3、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4、许多禅师大德都曾用鲜明的观点表明禅宗“不立文字”的特点,如:希运禅师认为:“开形于纸墨,何有吾宗”;楚圆禅师认为:“药多病甚,网细鱼稠”;德山禅师认为:“我宗无语句”;智闲禅师认为:“开口失命”……
5、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萨果自成。
6、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7、所谓风动、幡动,本质上是心与镜的关系。风是境,幡是尘客,所以释迦牟尼说:“有因有缘世间生,有因有缘世间灭。”佛法是缘起法,它的最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缘起性空。佛陀还说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所生,并且互为缘起,互为依存,互为条件,互为前提,也就是互为因果。(禅宗经典语录)。
8、心性,时时刻刻把握自己心里面的这种一念之间的思维。起心动念,怎么样善用真的太重要了!一念之间怎么样思考,同样一件事一个正一个反。人家说口下要积德行善,学一学,怎么样能够找到正能量的词去表扬一下你身边的人。——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9、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
1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12、《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求有点佛、禅意的现当代情诗找了6首,虽未言佛,但空灵悠远,颇具禅意,且均为一时名家,希望楼主会喜欢。
13、依靠智慧,观察到诸法本无实义,如同水月虚幻,则能远离而不生染着,成为觉者。如《圆觉经》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14、师云:你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阂,不被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法,心无诤乱,不摄不散,透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解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1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7、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
18、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设施也。
19、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20、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21、《云门广录》卷上:僧人问:“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 (文偃禅师)师云:“蒲州麻黄,益州附子。”
22、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3、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不贪一切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如哑相似。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为益。
24、乐园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净土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
25、狐狸藏在寺院里,被执役僧逮住,点着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经阁引燃了书籍。禅师:毫无理智地处理事情会招来大灾祸。
26、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疑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27、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种子,我们的心就像一个花园,各种各样的种子在里面播种,我想什么就会种什么,我种什么就会有什么,或者杂草丛生,或者是鲜花满园。——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8、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29、人生在世,生死并无一定。暂时来此世间,又得离开,如月亮有圆有缺;又如花有盛开,也有凋谢之时。这辈子出生是上辈子死亡的接续。前世假若没有死亡,今生何以能生?如果这辈子智慧不明澈,下辈子如何能保有福慧与人身???????
3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31、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32、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33、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34、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35、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36、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37、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38、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39、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40、译文:善于行走就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讲话就不会留下过错。
41、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42、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经典禅语25句摘抄《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43、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44、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45、译文:“最高的善就像水那样。水具有滋润万物的本性,而与万物毫无利害冲突;水具有宽广的胸怀,甘居于人们所厌恶的卑下、垢浊的地方。所以,水之善就接近于“道”了。
46、一休禅师将老师的茶杯打破了。他问老师:人为什么一定要死?老师答:世间一切有生就有死。一休说:你的茶杯死期到了!
47、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48、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49、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50、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不贪一切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如哑相似,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为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飘溺,还归生死海中。佛是无求,人求之理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亦无虚。但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诸入五欲八风之所飘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果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自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施药。
51、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52、佛法,就是教导人们远离贪爱、执著。那怕是行善的功德,或成佛得道的渴望,都不可贪爱执著。你行善不为人知,不求回报,就是菩萨布施,就是最高的智慧呀!
53、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54、热闹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省去许多烦心的事;冷落时存一份热切向上的心,就会享受到许多真正的乐趣。
55、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56、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57、虽然禅语义理需要依靠语言文字来表述,但语言文字本身与道理却是两回事。禅的特点是用“心”去体悟明心见性,语言文字只是把它记录下来流于后世的一种手段。禅也因此形成了既不可说又可说,需要用语言文字来描绘但又不能依赖于语言文字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文化现象。
58、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59、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60、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61、禅宗语录第二个特点是多用方言俗语。用我们日常俗语、方言将深刻禅悟境界融入其中,使弟子能在禅师日常生活中激发自己的悟性,从而猛然醒悟。
62、凡圣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