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理智的教育和培养能带来益处,而失去理智将带来危害。
2、柏拉图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3、史书记载,苏格拉底的长相丑陋,秃脑袋、大扁脸、突眼睛、朝天鼻,还有一张其大无比的嘴巴。但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相貌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实用才是美的。一般人的眼睛深陷,只能往前看;而我的眼睛可以侧目斜视。一般人的鼻孔朝下,因而只能闻到自下而上的气味;而我可以闻到整个空气中的美味。至于大嘴巴、厚嘴唇,可以使我的吻比常人更加有力、接触面更大。”
4、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追求真理不能外求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5、灵魂。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
6、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7、但是,我们也许还可以再加上一条,而这一条恰恰与苏格拉底对自然哲学研究的上述态度有关。因为,从色诺芬的这段话来看,苏格拉底所关注的并不简单地就是自然哲学有用无用这样一件事,他关注的还有如何使自然哲学的讨论不陷入没有是非标准的凭空争辩和论证;并且他显然是想到了将自然哲学家们能否“为了他们自己和他们所选择的其他人的利益,在适当的时候把他们的知识付诸实践”作为一项判断标准。实际上,这种观点不仅切中了当时希腊自然哲学的“时弊”,而且为解决这个问题指出了方向。
8、这些自然哲学家们的一些观点在现代人看来比较幼稚,甚至有点荒诞,但要想想,这是在2500多年前,人类尚处于孩童时期,处于神创论的统治之下,这些先知先觉们开始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而不再依赖神话传说来解释这个世界,这就是他们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9、从来没有人看见过苏格拉底做什么不虔敬或反对宗教的事,或者说过这样的话;他甚至不讨论其他演说者所偏爱的话题“宇宙的本性”:避免推断智者们所称的“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天上的现象是被什么规律制约的。相反,他总是力图证明为这样的问题而费神是愚妄的。首先,他常问,是不是因为这些思想家们以为自己对于人类事务已经知道得足够多了,必须寻找这些新的领域来训练他们的头脑,还是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忽略人类事务而只研究天上的事情?更令他感到惊异的事,他们既不能看出,人类无法解开这些谜团,因为即使那些最自以为是地谈论这些问题的人,他们彼此的理论也互不一致,而是彼此如疯如狂地相互争执着,因为有些疯狂的人对于危险毫不惧怕,另一些人则惧怕那些不应当惧怕的事情;有些人在人面前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不觉得羞耻,另一些人甚至害怕走出去和人们在一起;有些人对于庙宇、祭坛或任何奉献给神的东西毫不尊重,另一些人则崇拜树干、石头和野兽。因此,他容忍那些考虑宇宙本性的人。有些人就以为存在就是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有无数的世界;有些人以为万物是在永远运动的,另一些人则以为没有任何物体在任何时间是运动的;有些人以为所有生命都有生成和衰亡,另一些人则以为不可能有任何东西曾经生成和灭亡。对于这些哲学家,他问的不止这些问题。他说,研究人类本性的人认为,他们将为了他们自己和他们所选择的其他人的利益,在适当的时候把他们的知识付诸实践。那些探究天上现象的人是否会想象,当他们发现这些现象据以产生的规律时,他们也能按自己的意愿制造出风、雨、不同的节令以及他们自己可能需要的任何东西来?抑或他们并没有这类的期望,而是仅以知道各种现象的原因为满足?这就是他对于那些从事这些问题之研究的人所做的评论,他自己的谈话中是围绕一些关于人类的问题。
10、当智者派到处以诡辩宣扬a和非a都同样可能正确时,苏格拉底似乎就是挽救这个混乱时代的定海神针。他和智者派一样关注认识论和伦理学,一样对权威持怀疑态度,但他在哲学立场上恰恰站在智者的对立面。他坚定地告诉我们,世上有普遍的真理和道德规范,人类理性可以认识它们。他的一生,就是追求真理和实践美德的典范。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整个人生,就是一部鲜活展开的哲学教科书。
11、对每一个恋爱中的男生来说,今夜我们都是泰勒斯。(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观点)。
12、泰勒斯出生在古希腊的港口城市米利都(大家看上面的地图,这地方现在在土耳其境内),家境殷实,所以从小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去过当时的文明中心古巴比伦和埃及,所以有条件来研究天上的事情。反正他每天吃饱了就仰着脖子仰望星空,以至于有一次一不小心掉到了路边的阴沟里,路人把他从沟里拉起来后嘲笑他说,你看你整天关心天上的事情,都不关注脚下该走的路。所以,我们有时候批评一个人不脚踏实地的时候就会讲到泰勒斯的故事。
13、关于获得知识的方法,苏格拉底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论述,而是以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活剧式的示范。他认为,得到可靠知识的可靠方法就是规范的对话和问答,即“辩证法”(dialectic)。
14、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15、阿那克西曼德不同意他的老师说的万物源于水,比如你说生物来源于水很好理解,但你说火是怎么来源于水的呢?我们中国人讲,水火不容啊。另外,万物源于水,又复归于水,这个过程到底怎么样的,泰勒斯也没有解释。
16、后来听到阿那克萨哥拉讲“奴斯”,觉得很高兴。
17、接着是对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逐一讨论。首先是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或政治哲学,廖先生用“苏格拉底为什么选择接受雅典人的死刑判决?”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出讨论,通过苏格拉底的理由来折射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拉尔修认为苏格拉底忠于民主,因为他在寡头制与民主制两者之间更反对寡头制,但他其实更倾向于贵族制,主张政治是一门“技艺”,要达到令公民心灵改善的目的。其次,他认为在一个城邦中生活,就表明一个人默契地承诺或同意接受法律的惩处这样一种约束,享受城邦所提供的公民待遇的同时承受一个公民必须承受的一切,包括法律的惩处:人们可以选择去异邦生活,但如果没有事先离开,就意味着要选择并接受由该城邦政体与法律产生的任何后果。他还认为,如果我们选择生活在一个不理想的政体之下而没有选择离开,也可以将罪名转移、陷害或者嫁祸,但苏格拉底选择了接受而不去做不正当的事,即如果一种与我们有关的不正义不可逃避的要发生,接受一种不正义的对待就好于去施行一种不正义,因此苏格拉底面对死刑选择留下并接受。
18、 苏格拉底坚持认为,你的哲学(你如何理解世界,你认为生命中什么很重要)跟你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不同的信念导致不同的情感状态——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也体现在不同的情绪疾病形式上。比如,我太在意他人的赞同(柏拉图说这是自由民主社会的典型疾病),这种哲学导致我恐惧社交。借助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古代哲学,我把我无意识的价值观带至意识之中,省察它们,并裁定它们是不明智的。
19、接下来,首先应该注意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情结”与他对政治的看法。他对民主制的批评是对苏格拉底的一脉相承,对于柏拉图来说,处死苏格拉底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最大劣迹,表明这种制度的平庸会扼杀高尚与德行;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民主政体甚至是导向僭主制的一个环节,而他也是强烈反对僭主制与寡头制的。
20、我的阅读经验告诉,趁着年轻,一定要把人文阅读的3条线系统学习下。这3条线分别是:中外历史,欧美文学史,和西方哲学史。我觉得没有这3条主线,你以后的阅读会东鳞西爪,碎片化,很难成体系。当然,你说我就是找我感兴趣的阅读打发时间,那另当别论。
21、第他运用了一种可靠的逻辑发现方法(他的助产术法)以及辩证法。必须把科学家培养成这样的人:他们能进行没有逻辑缺陷的论证,否则,他们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22、好了,我觉得我不能这么写了,不然这个前苏格拉底哲学不知道要写多长了。我们还是讲泰勒斯。
23、这些言论对希腊的自然哲学和自然哲学家当然是非常不友好的,对此大科学史家乔治·萨顿(GeorgeSarton,1884-1956)有过这样的评论:
24、苏:那么,假设一位将军必须处理某个对其国家犯了极大错误的敌人,如果他征服并奴役这个敌人,这样做错了吗?
25、有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会加以盘问每种信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要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概念相当的困难,同时要解释他们的概念又更为困难。也因此,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记载中寻找苏格拉底的理念并不简单——必须留意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而可能更接近于这些记载者自己的看法。
26、前苏格拉底的哲学,顾名思义,就是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哲学。这个时期的哲学,从泰勒斯开始,到苏格拉底时代,绵延200多年,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派以及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主要探讨的就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到底从哪来的,万事万物到底由什么构成的,所以,这一时期的哲学家被称为自然哲学家,不像我们现在谈论哲学,更侧重谈论人,谈论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27、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8、接着是苏格拉底的灵魂不朽观念,他认为灵魂不朽且轮回,保持人的健康良好是对下一周期的生命的关切,因为人死后灵魂不死,会带着善恶进入下一个生命体,对下一个生命的命运有极大影响。苏格拉底接受了毕达哥拉学派的灵魂不朽与轮回思想,并把对灵魂的关切上升到希望灵魂能够更真实地看到真实的高度。
29、苏格拉底相信,通过辩证法的问答,就可以引导人们得出真理,这种对话的作用就像思想的助产士。从认识论上来讲,应该说他主要站在理性主义一边,认为人的内在理性,而不是外在生活是认识真理的基础。他提出了“灵魂”的概念,而他所谓的“灵魂”基本等同于理智、性格的能力和人格的结构。当然,苏格拉底也不否认有观察事实这个层面上的知识,但他将对特殊事物的观察与对一般和普遍概念的分析区分开来。至于在此基础上提出普遍概念是最实在的存在的理念论,虽然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出于苏格拉底之口,但一般认为是他的弟子柏拉图的代表思想。
30、事实上,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任何一个有具体形态的物质都不能成为世界的本原。所以,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叫阿派朗的东西(aperion),我们把它翻译成“不定”,所谓的不定,就是没有规定性,即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性。
31、做少许事情而做得很好,胜于做许多事情而做得很糟。
32、另一方面,苏格拉底也第一次在哲学中引入了目的论的构想,他认为事实世界的背后存在着某种秩序,每个事物都有其功能和目标,都朝向善。人的本质是理性的存在,理性地行真正符合人性之事就是德行,也就意味着实现一个人的功能。也就是说,在他的哲学体系中,认识真理、践行善行、获得幸福、实现人性应有的功能都是一致的。这就是苏格拉底眼中真知与至善一以贯之的完美世界。
33、诚然,从泰勒斯开始,古希腊自然哲学家都想把求得真知作为自己的目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相信,关于自然的真知是有可能求得的。但是,如何才能保证在求知的过程中不走错路?如何来判断一位自然哲学家所得到的知识是不是真知?到苏格拉底时代,希腊哲学家们并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尤其是在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公元前420/410)这样的“智者”鼓吹,“论辩是基于论证与修辞,而不一定是真理,每一个Logos都有相反的Logos; 所有的观点同等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真理取决于偏好”的情况下,苏格拉底的批评就显得更加必要。
34、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古希腊哲学最重要的三位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想必是对哲学稍有兴趣的朋友都非常熟悉的。他们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巅峰,是几千年西方思想的源泉。小猫哲学课堂将在介绍他们生平和思想的同时搭配原著选读,让我们共同和那个人类还年轻的时代最伟大的灵魂对话,共情人之为人追求真知、真理、至善的初心。
35、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36、坏人活着是为了吃与喝,而好人却是为了活着才吃与喝。
37、在苏格拉底出现以前,人们探讨的更多的是关于“自然哲学”,但苏格拉底本人出于对人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的自我身上,因为苏格拉底自己并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书籍,他的很多话都是由他的学生给记录下来的。比如《对话录》就是以苏格拉底跟别人对话展开的。
38、本次讲座充分围绕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两位伟大哲人的具体哲学思想进行梳理,以丰富的哲学观点与例证来对二人的思想进行探析,令人感觉回味不尽。
39、还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展现了苏格拉底的过人品格。《会饮篇》中描述了他完全不为美貌所诱惑,在战争中英勇善战,忍耐力惊人:无论对饥渴还是寒冷的忍耐,都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在冷得可怕的冬天,他赤着脚站在冰上,穿着平时的衣服,却比那些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人更若无其事。他为了追求哲学放弃了让自己生活富足的机会,一生生活在贫穷中。在政治生活中,不管是要对抗僭主还是大多数人的意志,他永远毫不动摇地坚持真理。所有这些,都是苏格拉底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对追求真知和至善的完美诠释。
40、灵魂。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
41、灵魂是主导性的,而努斯也就是心灵是主导的主导,苏格拉底接受阿那克萨戈拉“努斯”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大量补充。努斯是纯粹的精神与思想本原;它自身是静止的,自身不运动变化,但它安排事物朝向善而有序地运动,在灵魂中使灵魂的活动走向善;它要成为主导者、安排者,使人的生命能呈现出一个和谐秩序的整体,内部不会存在严重的冲突、矛盾、困难;它可能被感觉被习惯,也可能会被遮蔽,但努斯自己不会被扭曲,因此无知是人最大的一个错误。
42、接着是对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逐一讨论。首先是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或政治哲学,廖先生用“苏格拉底为什么选择接受雅典人的死刑判决?”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出讨论,通过苏格拉底的理由来折射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拉尔修认为苏格拉底忠于民主,因为他在寡头制与民主制两者之间更反对寡头制,但他其实更倾向于贵族制,主张政治是一门“技艺”,要达到令公民心灵改善的目的。其次,他认为在一个城邦中生活,就表明一个人默契地承诺或同意接受法律的惩处这样一种约束,享受城邦所提供的公民待遇的同时承受一个公民必须承受的一切,包括法律的惩处:人们可以选择去异邦生活,但如果没有事先离开,就意味着要选择并接受由该城邦政体与法律产生的任何后果。他还认为,如果我们选择生活在一个不理想的政体之下而没有选择离开,也可以将罪名转移、陷害或者嫁祸,但苏格拉底选择了接受而不去做不正当的事,即如果一种与我们有关的不正义不可逃避的要发生,接受一种不正义的对待就好于去施行一种不正义,因此苏格拉底面对死刑选择留下并接受。
43、第他坚持清晰地定义和分类。如果我们对我们所谈论的事物没有尽可能正确的认识,那么讨论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在科学中甚至比在哲学中更重要。
44、真理。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