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精选美句45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精选美句45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

1、当幼儿还是小班,刚入园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例如对老师同学讲礼貌,每天入园的时候要说“早上好”,晚上离园和老师说“再见”,学会说“你好、谢谢”等礼貌用语,吃点心和午饭的时候不能讲话,不能浪费粮食。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2、*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

3、例如,某一所幼儿园,他们就对带班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在科学类和美术类教学活动中。

4、面对西方国家的不断侵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挽救民族危机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与时代任务。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陆续爆发,各阶级、阶层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不断实践,陶行知先生在学习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最终发现:要救国,不但要培养好年轻的一代,更要培育好年幼的一代,发动好年长的一代;救国不能脱离大众,要与大众保持亲密的联系,教育要到民众中去,到他们关爱的孩子中去;救国不能脱离实际,要到实际中去,在实际中求得真知;救国的人要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先生从小生活在这一水深火热的环境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刻,所以他从十六岁时就树立“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理想,二十六岁时志愿“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三十五岁在《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上,明确提出“‘为我们三万万四千万农民服务’;决心‘筹集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的理想随其社会实践的演变而发生变化,他将理想与实践结合,而儿童劳动教育思想也在其中不断发展与完善。陶行知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1932年创办上海工学团,1939年创办育才学校,这些学校在教学中无一不将陶先生的劳动教育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5、教人要从小教起,陶行知将幼儿比喻成幼苗,强调培养幼儿必须得宜,这样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否则在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的确,对幼儿的教育需抓住他们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然后施以科学的方法。陶行知就是按照这个原理,教育幼儿。

6、儿童劳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儿童增进自立能力。即要让儿童认识到: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生活才能独立和富有,人生才有意义;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是可耻的。儿童劳动教育的另一目的是通过劳动让儿童获得真知。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求真是儿童最基本的品质,这需要教师与儿童的协同,教师教儿童追求真理,儿童学做真人,这是教学做的统一。“行动的真理必须在真理的行动中才能追求得到。”在生活中,教师和儿童从实际出发,共同行动,就会获得真知,交得真朋友。

7、  由于受到封建思想束缚太久,当时的国人个体生命意识淡漠,精神上显得懦弱而消沉,鲁迅则提倡“兽性”,呼唤国民的自我意识觉醒与顽强的斗争精神。争先创优的体育精神也是他所倡导的,将体育精神融入到文化运动中来,从国家内部树立发展信心,并且积极地带动中国新文化的提升。同时对于发展全社会的体育思想强化有了新的要求,他提出民族的发展进步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行改善的,不能固步不前,更不能用邪门歪道来做出调整,要用新的视角来看待民族体育的发展战略,带动整体的民族精神提高。

8、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9、 陶行知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出要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同时,他也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成人对儿童的教育首先取决于对儿童的看法,把儿童看成什么样的人,就会施以什么样的教育。

10、他的教育思想的人民性,还体现在他把人民作为教育的主人,必须首先向人民学习,把他们当作教育的主人,自己是为他们服务的,因而要用人民最需要的东西教育他们,用人民最易懂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供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以摆脱贫穷落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

11、“山西陶行知研究馆”旨在立足新时代,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教育强国、教师强教的规律,为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推进“四个回归”,造就“四有好教师”而不懈奋斗。

12、“反传统教育也不是反对固有的优点,我们对于中国固有之美德是竭诚的拥护。”“我们之所以反对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是要开辟出一条大路,让这半殖民地争取自由平等的教育可以出来。”

13、幼儿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但是如果我们不重视对他们的培养,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创造力就会逐渐消失。因此,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行知认为发展幼儿创造性最好的途径就是解放儿童,所以提出了六大解放。

14、在《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中,你将读到《我们的信条》《第一流的教育家》《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师范生应有之观念》《生活教育之特质》《教育与科学方法》等名篇,从《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中,你将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等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和名作名篇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5、黄玉华:《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教育导刊,1994年,第7期

16、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17、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18、  鲁迅的生命意识中,秉承了西方对人性的呼唤,对人的尊严的珍视,以及突显人的强大力量,彰显生命激昂、永不妥协的精神。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的作用是其它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是积极的继承和光大,又是重大的补充和修复。体育文化的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开和全面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人的肉体与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体育运动不仅作用于生物的人,而且也同时作用于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体育运动的功能不仅表现于人有形的物质形态,对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行为也有相当影响。体育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其它人类实践活动无法替代的。

19、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20、我们应该“以陶为师”、认真学习和借鉴“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锐意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

21、(3)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22、他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他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系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

23、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24、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讲话中,总书记多次引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满天下”等名言警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高度肯定,对其作为老一辈教育家师表示范的大力提倡,也充分证明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当下仍具极强的现实意义。

25、  陶行知体育思想与其生活教育理论始终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1927年3月,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初期,就明确提出:“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他确定学生的生活目标是:“康健的体力;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团结自治的的精神。”从实践上看,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学校就始终把体育运动贯穿于生活教育的整个过程,每天早上学生起床后,先通习拳术,然后根据各人的体质和兴趣,分别练习刀、枪、剑、棍,跑步,徒手体操等活动,并经常举办学校运动会,进行跑山,举石担,玩石锁,跳远,跳绳,掷球,提水竞走,30米赛跑等各项运动,正如他在《萧场工学团一周年纪念联合运动会歌》中所写到:“踢的是键子,打的是拳术,放的是风筝,砍的是斧头,挑的是粪桶,舞的是锄头,玩的是石担,攀的是山头。”这些体育活动内容充分体现了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精神。

26、要了解陶行知的艺友制教育,必须先明白它的内涵。所谓“艺友制教育”,陶行知先生解释得非常清楚:“艺者艺术之谓,亦可作手艺解。友为朋友。凡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者,谓之艺友制教育。”

27、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28、(1)田正平,肖朗.中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

29、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

30、以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都收录在《陶行知文集》中,这些经典的教育思想,直指教育本质,新的一年,我们回归常识做教育。

31、*运用民主作风教学生,并与同事共同过民主生活,以造成民主的学校。

32、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3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4、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35、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一切从做出发,“‘做’要用锄头,即学要用锄头,教要用锄头;‘做’要用斧头,即学要用斧头,教要用斧头:‘做’要用书本,即学要用书本,教要用书本。”书本只是“做”事所用的工具,对儿童们的教育不能完全从书本出发,要想他们学到“真”知,必须教他们用身上的器官和身外的工具在大自然中去寻找,毕竟“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

36、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

37、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38、“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39、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40、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理论研究,用经典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索出解决学生管理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发展。 

41、陶行知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他以人生要“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自励和勉人。他形象地在《三代》一首诗中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42、所谓的生活即教育是指就是把生活本身当做一种教育来进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43、IEGS动态||周洪宇寄语《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开设“生活·实践”教育研究栏目

44、原来很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对于老师都非常的厌恶,甚至有一些学生想要报复老师,但是现在在毕业的时候学生都非常舍不得老师,在毕业之后也会回来探望老师,由此便可说明对于陶行知的这种爱的教育的理念,其实他真的彻底实现下来对于现在的这个教育环境来讲,还是有着很多的帮助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4383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