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龙应台《目送》
2、 (41):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目送》
3、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4、 (18):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目送》
5、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
6、 (78):奢侈,到底是一种被物质撑得过饱的漠视,还是把一切都看的都理所当然的无聊?--龙应台《目送》(龙应台经典语录100句)。
7、 成熟美应该是比较有内涵的一种风采。她的外表不是光芒四射的很炫目的那种;而是比较温和,比较润泽,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让人慢慢地对她折服。
8、时间的掸子轻轻扫去女人脸上的红颜,但它是有教养的,还女人一件永恒的化妆品——气质。可惜有的女人很傻,把气质随手丢掉了。(龙应台经典语录100句)。
9、 (91):有一个世界,我们肉身触不到,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可能存在,不能轻忽。三四个人,开始谈起自己亲身“碰触”的经验: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死亡至深处不无魂魄之漂泊--龙应台《目送》
10、生活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就要不断运动.
11、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12、 (93):一路上樱花照眼,她静静看着窗外流荡过去的风景,窗玻璃映出她自己的颜容,和窗外的粉色樱花明灭掩映;她的眼神迷离,时空飘忽。--龙应台《目送》
13、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14、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龙应台 《目送》
15、 (112):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龙应台《目送》
16、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
17、酒精的浓度不能太高,过了那个最佳值,结果就适得其反。幸福也是一样,切不要贪得无厌。
18、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19、因此,我读过的大部分书是有目的地读,我将其归类为技能提升类。正是因为是问题导向性阅读,因此还存在许多优质的书我还没发现。但也正因如此,我推荐的书目也可能正好能解决你的疑惑。
20、 (59):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的过去了,甚至夜夜来吊唁的蝶梦也冷了。是的,至少你还有虚无留存。你说,至少你已懂得什么是什么了。是的,没有一种笑是铁打的,甚至眼泪也不是。--龙应台《目送》
21、 (81):蔡琴的声音,有大河的深沉,黄昏的惆怅,又有宿醉难醒的缠绵。--龙应台《目送》
22、当我对你说:“你太冲动了,你怎么这么沉不住气”,也许你会更生气;但是当我对你说“嘿,你是不是喜欢上这顶红帽了,快点换上蓝帽子吧”,也许你会注意到你的失态,也不会感到尬尴,这就是六顶思考帽的魅力。
23、因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而不在枷锁中,所以人们渴望着远方。
24、期望太低了,没有动力和目标,得过且过,也会让人萎靡不振。所以,合理的期望,是一种正确评估,在愿望和实际情况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25、我说,这一条有点特别。一般都会更励志一些,比如“崇高期望”云云。
26、 一个好的男人和一个好的女人,在共患难的日子里,是一种奇怪的有四只脚和四只手的动物。他们虽然有两颗心,却只有一个念头--风雨同舟地向前。
27、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28、青少年时期,我们总梦想着离开父母的一天。而改天,却换成父母离开我们了。于是我们就只能梦想着,能否有一时片刻,重新变回寄居父母屋檐下的孩子,能抱抱他们,不害羞地告诉他们,我们爱他们,为了让自己安心而紧紧依偎在他们身边。
29、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龙应台 《目送》
30、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31、 期望能给人勇气也易引起沮丧,关键在于期望的“值”。
32、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
33、 (74):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龙应台《目送》
34、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35、 (122):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龙应台《目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3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