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尼采为什么被称为天才(精选美句48句)

尼采为什么被称为天才(精选美句48句)



尼采为什么被称为天才

1、连鲁迅都深受尼采影响,而被称为“中国的尼采。”

2、第四个概念是“虚无主义(nihilismus)”,用来表示“真理的历史”,即形而上学的历史。海德格尔认为,尼采是从价值思想的角度解释形而上学的,从而就把一切形而上学都了解为“柏拉图主义”,即“价值形而上学”,其基本特征是构造了一个“感性—超感性”的二元对立。一切都是根据一个“超感性领域”而得到评价的。这个超感性领域(即最高价值)可以是上帝、道德法则,也可以是理性权威、进步、大多数人的幸福等等。而基督教就是“对‘民众’而言的柏拉图主义”(尼采原话)。现在,尼采从他的强力意志形而上学出发,认为由传统形而上学提供的“最高价值”都已经失去了对历史的构成力量,都已经沦丧了,也就是“迄今为止关于存在者整体本身的真理的崩溃”。由此引出虚无主义问题。“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强力意志》第二条)。尼采关于虚无主义的判断,集中传达在他的“上帝死了”这一名言中。但在尼采那里,虚无主义绝不仅仅是一个否定性概念。而毋宁说,虚无主义具有两面性:既是否定(旧价值的贬黜)又是肯定(新价值的重设)。所以尼采区分了“弱者的虚无主义”(如悲观主义)与“强者的虚无主义”。“强者的虚无主义”当然也否定,而且是极端的否定。尼采把自己的虚无主义称为“极端而积极的虚无主义”,又称“绽出的、古典的虚无主义”。这是一种设定价值的、重估的虚无主义。这种重估即重思,它把存在者之存在思考为强力意志。由于强力意志形而上学通过这种重估完成了关于存在者整体的真理(即形而上学史),因此,“虚无主义”也就是表示形而上学的历史性本质的名称。

3、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尤其与人交往时,即便看透了对方的某种行为或者想法的动机,也需装出一副迟钝的样子。此乃社交之诀窍,亦是对人的怜恤。

4、尼采(Friedrich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宣称“上帝已死”,想要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促使人类走向“超人”的境界。他批判流俗的道德与伪善的信仰,强调“求权力的意志”,要让生命的势能尽力发挥。他的见解对存在主义颇有启发。

5、(闵超琴对本文亦有贡献、感谢余明锋的支持)

6、简而言之,审美体验是一种升华了的性体验。“艺术是人生的最大刺激”(《偶像的黄昏》),一种激发情感的东西,让当事人有一种活着的愿望。但是,人生只有在我们持续享受天才场景的情况下才能是感受到审美的愉悦,这恰恰是尼采认为的带来威胁的犹太教-基督教道德。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写道,“让地球上的人生值得过的”是“美德、艺术、音乐、舞蹈、理性、智慧”等,这是能改造能净化幻觉和神圣的东西。如果这些种类的人类卓越成就在追求快乐满足和消除一切痛苦(从微不足道的到非常严重的痛苦)的文化中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对叔本华的虚无主义作出回应。

7、学者拿着波希曼德语新著《德意志精神》向嘉宾提问

8、  然而,命运对尼采并不垂青,就在它慷慨地赋予他无尚荣誉的同时,也把一束不幸的光柱投向这位才华横溢的骄子。从此,他的生命之树就开始慢慢枯萎了。

9、终其一生,尼采都挣扎在自己幼年丧父的重大创伤和被母亲片刻不离的教育“热情”控制的心灵的痛苦中。如果父亲是牧师,母亲是虔诚的教徒,那么“杀死上帝”在他看来,就是他为这一切找到的解释。他所有的愤怒,在“杀死上帝”的思想下,得到了宣泄……当他渴望挣脱那种使他痛苦的力量时,上帝,只是那只替罪羊而已。

10、36岁时,莎乐美已经出版思想录《与上帝之争》和小说《露特》,在文坛崭露头角,而一次意外邂逅,让她与小自己14岁的里尔克走到了一起。

11、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12、  尼采是一个疯狂的天才,既是弱者也是强者,他的思想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剧烈的震动。1900年8月25日,这个尝尽人间磨难的不幸的天才,踏上了通往生命彼岸的旅程,永远离开了他曾经诅咒过的世界。

13、   向你们,你们这些沉醉于谜团者,欣喜于黄昏者,你们的灵魂被笛声引向每一个迷津:

14、痛苦和巨大痛苦的训练--难道你不知道只有靠这种训练才创造出人类到现在为止的所有进步?不幸磨练意志,其战栗直面巨大的灾难,在忍受、保持、阐释和利用痛苦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和勇气,以及不幸赋予的深度、秘密、面具、精神、机敏、伟大---这一切难道不都是痛苦所给予的吗?通过极度痛苦的训练而给予的吗?

15、叔本华:将人分为三个层次:具有共同人性的群体,具有个性的个体,具有天才的人;

16、(7)尼采:《瞧,这个人》,科利版《尼采著作全集》第6卷,柏林,1999年,第305页。

17、直到1872年瓦格纳移居至拜洛伊特前,尼采拜访瓦格纳的次数高达二十次以上。这是纯粹的忘年交友谊。

18、同时,他与异国的一位妙龄少女有着不得不说的精彩关系,俩人在一辆豪车上留下了一张轰动八卦界的行为艺术。

19、尼采是德国人,同样出身于具有宗教背景的家庭,家中信仰路德教派(基督新教)。然而尼采年纪很小就对宗教信仰产生怀疑,上大学之后更进而主张无神论,后来成为著名的无神论者。

20、这里,尼采辨认出资本主义现代性,唐纳德·特朗普现在是其统治者,一天24小时每周7天在推特上发布“嘲讽的帖子”作为其附属品,这个世界市场告诉我们“幸福”真的是什么以及它的价格是多少。在这样的世界,叔本华的观点不对吗?

21、原因有二:一是奴隶以自己的身份掌管着由他命令的劳动对象;二是仆人虽低微,但对主人来说不可或缺,往往引导主人依赖于自己,所以就在某种意义上控制了主人。做一个仆人,这依然是强力意志的一种方式。对于强力意志的普遍性,尼采用一句话来传达:意志“宁求对虚无的愿意,而不是不意愿”(《论道德的谱系》,第三篇第一条)。因为在“对虚无的意愿”中,强力总还有所求,总还为自己保证了命令的可能性。凡有生命者都是强力意志。强力意志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但尼采讲的“生命”就等于“存在”。所以,说尼采的“强力意志”是一个表示存在者之“本质”的形而上学名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2、但是有几个年轻人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才对自己有意义?这就是另一个新的问题。换句话说,骆驼虽然看起来很可怜,但是至少不用自己作决定,只要服从别人的指令就行了;相反,如果要成为狮子,就要承担自我、为自己负责。这一点的压力很大,因为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想要做的事时,同时也就丧失了寻找借口和抱怨的权利。

23、首先是1876年的拜洛伊特庆典的演出,这是他和瓦格纳关系的转折点,《瓦格纳在拜洛伊特》是为赞扬这个庆典而写,外人把这场庆典视为瓦格纳最成功的时刻,但尼采却相反。他认为为庆典创作的这部《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社会性的关系超越了艺术本身,这是尼采所不能接受的。

24、尼采认为,人类只是桥梁,一边是动物,一边是超人,而人的生命应该从动物这一边走到超人那一边。这种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演化而来的,最后不知为何出现了人类。无论地球的历史有多少亿年,像我们这样的人类只不过存在了两万多年。因此我们要问:“地球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最后两万多年才出现人类,那么人类有没有权利、有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万物之灵,并且宣称演化到此为止?”毫无疑问,人类当然没有这种权利,因为我们只是演化过程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应该接着思考:“人类将会演变成什么样的新物种?”

25、尼采“上帝死了”的想法其实是经过深刻的反省的,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如果没有信仰,也就无所谓背叛。因此,背叛耶稣的人正是基督徒,而背叛释迦牟尼的人也正是佛教徒。由此可知,宗教本身未能使信徒免于人性的弱点,因而遭到批判。宗教本质上都有很好的理想,而宗教的致命之处其实就是人性的弱点利用宗教表现出来的结果。

26、对于疾病有时会对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尼采和弗洛伊德似乎有着共同的积极看法。最近的研究报告了情绪障碍患者如何看待他们的疾病,支持了这个最初令人惊讶的观点。在335名情绪障碍患者的样本中,2%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4%的单相情感障碍患者表示,他们的精神状态使他们增加了同理心、自我意识、内省和对生活的欣赏。

27、(6)尼采:《瞧,这个人》,科利版《尼采著作全集》第6卷,柏林,1999年,第304页。

28、1872 (二十八岁)1月,《悲剧的诞生》出版。2月至3月在巴塞尔作题为《德国教育设施的未来》的讲演(去逝后作为遗著初次出版)。4月瓦格纳家迁离特里伯辛。5月在贝鲁特祝祭剧场的奠基典礼上,与瓦格纳重晤。

29、“瓦格纳与尼采是我一生研究的主题。”被孙周兴描述为长相与格瓦纳颇为形似的波西曼开场便告白。如果不是近年来发现的尼采的遗留笔记中,找到明显的证据,恐怕这对天才的恩怨将被长久笼罩在俗人的口水中。现场,这位瓦格纳、尼采和托马斯·曼的研究专家引经据典,在复旦大学李双志、同济大学余明锋两位老师的德语翻译下,让150余位听众明白了其中原委。

30、尼采征服了全世界;他献给人类的不只是一种新的哲学,也不仅仅是一首诗或一段警句,而且还是一种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很可惜,尼采的生命历程太短暂,阅历太简单,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的片面真理发展成智慧。如果他能活得更长一些,如果他能再多得到一些鼓励,也许他会把自己那粗糙混乱的观念梳理成和谐优美的哲学。

31、压力,无法排解的压力。尼采有着宏伟的目标,他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他想既是哲学家又是王,可能柏拉图的哲学王才是他的终极目的,或者像耶稣一样,成为万代崇拜的人神。然而以尼采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及他自身的能力,这都是不切实际的。可能性与现实剧烈的冲突,导致了高度的紧张和压力,这也容易损伤神经线路。

32、最后一个概念是“超人(übermensch)”。这也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误解和曲解的概念。“超人”是谁?一个理想类型?高等人类?抑或半神、天才?或者狂人?尼采都曾明确地予以拒绝。“超人”之所以为“超”,首先当然是对以往的人的“超出”,是对以往的人之本质的否定,也即否定人的理性本质。尼采的做法是“颠倒”:把理性颠倒为动物性。但在尼采那里,所谓“动物性”也具有别一种意义,它指的是以肉身存在的“身体(leib)”,是意愿生命本身的全部本能、欲望和激情的统一体,是强力意志的一个形态。

33、人是一根系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子。也就是深渊上方的绳索。走过去危险,停在中途也危险,颤抖也危险,停住也危险。

34、按照海德格尔在别处的讲法,这也就是“世界成为图像”和“人成为主体”两大现代进程的完成。“现代”的基本进程是“对作为图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这种“争夺地球统治地位的斗争”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是以形而上学——其极端形态就是尼采的完成了的主体性形而上学——为基础的。

35、在莎乐美看来,尼采有着无与伦比的才华,从拜读他《悲剧的诞生》开始,她就格外敬重尼采。相处之后,更是享受与他无话不谈、结伴出游的日子。不过,她敏锐地意识到,在本质的深处,他们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36、尼采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37、这种思考是合理的,我们不妨如此推想: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最先进、最伟大的生物是灵长类,也就是所谓的猩猩族群。曾几何时,这些动物因为人类的出现而被关到动物园里面。如果照这种方式往未来推衍,人类的命运可能会和猩猩一样,而我们的后代可能也被关到动物园里面了,因为一种更新的物种出现,叫作超人。

38、那种要求我们消除痛苦和推动幸福的道德观点,他表示反对。在《黎明》中,他写道“带着消除人生中所有锋利的棱角这个巨大目标,我们难道不是走在把人变成沙子的道路上吗?我们都成了沙子,微小的、柔软的、滚圆的、无边无尽的沙子。这是你的理想吗?充满同情的情感预报者?”在几年后的《善恶的彼岸》中,他反对功利主义者,“正如你明白的那样,幸福绝不是目标,在我们看来是个尽头,一种很快就让人变得荒谬和可鄙的状态。”

39、尼采认为弱小者总是期望有破坏强者的力量,要对强者复仇,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态度,是一种否定生活的意志,是一种消亡和衰败的原则。在他看来,生活本质上就是占有、损害、征服、剥削、镇压、强加于人……他还极力为剥削辩护,认为剥削是一种本能的权力意志,因为这是历史的一种基本事实。

40、一个尼采,海德格尔集中地讲和写了十年。「他的讲法不是为了应付教务,不像我们国内常见的教授先生们,备好一两个课后就可以管半辈子或一辈子用了。海德格尔讲了六个学期的尼采,没有重复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大师做派」。显然,海德格尔是胸有成竹地进行他的尼采课程的——要知道那时正在战乱的喧嚣中!在几个讲座中,他先讲了尼采与美学(第一章),接着讲尼采与形而上学(第二章),再讲尼采与知识学(第三章),然后讲尼采与欧洲虚无主义(形而上学史)问题(第五章)。

41、第三个概念是“公正(gerechtigkeit)”,被尼采用来表示“作为强力意志的存在者之真理的本质”。把“真理”解为“公正”,这是一个怪异的想法。偏激如尼采者来思考“公正”,也有点匪夷所思了。海德格尔引用尼采的一个规定:“公正作为构造着的、离析着的、消灭着的思想方式,是从评价出发的:生命本身的最高代表。”这话不好懂。据海德格尔的解释,强力意志为自身设定提高和保存的条件,也即设定着价值,“公正”就是强力意志的设定(思想、评价)的最高方式,其中“构造”是提高的最高方式,“离析”是保存的最高方式,“消灭”是保存和提高的对立本质的最高方式。这三者的“本质统一性”,即“公正”,就是最高的强力意志,所以是生命(即存在)本身的“最高代表”。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强力意志的最高方式的“公正”就成了真理之本质的规定基础。在尼采的强力意志形而上学——海氏称之为“无条件的和完成了的主体性形而上学”,真理作为“公正”而成其本质。这种“公正”自然不是一个任何意义上的伦理概念,而是“超越善与恶的细小视角”的,是一个形而上学概念。要说它与人有什么关联,那就是与“超人”的联系,后者“应当被打造和培养为一个种类,拥有本质性的能力,能够把对大地的无条件统治地位设置起来”。

42、最新出版的《尼采著作全集》第六卷,孙周兴,李超杰,余明锋译

43、  1867年,尼采为适应战争需要而接受军事训练,结果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胸骨受重伤,并一直都未完全康复,致使终生备受此次重伤之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因身残和严重的眼疾,而体检落选,不能从军,只能充当一名救护人员。但这位敏感的青年,一见伤员的鲜血竟晕了过去,尼采异常脆弱的神经,不能经受长期的强烈刺激,终于惊恐成疾,被遣送回家。这并不是光彩的事情,给尼采的精神施加了压力。他只好去当教授。1876年,尼采的病情开始恶化,死亡的灵光时刻威胁着天才的生命,他一年之中几乎有二百天处于病魔的纠缠之下。虽然在短短的十年间,尼采出版了《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思想》、《人牲的,太人性的》等一系列不朽着作,但是无休止的病痛折磨,使他那富有活力的青年学者形象失去了原有的光泽。

44、尼采与保尔·里曾先后向莎乐美求婚,却都被拒绝了,而莎乐美拒绝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她享受与这些杰出的男士进行精神的碰撞、学术的交流,但拒绝和他们一起落入世俗婚姻的约束。

45、简而言之,审美体验是一种升华了的性体验。“艺术是人生的最大刺激”(《偶像的黄昏》),一种激发情感的东西,让当事人有一种活着的愿望。但是,人生只有在我们持续享受天才场景的情况下才能是感受到审美的愉悦,这恰恰是尼采认为的带来威胁的犹太教-基督教道德。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写道,“让地球上的人生值得过的”是“美德、艺术、音乐、舞蹈、理性、智慧”等,这是能改造能净化幻觉和神圣的东西。如果这些种类的人类卓越成就在追求快乐满足和消除一切痛苦(从微不足道的到非常严重的痛苦)的文化中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对叔本华的虚无主义作出回应。

46、害虫叮人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因为它们要维持生命。批评家也一样他们需要我们的血而不是痛苦。

47、第尼采是最早起来揭示科学理性的局限性的人之他也是第一个明确地揭示人的心理中无意识领域并加以细致剖析的人,在这方面,他之前尽管不乏先驱者,但都不及他论述得具体而透彻。遍及现代西方文化各领域的强大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如现代派文学艺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现象学运动,存在主义哲学,等等,尼采实为始作俑者。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