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处:茅盾《白杨礼赞》:“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2、索溪峪的“野”主要讲了张家界索溪峪的山,水,动物以及游人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3、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树木等。扩展资料“逸”的其他解释:
4、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5、 旁逸斜出出自于茅盾《白杨礼赞》:“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6、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7、造字本义:野兔逃脱猎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辵”写成“走字底”。(旁逸斜出的意思)。
8、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9、这一句整体是排比,单句中又用到了拟人;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写出了山的雄伟陡峻;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写出了山的层峦叠翠;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写出了山的秀美。
10、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11、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12、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态。夭(yāo):使……摧折(使……弯曲)
13、逸:原意是逃跑,这里引申为超出。斜:旁边。斜出:从旁边出来。
14、旁若无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15、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16、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去的。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溅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砰砰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17、冷眼旁观: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18、山是野的。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19、出处:茅盾《白杨礼赞》:"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20、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作者曹敬庄。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1、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22、出处:茅盾《白杨礼赞》:"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23、责无旁贷: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形容应当由自己尽责。
24、逸,甲骨文(兔)(止,“趾”,行进),表示野兔逃跑。金文将甲骨文的“止”写成“辵”,强调“逃跑”含义。在所有猎物中,温顺易捕的,莫过于野兔,因此野兔逃脱会成为古人捕猎失手的深刻印象。
25、逸:原意是逃跑,这里引申为超出。斜:旁边。斜出:从旁边出来。
26、 王朔《修改后发表》:“俟其终篇,回头一看,本属旁逸斜出的一枝竟百花丛生独成蓬伞大树,余者皆在荫下。”
27、旁敲侧击: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