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格尔认为,人必须扬弃有限目的以克服恐惧。人应该实现个人的自由,知道自己本质的存在。这样,当一个王侯想把他武断的意志作为法律,以主人和奴隶的关系待人时,我们就有了意识,就可以说这是不行的。
2、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期:哲学与科学和宗教的关系
3、或者,我们来举另一个更粗浅的实例——过于粗浅了,远不是黑格尔会使用的。你可以说甲君是一个舅舅,这没有明显矛盾;但是假使你要讲甲君是舅舅,你就会陷入难局。所谓舅舅就是一个有外甥的人,而外甥是与舅舅分立的人;因此舅舅不会是“实在”全体。
4、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6期:培根和波墨的哲学
5、“信仰限制、约束人;它使人丧失了恰如其分地来评价别的跟自己区别开来的东西的那种自由与能力。信仰拘泥于自己。”
6、他声称,宇宙是一个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目标或目的,即宇宙理性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矛盾是一切生命和运动的根源。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矛盾的原则统治世界——这就是黑格尔由低到高、不断发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
7、黑格尔说:“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总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发展。否定与否定之否定构成了整个思想发展史,也构成了整个哲学。新时代的哲学必然要通过对旧时代哲学的批判而获得统治地位,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厮杀的战场”。整部哲学史充满着哲学家们互相批判、互相推翻、互相取代的斗争。(黑格尔哲学属于)。
8、“现在黑格尔的讲义已经听完了,除掉他的美学而外,他的全部讲义我都听过了,他的《逻辑学》甚至听了两遍。”
9、 他在“精神哲学”中,提出了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和历史的唯心主义理论。
10、一次性打包购买,原价900元,特价299元(送:全部30次高保真音频),单次收费30元。
11、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斯图加特,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
12、这样的逻辑有什么根本的问题呢?黑格尔的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对立统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而核心是“对立统一”,因为黑格尔思想太注重“对立统一”了,或者说太注重事物的“矛盾”了,“矛盾”并不等于“不同”,比如“对和错”是相互对立的,但“对”和“没有错”,它们就并非是对立的,而只是“不同”。
13、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0期:从赫拉克利特到得谟克里特
14、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6期:印度哲学及希腊哲学引言
15、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自由的表现就在于拥有合乎正义的法律,在于用伦理和法律的客观规定,取代自然的特性和主观的任性。这种客观的规定,“为全体所尊重,通行有效于全体,并且为全体所承认”。
16、黑格尔从自己的哲学体系出发考察哲学史。他考察哲学史的过程,也是建构和印证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
17、黑格尔的《逻辑学》三大理论: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个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18、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哲学发展就是从花蕾状态到花朵状态,再到结果状态,这个过程中,各种观点相互容纳、否定、推进。
19、在黑格尔的观念中,哲学发展的历史秩序也同时是思想展开的逻辑秩序。在历史上,哲学家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推动哲学向前发展,这就相当于哲学思想中的一个环节。后面的哲学家也是如此。最后,这些概念作为精神运动的过程同时构建起了哲学思想的体系。
20、辩证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必需的,不可跨越的,否则我们就不可能认识到真理。
21、可是虚荣的信仰怎么能容得下怀疑呢?信者总是自以为优越于不信者,就像仆人在自己主人的显赫中感到自豪一样,信徒在上帝、脑残粉在偶像的形象中得到了虚幻的荣誉感,并且不准任何人对这个虚幻的形象提出质疑——对于信仰来说,怀疑乃是最大的敌人!
22、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4期:经院哲学的基本主题
23、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期:潜在与现实,自在与自为
24、以上黑格尔观点类似于康德的二律背反。用以说明实在事物的内在矛盾性。并且这种矛盾性永恒存在,而结实这种存在的矛盾只能运用形而上学,即解释为绝对的“精神”,亦或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
25、黑格尔说:“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总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发展。否定与否定之否定构成了整个思想发展史,也构成了整个哲学。新时代的哲学必然要通过对旧时代哲学的批判而获得统治地位,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厮杀的战场”。整部哲学史充满着哲学家们互相批判、互相推翻、互相取代的斗争。
26、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 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
27、哲学知识本身,是精神的自我认识。哲学史昭示的是一系列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凭借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心灵的本质,赢得理性知识的珍宝。
28、所以它又被看作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不只是主观内心的妙悟。黑格尔的哲学不是单纯地去感悟,它有一个固定的对象,你可以不断去考察、琢磨它。
29、 “自然哲学”提出了关于物质和运动的统事物的可变性和可转化性等合理思想。
30、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31、历史学家将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人分为两个敌对阵营,黑格尔右派和左派。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他在柏林洪堡大学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32、但是,在黑格尔看来,当时的东方还没有达到自由的原则。他说,在东方只有主人与奴隶的关系。在这个阶段,主导性的范畴不是自由,而是恐惧。意志不是普遍的、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怕死的。思维不是自由的,而是依附性的。
33、在黑格尔看来,哲学的活动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自由思想的运动。哲学的目的在于用思维和概念去把握真理。
34、第恩格斯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把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转化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是恩格斯把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向前推进而得出的革命结论.
35、张三和李四性格上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们并不矛盾,对张三的否定,并不意味着就能认知李四。用专门术语来说,黑格尔不仅为他的辩证法赋予了认识论地位,而且还赋予了本体论地位,而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黑格尔进而辩证地解释了整个世界,建立了他庞大的哲学体系。
36、黑格尔的哲学建树基于他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他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37、费尔巴哈说“信仰是爱的反面”,确实如此,爱、道德是与理性一体的,而信仰从来就是排斥它们。发明地狱的是信仰,而不是爱和理性。对爱来说,地狱太过恐怖;对理性来说,地狱又太过荒谬;对道德来说地狱是一种残忍。而在信徒看来,地狱却是必须的,如果没有地狱,用什么来责罚不信者和作恶者呢?所以有信仰的人多是有野心的独夫,必然要迫害他人。
38、黑格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哲学的偏见,有文化差异的原因,也有语言隔阂的原因。不过,其中也有一些真知灼见,值得汲取和反思。
39、第黑格尔所说的“现实性”,并不是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具有的属性.恩格斯指出:“根据黑格尔的意见,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制度或政治制度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固有的属性.”这就是说,现实的东西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丧失必然性.
40、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遍的理念。而理念是内在的根本,是无所不包的和永恒不变的。“揭示出理念各种形态的推演和各种范畴在思想中的、被认识了的必然性,这就是哲学自身的课题和任务。”
41、哲学的出现,是对现实的生活方式、伦理风俗和传统信仰的冲击和反思。当一个民族的精神从原始自然生活的蒙昧混沌境界中挣扎出来,当它超出了欲望私利的观点,超越了对个人目的的追求,哲学才会出现。
42、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43、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7期:古希腊哲学之伊奥尼亚学派
44、1835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促进了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兴起。青年黑格尔派反对黑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力图从它的辩证方法中引出革命的和无神论的结论。在30年代,他们主要从事对宗教,特别是对福音书的批判性研究。施特劳斯认为,福音故事是象神话那样不自觉地发生的,其中客观的精神实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鲍威尔则认为它出自福音书作者的有意虚构,起决定作用的是自我意识,因而只有自我意识才能把人类从宗教异化下解放出来。
45、“宗教......就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关系,不过他是把自己的本质当作一个另外的本质来对待。”
46、进入40年代后,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的青年黑格尔运动发生分化和解体。青年黑格尔派中最激进的分子如卢格开始公开批判普鲁士国家制度,赫斯开始宣传空想共产主义。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宗教和黑格尔哲学。与此同时,以鲍威尔兄弟和梅因为首的一群人组成了“柏林自由人”小组,玩弄空洞的批判词句,蔑视群众,指责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施蒂纳则鼓吹无政府主义。
47、黑格尔的辩证法逻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因为他用运动变化的辩证思维,解释了这个大自然、人类历史和人类认知的几乎所有领域,看似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但问题恰恰出在他们的基础逻辑上。
48、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7期: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
49、这样一来,黑格尔这一命题中的辩证法思想,它的革命性,就被深刻地揭示出来;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即否定了以往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恩格斯并且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发展观运用于认识领域和历史领域,论述了认识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50、黑格尔不把东方的哲学归进他的哲学史。这意味着东方的哲学不符合黑格尔对于哲学的定义。那么,黑格尔具体如何看待哲学呢?
51、现实的自由也与自由的意识相联系着。只有当个人自知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具有普遍性、具有本质性也具有无限价值的时候,现实的自由才会开始。
52、前面我们聊了,辩证法的核心是“正反合”,也就是“正题、反题和合题”,世界是在对立统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中不断螺旋上升发展的,这是一个“正反合”的三元运动过程。
53、全能神与原能佛——读《当代佛教原教旨主义的若干表现》有感
54、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0期:伊壁鸠鲁学派和新学园派
55、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辩证的,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相互联系的,具有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扬弃”,从而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对于黑格尔来说就是吸收了他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抛弃他的唯心主义思想。(首)
56、黑格尔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时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
57、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7期:亚里士多德(上)
58、宗教信仰是什么呢?费尔巴哈说:“信仰不外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跟限制、也即跟本性与理性相对抗的主观的东西。”简单的说,信仰就是对某种主观的东西无条件的确信,这种确信是排斥理性的。
59、黑格尔认为,“逻辑”的起点是概念;冥顽不灵的理智、无意识的理智,是展开了的概念;自然是逻辑观念演化成精神所经过的转化阶段;然后,体现或外在化于自然中的观念,复归于自身而变成为精神——在精神中观念向自己显示自己。
60、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也明显地表现出他受到中国道学思想的巨大影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对孔子、孟子讲得很简略,一笔带过;但是对《周易》,——尤其是对道家的老子,的确很重视,并且用专门的章节特别讨论了《老子》中的“道”和“无”。
61、我们尽管可以不赞成他,但是还是应该仔细读他的书,不但看他错在哪里,而且还要看他说的有没有一些道理。
62、在《费尔巴哈论》的第一章中,恩格斯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接露了黑格哲学中体系与方法的矛盾,及其体系解体的必然性。
63、在这种场合,从经验观点看来,这人没有由于当了舅舅而受到任何影响;如果我们把“质”字理解为撇开他与其他人和物的关系,为描述他本身而必需的某种东西,那么这人毫不具有以前所没有的质。主语、谓语逻辑能够避免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讲,这事实不单只是舅舅的性质,也不单只是外甥的性质,而是舅甥所成的全体的性质。因为除“全体”而外一切东西都和外部事物有种种关系,可见关于个别的事物无法谈任何完全真的事,事实上唯有“全体”才是实在的。这点从下述事实可以比较直接地推出来:“甲和乙是两个”不是主语谓语命题,因此基于传统逻辑来说,不会有这种命题。所以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事物,因此唯独看作统一体的“全体”是实在的。
64、“主体”和“自由”是黑格尔规定“精神”的两个核心概念。精神的首要特性是辩证的运动,而“主体”就是运动的主体。主体在运动中逐步地完善自身,同时实现精神的价值。主体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精神的价值,它就获得了多大程度的自由。主体首先转向自身,在自我意识中获得思想的自由;这种自由的自我意识即主体性。其次,主体在创造文化的历史中获得政治上、生活上的自由。最后,主体在认识绝对精神的艺术、宗教和哲学活动中获得完全的自由。黑格尔肯定西方文化的不同形态,如希腊哲学和艺术、希腊罗马宗教和犹太教、基督教和近代哲学都有不同程度的主体性和自由,它们构成了人类精神进步的环节。他否定中国伦理具有主体性和自由,无异于把中国伦理排斥在人类精神之外。
65、在黑格尔看来,如果一个陈述为真,另一个就必然为假,那么这两个陈述就是矛盾的,反之亦然。但两个相反的陈述完全可能均为假,尽管它们不可能都为真。比如好人和坏人是二元对立的,但几乎所有人,都并非好人,也并非坏人,也就是说,除了好人和坏人之外,大部分人并非这两种绝对的对立,而是不好不坏的人,或者不坏也不好的人。
66、在黑格尔看来,中国语言的落后反映了中国人缺乏精神、思想贫乏。他认为语言是“精神的特定存在”,“语言好像是思想的躯体”。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它的精神和思想是一致的。他把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区别看成是先进和落后的精神的区别。按照他的说法,在拼音文字中,一个名词由连续的语音表达出来,能够完整地表达一个独立概念,这是理智固有的最有价值的表现思想的方式。象形文字把名词分解成不同的图形,从而切断了名赐概念、语言和思想之间的连续性,把思想限制在图形的空间形式中,使精神丧失活力。他因此说,象形文字只适用于像中国这样精神处于停滞状态的民族。
67、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3期:中世纪哲学之引论和经院哲学
68、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生于1804年7月28日,关于他的事迹,我们知之甚少;关于他的哲学,许多人更是一无所知。当人们都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最完备、最后的哲学时,费尔巴哈打破了这种迷信,他说“黑格尔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一定的、特殊的哲学”——这种哲学就是思辨哲学。
69、黑格尔又以为,对于一个事物,如果人们有了足以把它同其他所有事物分开的充足知识,那么这个事物的一切性质都能够借逻辑推导出来。但黑格尔的这个见解是错误的。也就是凭借这样一个错误的见解,黑格尔建立了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不过,这个例子也说明了一个真理:逻辑越糟糕,由它得出的结论就越有趣。
70、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哲学发展就是从花蕾状态到花朵状态,再到结果状态,这个过程中,各种观点相互容纳、否定、推进。
71、在理性的指导下,我们正确的生活态度乃是安生乐死,接受自然的赠予和约束,实事求是地安排自己的行动和感情;可是在信仰的指引下,信徒们却过上了另一种生活,他们折磨自己的肉身,疏远于世界,沉迷于幻想。他们在等待尘世的没落,生活于天国之令人欣喜若狂的远景和想象里,他们自以为心灵摆脱了自然的客观约束,却受到欲望的主观束缚,当欲望变得持久时,就换了个名字,叫做“信仰”。
72、这个作为基础的假定有一个传统逻辑上的根据,传统逻辑假定每个命题都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按照这种看法,一切事实都是说某物具有某性质。所以可见“关系”不会是实在的,因为关系涉及的不是一件而是·两·件事物。“舅舅”是一个关系,一个人可以当了舅舅而不知道这回事。
73、黑格尔说:“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密涅瓦”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肩上的猫头鹰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猫头鹰不选择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时降临,恰恰说明人的思想和理性总是自甘孤独、意味深沉的。黑格尔还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毫无疑问就是指哲学思考。
74、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谓语,如果把它认作是限定“实在”全体的,结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举巴门尼德的学说:唯一实在的“太一”是球状的,作为一个粗浅的实例。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因此,假定整个宇宙是球状的,便自相矛盾。(如果把非欧几里得几何抬出来,对这个议论未尝不可以有异议,但是这议论作为一个说明例子,也算可用。)
75、18世纪的一些启蒙学者在中国文化中最推崇的是中国伦理精神,黑格尔最着力反对的也是中国伦理精神。在他的眼里,中国的伦理道德甚至还没有被提升到“精神 ”的层次。“伦理”在黑格尔哲学中范围很广,不但包括道德,家庭、社会、国家、法律等,也属于“伦理”范畴。他对中国伦理的评价是:“凡属于‘精神’的一切——在实际上和理论上,绝对没有束缚的伦常、道德、情绪,内在的‘宗教’、‘科学’和真正的‘艺术’,一概都离他们很远。” 黑格尔如是说的依据是,中国的伦理没有“主体性”因素,没有自由的精神。
76、他的这一哲学思想就是指如何宽厚待人,如何培养人的自信心和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人际沟通,它存在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中,如朋友关系、亲缘关系、分工合作关系,或竞争、压制、相互支持关系等。
77、黑格尔为什么会有如此论断呢?这要从他的哲学观念以及对东方的看法说起。
78、在人的意识中,有三部分对宗教的起源息息相关,分别是:
79、黑格尔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时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
80、罗素略带幽默地质疑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逻辑学”,这一段其实并不好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来试图给大家解释一下。
81、听黑格尔版本的《西方哲学史》,原价900元,四月读书月福利价只要299元!
82、黑格尔说,思想必须独立,必须达到自由的意识,从而能把握住绝对的理念,能使存在者以普遍的方式被把握或思想。这种普遍的规定,这种自己建立自己的思想,是哲学的起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2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