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三车喻云花安去,生如来家辆福祉。具静律己用缘起,入报喜地梦佛世。《文心雕龙》
3、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4、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佛经经典名句图片)。
5、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如是无忧愁,心定入涅盘。
6、青春里总会有遗憾和后悔,它让我们飞速地成长,在后面的岁月里,不要再错过不该错过的人。(佛经经典名句图片)。
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8、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的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10、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11、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2、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懵懵然者,又其次也。——康熙
13、 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14、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康熙
15、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6、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17、语出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二十六回》。形容家宅内部骚乱起来。常指家庭内部争吵、打闹失和。
18、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19、这三部经在佛教里的地位恐怕是最突出的,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说:“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有道是:成佛的法华,开彗的楞严,富贵的华严,而被称之为经中之王的是《法华经》。说《法华经》是诸经之王,是佛金口玉言,在《法华经》里多处提到,特别是有一处打了10个比方来说明,随摘几段如下:
20、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1、背叛伴侣之前,一个人会露出多少马脚?就算这人再高明,新欢和旧爱之间往返的步履很熟练,也总会有跟不上节奏的一天。。
22、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23、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24、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25、语出《金瓶梅·第六十三回》。觑:把眼睛合成一条细缝注意地看。
26、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27、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2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9、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佛说四十二章经》
30、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31、语出《金瓶梅·第八十一回》。拣口儿:挑选合口的饮食。形容富裕受用的生活
32、至于《华严经》,肯定没有法华楞严的地位高,为什么呢,在天台判教里,说《华严经》是一权一实,也就是说,是一分方便法,一分了义法。而《法华经》呢,是唯实无权,没有方便法,全是了义法。所以啊,《法华经》是经王,《楞严经》和《法华经》实质上是一部经,楞严法华里那些都是绝无仅有的。《华严经》里也没有,华严不是经王。
33、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佛曰:“寻找自我。”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1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