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精选美句46句)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精选美句46句)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

1、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2、    为此,当局于1913年8月10日以“言论悖谬,扰害治安”及“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报馆,逮捕了邵飘萍。经亲友营救,邵飘萍获准保释。邵飘萍在杭州办报3年中,因坚持以笔为枪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先后“被捕3次,下狱9月”。他第三次被捕出狱后,为暂避袁氏势力的迫害,于1914年春东渡日本,就读于政法大学。当时的东京,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本营,邵飘萍在这里,结交了张季莺等朋友。他曾登门拜谒孙中山,后又认识了李大钊,并且与李大钊结下了文字之交。

3、“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不仅是许多优秀中华儿女的真实写照,更是贯穿于几千年的时代精神。故曰:用铁肩担起道义,责任更大更重;用辣手写就文章,真理更远更深。

4、在南拒马河南岸有一个不大的村子——北河照村,村中有一个不大的祠堂——杨氏祠堂。几百年来,这个不大的祠堂声名远播,其供奉的是被称为“容城三贤”之一的杨继盛。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下咱们容城的这位名人。

5、十二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

6、    第新闻评论要以新闻事实为基础。邵飘萍说:“报纸上所发表之评论,乃依据新闻中之事实而加以批判者,新闻不真则评论亦自难期公平与适当。”在邵飘萍看来,新闻评论之所以称为新闻评论,是因为要先有发生的新闻事实,然后才有评论者的个人意见。新闻真实性决定了评论的正确性。这一看法,深扣新闻评论的本质,有利于加深人们对报刊评论特点的认识和评论写作质量的提高。(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

7、值得注意的是,题干设定的写作任务有二:一是要求考生选择并明确喜欢某一版本的理由,考生当审辨思考,在辨析异同之中说清喜欢某一联的缘由;二是阐述观点与态度,考生当通过比较与选择展示观点态度、挖掘现实意义、体现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8、邵飘萍出身贫寒,年少时即表现其倔强和正直的禀性,1908年在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因痛斥张之洞《劝学篇》而险遭开除。毕业后从教,仍密切关注政局发展,并联络反清人士。辛亥革命爆发,邵欣喜若狂,立即辞教赴杭州寻机办报。1911年11月首发的《汉民日报》聘邵飘萍为主笔,邵时年25岁,正式进入报业。

9、  李大钊同志在东京费了几昼夜工夫写的那篇“警告全国父老书”,反对袁世凯承认日寇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洋洋万言,可以看出他的大声疾呼忧心如焚。

10、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 (hustxinwen)

11、     他抨击冯国璋进攻国民军,焚掠汉阳,残杀同胞;怒骂袁世凯,倾力拥护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他的文章为读者所喜欢。不久,就接任了《汉民日报》经理之职。由于邵飘萍主笔的《汉民日报》敢为民众权益仗义执言,遭到亲袁势力和地方当局的忌恨。他们收买地痞流氓在夜里潜入《汉民日报》社纵火,企图烧死邵飘萍,幸而被及早发现,大火被扑灭,邵飘萍才幸免于难。

12、无奈的是,这样一位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却在1926年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名杀害于北京。

13、他丝毫不肯向旧势力低头,“道不同,不相谋”,和老朋友毅然决裂,各走一路的事,有过不止一桩;他离开“晨钟报”,就是一个例子。他不怕被诬为“过激d”,以极大的愉快欢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很快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把为人民寻求自由和幸福的钥匙。

14、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

15、1924年,李大钊同志到广州去参加国民d第一次代表大会路过湖南,应湖南教职员联谊会的邀请,作了一次讲演。

16、   第衡量报纸价值大小的标准,不是评论,而是新闻。邵飘萍认为:“新闻来源之丰富真确与否,直为新闻社之原力。邵飘萍提出的标准主要是着眼于新闻的及时性、丰富性和准确度,更加突出了新闻业务的标准。这一观点在中国新闻事业的幼稚时期,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7、十二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

18、    邵飘萍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新闻业已经进入新闻消息本位时代,一般读者注意的焦点,每不在评论而在纪事。而且,评论的正确与公平要以消息的准确为前提,“凡消息屡屡迟钝错误者,亦决难期评论之公平适当”,因此,他主张:“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

19、     早在上大学时,就与陈布雷等同学试办过《一日报》,同时又是《申报》的通讯员。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便去杭州准备办报。在杭州,他登门拜访新闻界前辈杭辛斋,共筹《汉民日报》。从此,邵飘萍进入新闻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报业生涯。当时的《汉民日报》日出两张,在上刊载文章的邵飘萍爱憎分明、措辞锐利。

20、一个真正具有自由意识的人,不会把自己围困在昨天的城堡里,他必定要寻找通往明天的道路,听从内心的指引,勇于前行。

21、名振青、镜清等,笔名飘萍、阿平等,浙江东阳人。清末民初新闻记者之巨匠、报业巨子。先后担任《汉民日报》、《申报》、《时事新报》、《时报》主笔。后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继而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迄被张作霖杀害。其身后评价是“吾国新闻界泰斗”。

22、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23、“尽自己之天职,平社会之不平”是邵飘萍的人生准则。

24、就拿《阿房宫赋》与《六国论》来言事,他们的作者为了江山社稷与黎民百姓以铁肩担起道义,以辣手针砭时弊,不惜触怒帝王甚至招致杀身之祸。如果没有这份信仰,怎来这份勇气呢?“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此联作者杨忠慰公也为了心中道义,愤而上奏弹劾严篙后慷慨赴死,用生命诠释了铁肩辣手,用生命诠释了读书人的信仰!

25、而正是这样随便挥几笔的东西,又无心地流露了他的伟大的抱负和心境。回顾一下李大钊同志只有三十九岁的短短的一生,从年轻时代起,他就胸怀大志,喜作诗文,把寻求挽救民族的危亡的真理,看成了自己的天职。

26、时值辛亥革命后期,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的大辩论引起了邵飘萍的极大兴趣,读了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的文章,则使他萌发了“要做一个新闻记者的动机”和“新闻救国”的思想。他怀着为民主共和而战的激情奔赴杭州创办《汉民日报》,担任主笔。他不畏权势,不受利诱,撰写了大量时评和随笔,抨击袁世凯及军阀的专横跋扈,揭露贪官污吏的罪行。

27、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这原是明代人杨继盛所作,杨继盛因反对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

28、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29、北元后裔俺答汗,多次率兵侵犯宣化、大同,提出宣府、大同等地春秋两季开设马市。镇边大将咸宁侯仇鸾,畏惧出战,欲与俺答汗妥协,开马市。而杨继盛认为,仇鸾议和示弱,丧权失节,于是上疏皇帝,力言仇鸾的主张有“十不可、五谬”。结果在仇鸾操纵下,驳回杨继盛上疏,并密奏诬陷之,把杨继盛关进监狱,后又贬谪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典史。

30、当天,邵飘萍直系亲属来到婺州公园的邵飘萍雕像前,祭奠先烈。 

31、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一个贫儒家庭。1906年秋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1911年大学毕业后被金华中学堂聘为国文和历史教员。早年,他投身反清斗争,和宋教仁等一起成为南社的成员。在这一时期,他崇拜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后转而崇拜孙中山,成了中山先生民主革命事业的积极追随者。此后,邵飘萍成为中共早期秘密d员、北京京报社社长。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

32、    一时间,《申报》的《北京特别通讯》风靡全国,声誉大震。“邵飘萍”成了当年新闻界一个响亮的名字。邵飘萍主张新闻报纸应该成为改良社会政治的锐利武器,对各政治派别所办报纸互相攻击、无真实可言、无一定政见的现状十分不满。为了反映民众的呼声,他邀集敢于改革政治的爱国人士,于1918年10月5日创办了《京报》,自任社长。

33、这张绘图是邵飘萍先生面带微笑仰望上方,似乎是看到了新中国光明的未来。致敬邵飘萍先生赤诚的爱国心,他“不朽的精神”将永远传承。

34、明·杨继盛《大明湖铁公祠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35、杨继盛的“铁”“辣”风骨,寄寓了士人面对官场黑暗的不屈和愤慨;李大钊的“铁肩”“妙手”,展现了中国革命者的智慧和担当。钱穆的“双”“只”智辩,道明了个人对于道义与文章的价值判断。但是,我最喜欢依然莫过于杨联陞的“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只因他有平庸之下的凛然大义。

36、     五四运动爆发后,邵飘萍主办的《京报》与全国进步报刊团结一致,以强大的革命舆论,紧密配合斗争的开展。他在《京报》上不断揭露北洋政府袒护卖国贼的行径;警告当局不能用“军警之办法”对付学生;指出“镇压学生的爱国反帝运动,就是为卖国扫障铺路”。文章鼓励社会各界“持久进行”斗争。

37、几百年来,杨继盛刚正不阿,与阉d严嵩斗争被害的故事广为流传,而其名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更彰显了一心为民的铁骨铮铮。而今这句诗就作为楹联悬于祠堂门前两侧,横联则为“浩然正气”。走近祠堂,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

38、  “晨钟报”是李大钊同志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亲自设计和主编的第一个报刊;他敲起“晨钟”来,希望唤起民族的彻底的“自觉”,建立一个理想的年轻的中国。

39、袁世凯尚未接任总统职务时,他已撰文疾呼:“呜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袁贼不死,大乱不止。同胞同胞,岂无一杀贼男儿耶?”袁窃国后,邵飘萍仍云“袁总统令云:苟且贿赂一体禁绝。振青曰:请自大总统始。”飘萍之快评字字见血,浙江权贵深恨之,于1913年8月查封《汉民日报》,逮捕飘萍,后获释。

40、“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的这一联掷地有声的勉语,正是他自己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41、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2、    第明确了记者的首要任务是报道新闻。他邵飘萍认为,“以新闻为本位”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美、日等国的新闻业之所以发达,就因为坚持了这个原则。虽然刊载政论来传播意见信息也是报纸的重要职责之但是,从根本职能上说,传播事实信息才是报纸的第一任务。

43、钱穆先生是顺了学生的意思的。而其联更加可贵之处在于“双”与“只”的对举。道义和文章的层次先后一下子鲜明起来:须“双肩”来扛的道义自然是着重,而文章实为道义服务。随着文化教育的逐年普及,能“文章”的人的确越来越多。而若是文章中早已失去了当年杨员外冒死弹劾权官的那般勇气和风骨,留下的不过是徒然一地废纸;甚至将软弱和污浊传扬。首先文章的内容须合乎道义。然而即使篇篇中充斥的都是正义的呼号,却成为“表面文章”,只说不做,也未免落于空洞和贫乏。孔子有云:“有言者不必有德。”如培根这样的哲理大家,对权力名誉、世事万千似是清透,而自己却因深陷荣名泥淖而最终身败名裂。“双肩”和“只手”是对青年人提出的更加具体的要求:承担责任须尽全力,而不可仅仅重于“文章”。文章必在道义之下、在道义之中,合为时而作,合为心而发。

44、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

45、自杨继盛写下绝命联,该联几经后人修改,形成了各有千秋的精神内核。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