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示例三:(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
2、子玉急于求战,到达城濮之后,就派斗勃(又名子上)向晋文公挑战。晋文公还是很有礼貌地派栾枝回复子玉说:晋侯只因不敢忘记楚王的思惠,所以退避到此。既然得不到大夫(指子玉)的谅解,那就请整顿部队,明天在战场上相见。
3、沁水古城屡毁屡修,费尽了沁水百姓民力民财。直至上世纪抗战以来,沁水古城屡屡被拆。建国以来,县城几次改建,历经1400余年的沁水古城,终于荡然不存。仅在今日县城北关西南寨疙瘩之北,留有一段残墙断壁。(晋文公攻原)。
4、清代浙江道监查御史钦差梯度江南苏松等处学政前甲戌科进士眷侍生阳城陈廷敬伯父陈昌言撰文、钦差布政司左参议川东道前癸酉科乡进士眷侍生高显生铭文之顺治十年(1653年)《故文林郎直隶广平府威县知县万涵张公孺人王氏合葬墓志铭》:张公“卒于崇祯四年(1631年)十一月十九日酉时,享寿五十六岁。顺治十年十月十四日,合葬于原伯故城祖茔之左。”墓主张公名洪翼,号万涵,县城宣化坊人。
5、狄人帮助周室讨伐郑国有功,周襄王起心动念,想娶狄君的女儿为王后,这样以后就有了外部势力可做依靠。大夫富辰再次劝谏:“不可。常言道‘报恩的人已经厌倦了,施恩的却仍未满足’,狄人性本贪婪,您这样做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贪欲,狄人日后必会成为祸患。”周襄王没听富辰劝谏,执意娶了狄女为后。
6、楚国大夫荣季听说此事之后接着劝他:“假如身死而有利于国家,都要去做,何况几件玉器呢?与国家利益相比,玉石犹如粪土罢了。既然有利于军事,又何必吝惜?”子玉仍旧不听。荣季告退,出来后对子玉的两个儿子说:“不是上天要令尹失败,而是令尹不以民为重,实在是自取其败啊!”
7、听说天子蒙尘,秦穆公立即召集军队驻扎在黄河岸边,准备护送襄王回朝。此时,意识到事情重要性的晋大夫狐偃立即向晋文公进言道:“要想取得诸侯拥护,最好的办法便是勤王。既能取得诸侯信任,又符合天下大义。继承文侯辅佐平王东迁之功业,使晋国的信用在诸侯当中广泛传播,机遇就在当下。”晋侯于是辞退秦师,自帅晋师顺流而下,前往勤王。那么,秦军为什么可轻易劝退呢?首先这是人家姬姓家事,晋文公既然愿意出面,他人自不便插手;其次秦国地远,就算勤王成功也只能获得一点虚名,并无多少实际价值。(晋文公攻原)。
8、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9、子玉挟强楚之威,派大夫宛春前去晋国军营传话:“请晋君恢复卫侯,并且退还曹国的土地,我就解除宋国之围。”晋大夫狐偃说:“子玉真无礼啊!我国君仅提出撤除宋围一个要求,子玉作为臣子,却想获取复卫、封曹两项大功。我国与楚必有一战,机不可失。”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11、趁着曹国军队士气回落,晋军加强攻势,终于破城而入,曹国陷落。入城之后,晋文公历数曹君之罪:一是有贤人而不用(贤人指僖负羁,当年重耳流亡途经曹国,僖负羁夫妇认定其终将成就大业而礼遇之);二是以曹国之小而乘轩者三百人(乘轩者指大夫以上官员,说明曹国吏制混乱、人浮于事);三是曹君无礼(当年重耳流亡至曹国,虽受接待,但曹君竟然趁其沐浴时偷窥)。总之,晋文此番教训曹国,既振振有辞,也算是理由充分。
12、王观察曰:予登历山,其上盖有舜帝庙云,里人时言舜耕事迹。其旁沩讷泉,居洪池南,陶壑经其西北,殆信至。考左氏所称伐原,原与温接壤,非沁地,学者疑之,夫古人邈矣。所过山川草木,犹庶几遇之。尝试攀龙岗,陟凤原,顾瞻玉岭,望太行、王屋,意必有仙灵窟宅其间。吾固未见,而丹灶何石床,涌云怒涛,又何奇也。抑设险守国,沁治用之,世传隋开皇时作。呜呼!安得起古人而与之征信焉。
13、当楚国战败之后,楚王遣使传话给子玉说:“令尹若是归国,将怎样面对申、息两地的父老呢?”子玉所帅军队多由申、息两地的子弟组成,如今死伤甚众,楚成王因此责其率性。子玉的两个儿子对楚王使者说:“子玉本想自杀以谢罪,是我二人阻止了他,说:‘还是等楚王来杀你吧。’”然而子玉毕竟无脸回国,军行至连榖时便自杀了。
14、勤王功成,晋侯朝觐襄王。周襄王以甜酒款待,并命令晋侯向自己敬酒,这都是天王所能赐予的特别荣誉。席间,晋文公请求襄王准许自己死后能使用“隧礼”,但是被襄王拒绝。所谓“隧礼”,是指墓前使用隧道相通,这是天子葬礼才有的规制。诸侯以下只能使用羡道,而羡道虽然也是地道,但上部是敞开露出于地面的,而“隧”则藏于地下。襄王不同意给予晋文公“隧礼”的待遇,他说:“这是王制的规定,周室还未被取代,如果你用隧礼,天下就会二王并存,这也是叔父您所不愿意看到的吧。”
15、这时地处山西西南部的晋国(都城绛,在今山西翼城东南)也逐渐强盛起来。晋国在献公时,清除了一批和自己对立的奴隶主贵族,重用人才,巩固内部,并由原来的一军扩编为上、下二军。晋国凭藉自己的势力统一了汾河流域,继而发展到黄河南岸和西岸。晋惠公(前650—637年)时,又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如“作爰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州兵”增强军事力量,为以后晋国争霸中原准备了条件。
16、事后,晋、齐两个大国正式结盟。卫国心知不妙,立即提出加入联盟,而晋文公不许。卫成公转而想依附楚国,却又遭到国内反对。最后,卫国部分势力为取悦晋国,干脆将卫成公逐出国门,改由他的弟弟叔武摄政。
17、晋文公讨伐曹、卫的目的本来是想避免与楚国正面交战,间接迫使楚国回身救援曹、卫从而解除宋围。
18、岁月的形式,不过是世事轮回的力量,所蕴含出的一种自然规律。
19、光绪《沁水县志》记:沁水古城设“东、西、北三门,门各有楼。其匾额东曰‘迎晖’,西曰‘纳爽’,北曰‘拱宸’。”可以和江苏南京与陕西汉阴古城门楼匾额比较一下。宋周应合《景定建康(江苏南京)志·城阙志·三亭轩》:“四城门接官亭,旧有亭,卑陋弗称。咸淳改元之春,马公光祖撒而大之,名其东曰‘迎晖’,西曰‘致爽’,南曰‘来熏’,北曰‘拱极。’丹雘烂然,过者瞩目,各有文以记始末。”雍正《陕西通志·城池·兴安州·汉阴县》:“嘉靖十四年,知县李时秀扁其门,东曰‘迎晖’,西曰‘承恩’,南曰‘南薫’,北曰‘拱辰’。”
20、示例二:(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
21、魏庄帝置广宁郡,一曰泰宁,以沁水为永安县,省端氏。北齐罢广宁郡,改沁水为永宁县。后周为永宁县,属高平郡。隋复为沁水县,属泽州,又属长平郡。
22、晋文公依然心存疑虑,说:“楚国当年有恩于我,如何是好?”大夫栾贞子说:“汉水以北的姬姓诸国已尽数为楚国吞并,与其老是惦念着人家的小恩小惠而忘了楚灭我姬姓诸国之大耻,不如与之一战。”尽管如此,晋侯仍然下不了开战的决心。
23、为报狄人相助之恩,周襄王执意娶了狄女隗氏为王后。不料,这个隗氏竟然与王子带私通,给周襄王戴了绿帽子。周襄王无奈,只好废了隗氏。当年率狄师讨伐郑国的颓叔、桃子两位大夫眼见局势复杂,认为隗氏被废,狄君将怪罪于自己,于是投靠王子带,并且再次联合狄师,不过这回进攻的对象是周襄王。襄王的亲兵准备抗击王子带,襄王说:“如果杀了王子带,母后的在天之灵将如何说呢,不如请诸侯来共同商量看如何处理吧。”于是,周襄王主动撤出成周,避居坎欿,但成周的国民很快将他迎了回来。
24、这边晋文公决心未定,那边子玉已经派人前来挑战。楚使传话说:“楚军欲与晋军试试手,请君凭车而观,我作陪。”晋文公派欒枝前往应对说:“我家君主知道您的意思。楚君当年之惠,晋君未曾敢忘,所以退避在此。我们以为楚军也已退回,没想到你们一路追踪而至。子玉身为臣子,竟敢独面一国之君吗?既然如此,那就请回去告知你们的人,备好武器战车,忠于国事,咱们明天一早见吧。”有宣战,有应战,城濮之役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5、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26、这天晚上,晋文公做了个噩梦,他梦见楚成王趴在自己身上啃咬着自己的脑袋。梦醒之后,晋文公吓得不轻。狐偃为他解梦道:“这是吉兆啊。君仰面而睡,意味着我得天;楚君朝地,意味着伏其罪。楚刚而晋柔,晋可以胜之。”
27、一是,战前抓紧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扩编军队,做好战争准备;并以“尊王”为号召,争取中原各诸侯国在政治上的支持,使其在争霸斗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28、晋文公争取齐、秦参战的策略是他自己不出面,而利用曹、卫的土地和宋国的财物,加深齐、秦同楚国的矛盾,逼楚国拒绝调停,使齐、秦为晋国“取威定霸”而出兵参战;同时还激怒子玉在不利条件下应战。晋文公这一策略运用的成功,使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楚成王未能识破晋国的计谋,争取齐、秦中立,却轻率地拒绝调停,以致促成了齐、秦与晋的联合,陷自己于孤立,这是很失策的。但当中原形势已转化为对楚不利时,楚成王采取暂时避兔决战的方针,应该说是恰当的。不过,当子玉请战时,成王不仅不坚决命令子玉退军,反而企图侥幸取胜,又允其所请;既允其所请,又不给他增加较多的兵力,这些处置,无疑是错误的。
29、为表谢意,襄王将阳樊、温邑、原国、欑茅等地赐给晋国。温邑此时已然在晋侯控制之下,而阳樊、原等地本有主人,襄王只是做个顺水人情,允许晋侯去占领而已。晋侯有了襄王上喻,加上自身实力,很快便将阳樊和原国拿下,晋国自此在南阳一带开疆拓土。
30、滑国弱小,不经打,很快便表示愿意驯服。等郑国军队一撤,滑国又立马背叛倒向卫国。于是郑国的公子士、洩堵俞弥两位大夫率师再讨滑国。事情引起王室注意,周襄王派伯服和游孙伯两位大夫前往郑国替滑国说情,希望老郑看在大家都是亲戚的份上不要讨伐滑国。照理,王室亲自出面调停,郑国多少该给点面子。不料,情商欠费的郑文公不但不给面子,反而扣押了两位王使。
31、此句意思就是:原国城内粮草已经吃完了,兵力粍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32、四月二十九日,晋文公在郑地践土(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召集诸侯会盟,并向周襄王献上俘获的楚国步卒千人,兵车百乘。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晋国的霸业自此确定。
33、 少曲:古地名,在“今河南济源东北少水弯曲处”。少水即今沁河。
34、四月二日,晋军与齐、秦、宋各国的军队到达了城濮。楚联军赶到后,“背部而舍”,依托险要丘陵地形,配置军队。
35、晋国人准备将灵柩移到晋国宗室大本营曲沃停放。刚出绛城,棺木当中突然传出如牛鸣般的声音——晋文公显灵了。主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让众大夫下跪,宣布说:“国君有军事命令发布,将有来自西边的军队过境侵袭我国,如果我军发动攻击,必获大胜。”
36、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后葬于襄陵。
37、晋军战车七百乘,兵力约两、三万人,装备整齐。此外,还有秦国憋所率的秦军,齐国国归父、崔天所率的齐军,以及宋国的军队。秦、齐、宋三国的部队均保持原建制参加作战。楚国方面的兵力,同晋国方面的兵力大体相当。
38、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立起军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39、此时,在位长达四十年的楚成王颇有些洞若观火,他知道晋、齐、秦等国既然愿意出面,则宋国一时难图。因此,楚成王安排令尹子玉从宋国退兵,同时要求他切勿追击晋军。楚成王说:
40、宋公稽为孔子的十三世祖,正考父之子孔父嘉是宋公稽七世孙。
41、狐偃也进一步献计说:“楚国最近刚刚收服曹国,又与卫国联姻,如果晋伐曹、卫,楚国必定出手相救,宋之围可因此得以解除。”
42、唐末五代时期,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今湖南沅陵邵阳、怀化一带土家族)有取汉姓为宋氏者。
43、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人家一起吃饭。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44、宋共公,子姓,宋氏,名瑕,宋国第二十五任君主,宋文公之子。
45、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人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1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