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七堇年也知道,这样的想象,其实只是一厢情愿。在稍后的《澜本嫁衣》中,她放弃了这样的想象,开始直面成长过程中残酷甚至残忍的一面。相比《大地之灯》的纯净与希望,《澜本嫁衣》则弥漫着血腥和绝望。风格上的截然不同,很难想象这两本书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但细细读来,仍能看出两书之间内在的精神上的关联。
2、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13年,第三部长篇小说《平生欢》问世。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逾十年来,七堇年的写作不断趋于成熟,以风格独特的洗丽文笔著称。
3、原文:“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4、《晚风枕酒》没有撕心裂肺的呻吟与疼痛,也不作歇斯底里的嘲讽和颠覆。七堇年用自己独特的文笔,爱意中带着悲悯,温情里不乏沧桑,为笔下的每个角色呈现出他们本来的面目和真实的心理,这是七堇年笔下主人公心灵变迁的见证,同时也影射她自己的成长足迹。三十而立的七堇年又跨越了一级台阶,向着更真实、成熟的写作方向迈进。(作家七堇年简介)。
5、我想去相信一个人,非常想。可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忙着生,忙着死,所有人都是如此窘迫的姿态。令我不忍心再向别人索求关怀。如果我们想不对人或事失望,惟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它给予任何希望。这不是绝望,这是生存下去的惟一途径,亦是获取幸福感的前提。
6、澜本嫁衣是由作家七堇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作者路过一家旅店的店名。
7、 但每个人的生活历史中都有最不尽如人意的那一面,且无法被分担。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孤独这种东西存在。
8、小说讲述了在江南小镇长大的主人公由残疾的母亲收养成人,后与表姐叶知秋共进一所大学。叶知秋年纪轻轻却涉世颇深,经历复杂,使得相形之下的学生妹“我”显得幼稚单薄。两个成长过程中迥然不同的姐妹开始了各自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
9、青年作家七堇年继《大地之灯》《澜本嫁衣》《平生欢》之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力作(作家七堇年简介)。
10、七堇年,1986年10月5日生于四川泸州,原名赵勤,中国作家。七堇年2002年署名发表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并入围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崭露头角。她的作品以成长为主题,注重反思和救赎。七堇年热衷于书写成长的诸种疼痛与记忆。她的小说到目前为止,始终都在围绕成长的主题展开。在80后作家中,七堇年是为数不多的写出了成长过程中的疼痛与反思的作家。七堇年的成长叙事充满了辩证的理性之光。
11、这是七堇年继《大地之灯》《澜本嫁衣》《平生欢》之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全新的诚意力作。
12、 但我很快平静,很快站起来,擦干脸,像励志歌曲里面写到的水手那样咬着牙低着头,上了岸,并且以活着的姿态。
13、七堇年,1986年10月5日生于四川泸州,原名赵勤,中国作家。
14、七堇年2002署名发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并入围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崭露头角。2006年,她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并于2007年首次出版,获得瞩目。2008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澜本嫁衣》;其后有《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尘曲》等文集出版、再版。
15、书中充满令人啼笑皆非的机锋,笔下处处写未来,实则映照现实,更折射当下人的窘境,发人深省。
16、七堇年2002署名发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并入围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崭露头角。2006年,她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并于2007年首次出版,获得瞩目。2008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澜本嫁衣;其后有《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尘曲》等文集出版、再版。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13年,第三部长篇小说《平生欢》问世。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逾十年来,七堇年的写作不断趋于成熟,以风格独特的洗丽文笔著称。2014年起逐步开始涉及编剧、翻译等领域,2015年主编岸口系列第一辑《近在远方》,翻译爱尔兰作家克莱尔·吉根的短篇小说《寄养》,出版文集《灯下尘》。
17、七堇年热衷于书写成长的诸种疼痛与记忆。她的小说到目前为止,始终都在围绕成长的主题展开。这是七堇年的小说最明显的精神标记,也是她有别于其他“80后”作家的地方。虽然说,很多“80后”作家都在写成长之痛,但成长于七堇年而言,仍有不同一般的意义。
18、七堇年原名赵勤,笔名七堇年、山荆,1986年10月5日生于四川省泸州市,中国当代青年作家。曾经是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作家,2010年夏天与柯艾公司合同期满并退出。代表作:《大地之灯》、《澜本嫁衣》等。2006年,她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终于写下第一部长篇《大地之灯》。在众多或偏激或强说愁或疼痛苍白的青春文学领域里,堇年的独树一帜已引起众多评论家的瞩目。
19、七堇年2002署名发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并入围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崭露头角。2006年,她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并于2007年首次出版,获得瞩目。2008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澜本嫁衣》;其后有《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尘曲》等文集出版、再版。
20、人一旦过了少年时候,就再也没有那个心去奋不顾身了。什么爱啊,感觉啊……长大之后,在现实看来,都是锦上添花。你得有这块锦,才能添得上花。
21、是一种奇异的感觉,你依然可以读到你喜欢的作者十六岁时候的文字,但作者已经长大。而且她以和你长大一样的速度长大着。三年之后,我大学也来到了成都,她念念不忘的故土之城。当我看到七堇年在文里再一次提到成都时,已经不再像《城事》里那样,写通宵听歌,写抽烟,写酒吧和唱片店,用“快马平剑”的少年口吻去描述一段斑斓的时光。当她开始在《人间成都》里写成都的阴霾,写吃,写堵得水泄不通的路口,我就知道她确实已经从过斑马线的校园女生,变成了等红灯,可能还会按两下喇叭的女司机。校服和西装,身份在此刻产生的一种神奇的置换,似乎在讽刺自己。
22、而我说,在多年之后的大学课堂里,我依旧保持着高中时的习惯,躲在世界的角落读七堇年。读她的文字,就像在某个冬日的下午。温暖,淡然。她的文字,就像冬日午后的阳光,点燃了一颗埋藏的火热的心。
23、《尘曲》全书分为游记,散文,小说,三个部分。收录了七堇年后期零散见刊的精品散文,最新创作的精彩游记,以及中篇小说《尘曲》。游记以行走路线为线索,所见所闻所感,行文清新淡雅,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都足以对读者的品位起到引领和定义的作用。
24、本书有新一代青年对于未来的思考与奋斗,也融入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本书将会邀请你走进七堇年的私人博物馆,去时间远方,看春远秋长。
25、张悦然,14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并引起巨大反响。至今已出版小说作品有:《葵花走失在1890》《十爱》《樱桃之远》《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红鞋》《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昼若夜房间》《月圆之夜及其他》,主编主题书《鲤》系列等。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2016年凭借新作《茧》荣获第十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
26、从成名作《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开始,以关注青春成长为题,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世界成熟的思考,风格受史铁生影响颇大,偏向深邃沉静,又有鲁迅、余华的凌厉尖峰。厚实的文字,锐利的语言是七堇年作品风格之作品中也不乏显出黄碧云、张爱玲等的影子,相似的老辣和冷峻,相似的女性关注,《蓝颜》、《碧云女子》、《澜本嫁衣》、《生如夏花》等均是代表。
27、热爱日本文学的无名少年。初恋永远是青春文学中难以避免的命题。作者把“我”与这位无名少年的故事镶嵌于另一双年轻情侣的故事中作为对比,双线并行。作者并没有使用太多笔墨来勾勒这位少年的形象,只道他对日本文学的热爱,写得一手雅畅的行楷,面容清朗如沉默的杨树。模糊少年的面容,隐去他的名字,或是作者故意为之,或是那段记忆因年月累积而不再清晰,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初恋的朦胧与伤感、若即若离的情愫确乎因这种写法而被精准地描绘。“住进被幻想渐渐弥补的回忆里”,作者着重诉说“我”有足够清澈的心境,用七百多个日夜写一封情书给一个不属于将来的人——初恋的美好其实在于自己的感受,比任何与对方的接触都更令人刻骨铭心。
28、投稿:mowutianya@foxmail.com
29、此刻这些书写甚至变得比当年更关键,因为当年那些美好得不像话的祝愿都要通通兑换成现实,太多的说话汇合为沉默,只有又亲近又陌生的文字,才可以带来某种熟悉的声张。所以她用那样的笔触写道,“文字成为某种呐喊,由此,我可以沉默地生活。”这真是我见过七堇年写过最悲伤的一句话了。我现在读七堇年的书,时时刻刻都有这样一种错觉。七堇年的身影总在我的前方不远处站立,以一种倔强又踌躇的姿态走着。
30、可以说,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中,七堇年创造了一种打破了散文和小说的边界、介于它们之间的新的文体形式,或可称之为“散文体小说”,这是七堇年的独有贡献。遗憾的是,她以她无意识的行为投入真情完成了这一创造;一旦她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时,已意味着昨是而今非。
31、看,在这个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因为它总是让我们失望。可是,生命又是那么的慷慨,总会在失望之后给予我们拯救。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的过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就尊重我们的存在。
32、青春的意义决不在于这炼狱般的高却一定需要这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借此加以最深刻的阐释。
33、当我高中读到《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她已经用怀念和祭奠的笔调来写那处于“盲目、消耗的状态”的高三。当我即将进入那沉重而忙碌的一年复习时,她写了《尘曲》:“我们要共生活的慷慨和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荒芜和刻薄相欺。”当时语文老师每天会让不同的同学分享句子,我把这句话抄在黑板上,全班静默。
34、人总是会分开,为着我们不可妥协的前途,和所谓的明媚希望。
35、小说讲述一名身为酿酒师与祖上酿酒的女孩偶然邂逅,男孩走近女孩的生活,认识了女孩最为重要的朋友,故事就此开始。
36、它们在认识上的价值表现在,看似充满“种种矫情”的文字,表达的却是“真实而切肤”的“体会”。七堇年一方面对青春期的种种苦闷、“痛苦”和“残酷”赋以“倾诉”的语调,感情虽略显夸饰,但十分诚挚;一方面又对成长中青春诸种命题保持自省和自审的姿态;这种既非沉湎亦非仅仅审视的矛盾姿态,使得成长和青春在七堇年的笔下已然成为审美的对象。
37、 我知道你不在了。你不在了。我回过头来,恍如游园惊梦,一番阅览,掩卷熄灯,就此遁入静默。
38、一腔热血,充满幻想的“我”。本书的主干文章《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与其说是一篇故事,毋宁说是作者在残酷的高考与残缺的家庭中写下的真实日记。“我”在模考失败的雨夜放声大哭,毫无畏惧地把中国式教育剐得体无完肤,用孩子气的语言在作文中刻画理想与现实的敌对,引用史铁生“此岸不再残缺,则彼岸就要坍塌”的论断以安抚自己的伤感……七堇年的文字给予了无数历经残酷青春的读者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一例精神上的药引,由此使读者追忆起自己的少年时代,也曾错把写作的冲动当作写作的才华,也曾在争分夺秒的晚自习上一手撑起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语,也曾在长大后的无数个瞬间里突然怀念起那段辛苦的岁月。正如作者所说,童年迅疾而又漫长,朝花不经露寒,只待夕拾。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1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