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证人性本善是其情可以为善,非谓善是现成的。同时指出恶的原因是后天影响,不能尽其才的缘故。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才能得到百姓们广泛的支持拥护,也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再坚固的城池,再好的时机,都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只有“人和”才是最主要的,不能施行仁政的暴君,下场必然是众叛亲离,以失败告终。(孟子关于君子的名言)。
5、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8)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7、(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9、(1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0、孔夫子说的话,我深有感触。戚戚是指内心有所触动,心中产生了共鸣。
11、(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2、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关于孟子的名言大全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名言
1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4、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亦然。
15、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1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9、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20、(译文)(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21、(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2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2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24、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5、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26、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8、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9、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0、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3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3、完全的相信书本,还不如没有书本。指读书不应当盲目的相信书本内的知识。
34、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35、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7、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38、(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9、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40、(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4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2、(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43、(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4、(20)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45、从人的共性出发进行推论,指出理义是心之所同好。人性本善是因为人有好理义的自然倾向。
46、父母的命令,媒人的话语。指婚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47、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48、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0、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51、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52、将一寸高的木块,放在高楼的顶上,他会比高楼还要高。
53、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54、拥有的道义的人,自然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到了最后,整个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于他;失去道义的人,就很少有人帮助他,甚至到了最后,连父母妻子都背叛他。
55、(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56、(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7、
58、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60、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61、 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63、我们做学问,修身养性,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为了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那怎样才算品德高尚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不为外物所扰,始终保持先天的本真之心,像婴儿一样至纯至真、至善至美,这不但是君子,都可以成圣成贤了。
64、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65、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孟子·滕文公下》
66、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67、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68、
69、(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7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7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74、富贵不能使其思想迷乱,贫贱不能够使其节操改变,威武也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75、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