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时,由于生活艰苦油水差,吃饱肚皮全靠饭当家。而在解放后四十年间,实行粮食计划定量供应,倘若家里有几个“饭榔头”的话,常常会遭遇月底未到、米缸已空的窘境。由此,大多人家只有午饭是吃米饭的,早晚两顿喝粥。假如不小心煮饭时加多了水,或者,熬粥时少加了水,那么饭不饭、粥不粥的,很难吃,由此,便有了这句俗语。
2、 专指这么一类人:表面看起来淡漠、冷酷、刻板、不苟言笑,整日里拉着一张像柴爿一样的面孔,但内心充满热情、善良和慈柔,有着一副像菩萨一般的心肠。其与那些满脸堆笑、满口仁慈,但时时背后下黑刀、施冷箭、口蜜腹剑的人恰好相反。
3、 在本句民谚中,“髈”读(bǎng),古同“膀”意为脚膀,“夹忙头里”意忙碌,“牵筋”即为抽筋、肌肉痉挛之意。民谚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渴望描绘的场景是:某人正忙忙碌碌之时,突然大腿抽筋。由此借以形容和比喻不期而遇、意想不到的忙中添乱、生变的情况。
4、会哭会闹的小囡往往会得到大人更多地喂养、照顾,而不声不响的小囡常会被扔在一边。在现实社会中,那些将困难尽量讲得严重或将成绩尽力夸大的人,常常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重视,而那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则很难被人发现。外界品论川沙人是一流做功、三流唱功,所以就很吃亏。
5、 总以为,世界上最可怕的是鬼,但鬼的模样只出现在恐怖电影中,其到底是什么样的谁都没有真正见识过。鬼吓人恐怕更多地只是人们臆想、虚幻中的产物。本句民谚告诉人们,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不要尝试去吓唬他人,因为,人吓人才真会吓死人。
6、在浦西(上海)滩语中,“猫”念成(mao),与普通话基本接近,而与其仅一江之隔的原川沙县,大部分本土乡人都说(màn)。真可谓隔江不同音。以猫头上抓抓、狗头上抓抓来贬讽那种说话、做事不分主次、不辨重点、胡拉乱扯的行为。(民谚)。
7、小一辈的人总觉着与老辈有代沟,嫌老人的想法、劝告早已过时,而其实,老少之间与其说有代沟,还不如说更多的是生活在不同年代的重复。本句民谚旨在告诫小辈要注意倾听和借鉴老人的诤言,以避免重走老人曾经走过的弯路和曲折,否则,吃亏、吃苦的情况也许很快就会发生。
8、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啤酒,发现啤酒外面“出汗”,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9、顺便说一下,在川沙本地话中,猫不念(mao)而念(màn)。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在本地话中,老虫即为老鼠。“老虫勿留隔夜食”常用来贬指一些人不懂得节俭、吃光用光、烂吃烂用烂污坯的行为。当然,有时其也用以对小孩见好吃的不肯放手、非吃光为止行为的一种玩笑。据有关资料表明,老鼠其实也并不总是一次吃光的,遇食物来源丰富时,老鼠也有储藏富余食物以备饥荒的习性。
12、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13、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14、毛主席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民间也有类似的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也许我们不识“货”,但这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把二种“货”放到一起比一比、晒一晒,那么孰优孰劣、孰好孰坏往往就一目了然了。“货”是如此,其实人也一样。本句民谚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么一个理。
15、王八最初是鳖的俗称,后来是龟和鳖的统称,在川沙王八一般指鳖俗称甲鱼。王八会流“眼泪”,但绝没有人看到过王八笑,特别是还笑瞎了眼睛,以此形容绝不相信、绝无可能发生的事,多用作贬义。如:“侬若能考上大学,那真是王八笑瞎眼睛!”
16、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17、“”,注音jia,是一个失传了的字,意乖巧、会来事,“黠诈”的意思与“”相近,两者都是典型的川沙本地方言,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用以褒扬某人为人得当、处事得法、讲话中听,与大家平时都讲的“来赛”的意思最为接近。本句民谚的直意就是“人来赛但命不来赛,那么,一世都白来赛”。在川沙,若形容一个黠诈的人,会讲“这个人是个人头”。若一个小囡很懂事、听话,大人就会表扬说:“迪个小囡邪格”。
18、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19、初二好天,就代表犬类动物一年之中不会有恙,并且会繁殖很快。
20、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21、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22、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3、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24、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春上,大量鳗鲡秧(苗)从海上洄游长江内河,许多人驾着大船小舟在南接川沙的长江口的洋面上大肆捕捞鳗苗,并发了大财。但其因阻塞航道、影响安全和生态而被逐步取缔。
25、初三好天,就预示着猫类动物(农村过去把家兔叫猫)会有好运。
26、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7、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28、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29、以前,有一些卖芝麻糖的小贩,胸前挂着方形篮框,专门在戏院里走来走去向观众兜售芝麻糖。而有些看戏的根本就不懂戏,上戏院纯粹是附庸风雅。他们不看台上演戏,却一直盯着卖芝麻糖的小贩。所以,“看卖芝麻糖”只是本句民谚的简略说法,完整的应为:“看戏勿看,看卖芝麻糖”。
30、污坑即粪坑。新排设的粪坑因所存尿屎较少,故或许还能闻到搭建茅厕所用材料如木头、茅草等的香味,但时间一长,便被臭味覆盖了。由此一般用以形容:对刚接触的事物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这种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久便衰退乃至消失殆尽。与本句民谚相近的另有一种说法为:新箍马桶三日香,过了三日臭甏甏。
31、 本地话“爷叔”系指父亲的弟弟即叔叔。但谚语中的“爷叔”、“伯伯”为泛指。旧时,从南京到北京远比现在想象当中要遥远得多。本句谚语旨在告诫人们:一个人出门在外,陌里陌生,要学会多求人,爷叔伯伯要常挂嘴边,唯这样才能顺利走完旅途。
32、本句谚语重在告诉人们刚则易折、柔则长存的道理。强势的人未必是强者。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如何让自己委屈求全的人。人们应该学会完善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情绪,莫过度任性而为。虽然这有点痛苦,但如果想要成功,就要记住:成熟的人做该做的事,而非只做喜欢的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5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