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不孚众望的意思(精选美句64句)

不孚众望的意思(精选美句64句)



不孚众望的意思

1、(示例)他是个胸无城府的人,很是单纯坦率。

2、在没有对“不足为训”作解释前,我们先看以下两个句子:第一句,“有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过就这一点小失误,影响不了大局,不足为训。”第二句,“明明知道现在是火灾危险期,可他们却不足为训,居然在林区偷偷抽烟。”(不孚众望的意思)。

3、《现代汉语词典》对“不耻下问”的解释是“不因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其中,“耻”在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以……为可耻”;而“不耻”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在“不耻下问”中使用。按照这种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上述那句话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就是要“多问老师”.但是作为学生,无论成绩再好,问老师也不能算是“不耻下问”.

4、(示例)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5、(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6、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很争气,没有辜负希望。出处:《诗经·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7、第三种,道物状貌。说事义理之文曰训。如《史记集解·序》:“具列异同,兼述训解。”

8、中国古代的皇帝有一个变态的习惯,那就是凡是与自己有关的东西都不许别人染指,包括名字,包括人称代词。譬如“朕”这个第一人称代词,在秦朝之前,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自从秦始皇以来,这个词就和普通人无缘了。

9、这位教授在指导学生时总是不厌其烦,有惊人的耐性。

10、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11、释义:孚:信服,相信。望:期望,希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的意思)。

12、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

13、“读书破万卷”中的“卷”字指书籍的册本或篇章。如果仅仅以数量而言,这个数目的确不少,而实际上万卷书并没多少内容,因为卷本指串起来的竹简。古人一卷书的篇幅,只相当于现在的一章。一个人从七岁起每天读三卷书,到不了二十岁就能读万卷书。至于读书的种类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大概除了四书五经等基本的书目外,可看的书的种类得视家中藏书情况了。中国古代能读过百种书以上的读书人,就算是很博学了。

14、(示例)任何方案的订定,主事者都不宜先入为主,师心自用,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15、(示例)他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英勇无畏,卓尔不群,获得了所有人的赞佩。

16、(释义)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即时间没过多久。

17、一个难以驾驭的市场竞争格局一个众望所归的光明未来谁将是这个诱惑市场的最后主宰?

18、“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关于这个成语,也有历史渊源。

19、由于家庭出了问题,王老师最近总是无精打采,结果在最后关头不孚众望,没有被评上模范教师。

20、“临危”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指面临危险,差别就在“受命”和“授命”上。前者“受”指接受,“命”指命令,任命;后者“授”指献出,“命”指生命。

21、事实上,这个成语含义的变化是很有意思的,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汉语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按照成语来源来讲,这个成语应当解释为事情有一定原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词词义也随之有了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把它解释为“事出无因”或者“没这回事”,已经与原来的词义完全相反。但是因为这种解释已经被普遍接受,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现象,所以最后在词典中的释意也有了相应的改变。

22、“杏林”是中医界常用的一个词汇,该词产生于汉末,和该词直接有关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福建籍医生董奉。

23、儒家认为只有完成了以下八道人生工序的人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成功,这八道工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七道工序的意思没有什么争议,但何为“平天下”,很多人都存在误解。

24、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

25、读音: bùfùzhòngwàng释义: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26、(示例)他依仗官高权大,目中无人,无所不为。

27、的确,公历7月正是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的日子。这句“七月流火”猛一看上去确实像是在形容盛夏炽热的气温,再比作迎客的热情,也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28、首先,分析第一空语境。根据“不太引人注目的‘零部件’”“纽扣、按钮”可知,该空应体现“微小且不值一提”的含义。A项“随处可见”指到处可见,不能体现“微小且不值得一提”的意思,排除A项。B项“漫不经心”指不放在心上,与语境信息不相关,排除B项。C项“司空见惯”表示经常看到,与文段中的“不太引人注目”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D项“微不足道”指价值、意义等非常微小,不值一提,符合语境。

29、(释义)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30、《诗经·大雅·下武》中有“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句,后又引申为“为人所信服。深孚众望,令大家深深信服”。

31、(释义)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32、(释义)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33、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

34、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语出宋代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35、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36、不孚众望:没有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孚”是“信服”的意思。

37、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38、秦始皇之前的统治者,相对还比较谦虚。那时的诸侯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者,谓自己不能得众也;“寡人”者,“寡德之人也”;“不谷”,谷为食物,可以养人,乃善物,“不谷”即“不善”.由此可见,在秦始皇之前,统治者至少在表面上远远没有那么高傲自大。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统治者才开始感觉到不需要再如往常那么谦卑了,于是,“朕”也就应运走上了“唯我独尊”的不归路。

39、语出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管亥望见救军来到,亲自引兵迎敌;因见玄德兵少,不以为意。”

40、(示例)中国许多的传统技艺真是鬼斧神工,难以想象的精巧。

41、(示例)别看他现在名声淡了,当年可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42、荀子曰:“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孔子家语·三恕》中也有类似的话:“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滥觞”一词,出现于此。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因此后来就把“滥觞”比喻为事之开始。“滥觞”,不但古代文献中较为多见,现代书籍、报刊中也较为多见。

43、(释义)孚:信服,相信。望:期望,希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44、(示例)来往的人对这个劣迹斑斑的小青年都是侧目而视。

45、(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46、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

47、近体诗大体分为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8、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贬义词。常被人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或是很抢手。

49、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

50、(示例)王熙凤真是八面玲珑,处理事情好生了得。

51、在没有对“不足为训”作解释前,我们先看以下两个句子:第一句,“有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过就这一点小失误,影响不了大局,不足为训。”第二句,“明明知道现在是火灾危险期,可他们却不足为训,居然在林区偷偷抽烟。”

52、就日常运用而言,一个词竟然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解释并存,在古今中外的语义学史上的确是极其罕见的。这种现象值得人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否则,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造成混乱,在学生中的影响也不会小。

5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一点也不生气:“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就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正因为娄师德宽容待人,所以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

54、所以,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以唐朝为时间参照的一对概念,如果把时间参照点错误地移到现在来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犯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55、“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这里的“五毒”是指人的五种恶习或恶行,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除了人的品行上的“五毒”外,在生活中也常提到自然界中的“五毒”,有人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56、地址:六盘水凤凰山青峰路广大生活超市2楼(南海云天酒店旁)

57、因此,在正常使用“朕”的场合,虽然有时也可以是第一人称的代指,但更多时候这个词倾向于“我的”,譬如,“勿废朕令”说得通,“勿废朕之令”就说不通。

58、这位教授在指导学生时总是不厌其烦,有惊人的耐性。

59、不孚众望:没有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孚”是“信服”的意思。

60、2)指小水。例如:南朝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61、(释义)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62、一是表示“衰减、消沉”,如“诗兴渐阑珊”“意兴阑珊”,意思是说没有什么诗兴了,兴致不高了。

63、古代以粮食的石数计算俸禄,所以称之为“食”,“浮”指超过。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俸禄和职位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贡献,那就是类似于贪污;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称得上廉洁。因此,古时候的“君子”宁肯让自己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俸禄超过自己的职位。后来,“人浮于食”变成了“人浮于事”,含义也有了一些改变。 但不管意义怎么变化,古人的“人浮于食”的做法应当提倡。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3922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