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发现的较早的大麻实物遗存,出土于甘肃省东乡县林家遗址,属于马家窑文化。这说明在中国麻的栽培至少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
2、由于黄米不利于消化,现在也基本上不作为主食了。现在接触到的用黄米做成的食物主要有北京炸糕、东北粘豆包、陕北黄馍馍、黄米凉糕等。
3、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4、黍:shǔ。黍去壳,就是黄米,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
5、“稷”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黄色的小米,原产于中国。
6、“麻”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作物之古文献中的“麻”,是桑科一年生草本作物,又称火麻、汉麻等。因为麻籽可以充饥,所以也被列为五谷之一。
7、可在土地环境比较恶劣的环境下生长,产量比较高。
8、黍,即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色黄而黏。据《论语》载,子路曾遇见一位隐士,隐士“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用很好的一顿饭招待了子路。
9、古时候的北方地区干旱少雨,不适合栽种水稻,所以北方人只吃小麦为主粮。不吃大米人因为没有合适的条件种植水稻,人们把麻加了上去,因为北方不产水稻嘛。其实现如今所谓的五谷就是指这些农所有农作物的总称,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对粮食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还用五谷创造出来粮食画,以此来纪念和宣传五谷丰登的重要性,如今在农村的小学生多彩实践课中,这种粮食画依然在传承和发扬光大。
10、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大概在两汉之交,我国的先民才逐渐接受和掌握了磨面粉以及面食加工做法,至此小麦才正式成为了中国北方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粮食作物。
11、(出处)《六韬·龙韬》:“战胜于外;功立于内;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定。”
12、小米具有抗旱耐热,生长期短,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在商周时期便逐渐取代黍,成为了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13、“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常见作物,也是目前全世界产量第二高的农作物,地位仅次于水稻。
14、麻的籽实曾是黄河周边地区的主要粮食。从《诗经》中“粟苴(麻的古称)菽麦”的排序来看,它在当时的地位仅次于粟。
15、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聊一聊“五谷丰登”说的究竟是哪五谷。
16、“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17、♥我承诺,我说到,我做到。我是妈咪全知道。
18、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
19、五谷丰登,意思是指年成好,粮食丰收。出自《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近义词: 年谷顺成;反义词:颗粒无收。
20、黍(shǔ),即黄米,又称糜(méi)子、黄小米,颜色和小米相近,但是黍并非是小米,体积上也比小米稍大,将米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
21、五谷在古代的一些书籍中还分别记载了不同的分类,称为天谷,地谷,水谷,风谷等。
22、元 吴弘道《青杏子·斗鹌鹑》套曲:"托赖着一人有庆,五谷丰登。"
23、两歧麦,即“麦穗两歧”,一根麦长两个麦穗。其实“麦穗两歧”也不是最牛的,还有“麦穗三歧”“麦穗四歧”“麦穗五歧”……而这些“变异品种”在古代典籍中有个专有名词——“嘉禾”。《宋书·符瑞志》:
24、其东亚地区的春季普遍缺少雨水,不利于小麦生长期中的拔节和灌浆;夏季又降雨频繁,影响了小麦的成熟和收获。
25、明 施耐庵《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
26、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
27、稷:又称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现在主食基本上不用“稷”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3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