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典故(精选美句65句)

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典故(精选美句65句)



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典故

1、父母可能脾气有不好的时候,我们要能包容、宽恕,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

2、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典故)。

3、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典故)。

4、    由此可知论语是一本最为简要精粹,不可多读的好书,一个平民百姓读了可以修养身心,成为正人君子;官吏读了可以仁政治国,成为忠臣良相。

5、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6、记得有一次,我刚上小学,妈妈来接我放学回家,我看到车上放着一个漂亮的包装袋,里面有一个漂亮的盒子,我就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告诉我是阿姨出去旅游带回来的特色小吃。我一听,马上打开就开始吃,到家的时候,我已经把东西都吃完了,下车时妈妈问:“你都吃了”?我说:“都吃了。”“没给奶奶、姥姥留点”?我说:“忘了,再说就那么一点。”妈妈生平第一次狠狠地批评了我,我也惭愧的低下了头。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次以后我再也没犯同样的错误。

7、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8、子路,春秋末年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9、后来,黄香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时以自己的俸禄赏赐来赈济灾民。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10、(家风家教)“我的家风故事”线上分享活动作品展播

11、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12、   大义母子。东汉末年,宦官借d锢之祸大肆株连正义官员,消息传来,各郡骚动。宦官派来捉拿范滂的汝南郡督邮来到范滂家乡征羌驿馆关上房门,抱着诏书痛哭,驿舍众人不明就里。消息传到范滂耳中,范滂说道:“督邮一定是不愿抓我而痛哭。”遂,亲自投案。县官郭揖正直之人,见滂大惊,“天下之大,为何来此?”打算交了大印,和滂一起亡命天涯。范滂非常感激,怕连累众人,投案,县令无奈,只能收监。母亲带儿子狱中探望。范滂跪道:“我死以后,还有弟弟抚养你。不要过分伤心。”其母亲说道:“你能和李膺、杜密二位大人一样留下好名声,我已经很满意了。你也用不着难过。”督邮不愿为恶,县令愿随左右,范滂不愿为难众人,范母大义参天皆于情形危急之时展示了自己高贵灵魂。

13、想着想着,孟宗不觉皱起眉来。孟妈妈见到了,就说:"哦,我大概是病得糊涂了,算了吧!"

14、(家风家教)“我的家风故事”线上分享活动作品展播

15、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16、一些大学生走出大学校门,因能力不足,梦想被现实击败,害怕回家丢脸,多年与父母失去联系。

17、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

18、假如父母对我们不好,我们也用不好的情绪对父母,那么父母错了,我们就更错了。 

19、大事小事,全部以孩子为中心。只要孩子高兴,父母不分是非对错,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20、李密边放牛边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李密只好每天帮别人放牛赚钱,但他又不愿意放弃学习,就常坐在牛背上读书。有一次,李密听说附近来了一位厉害的老师,就骑上一头牛出发去拜访,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他正在读的一部《汉书》。

21、(家风家教)“我的家风故事”线上分享活动作品展播

22、九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江夏黄香,天下无双”。

23、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24、原来,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化作了软泥,软泥中居然有几个绿尖顶冒了出来!

25、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26、    项橐笑着说:不对!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竹子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竹心坚实吗?

27、元宵节吃汤圆。汤圆也叫元宵,代表生活圆满、甜蜜。

28、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要求了吗?

29、蜀国灭亡后,晋武帝准备让李密做太子洗马这个官,郡县不断催促他前去任职。

30、    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31、扼虎救父杨香14岁这年,曾随同父亲杨丰(有可能是三国时期之后改名杨丰的游侠杨阿若)去田里割小米,忽然蹿出一只大老虎,扑向杨丰,一口将他叼住。杨香急坏了,一心只想着父亲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与老虎的力量悬殊。好个杨香,只见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头颈。任凭老虎怎么挣扎,她一双小手始终像一把钳子,紧紧卡住老虎的咽喉不放。老虎终因喉咙被卡,无法呼吸,瘫倒在地上,他们父女才得以幸免遇难。一个小女孩,徒手搏虎,并从虎口中救出了自己的父亲。

32、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33、老人的儿女因遗弃罪被送上法庭。今年9月13日,平武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桩遗弃案,五个儿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

34、很久以前孟宗就对天发誓,无论妈妈跟他要什么,他都不能说"不"!

35、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36、在一个夜晚,他做梦。梦到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37、    相传宋人梁灏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在朝廷进行的进士考试中,战胜了所有的考试者,夺得了状元。

38、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39、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40、(家风家教)“我的家风故事”线上分享活动作品展播

41、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42、2017年5月下旬,豆叩镇先锋村村组干部到贫困户张顺安家中走访时,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们:张顺安早已去世多日。

43、窦禹钧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贵显。最后,窦禹钧做到谏议大夫的官职,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谈笑风生,向亲友告别,沐浴更衣,无病而卒。

44、《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可见,《三字经》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并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今天与大家谈谈在《三字经》中蕴含的十个典故——

45、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46、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47、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千精万典,孝义为先。这样的家风润泽着我家的每一个人,爸爸妈妈和我一直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其乐融融。爸爸说:人一旦步入老年,儿女不在身边,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对人生燃不起希望,百病也就更容易侵蚀了,爸爸妈妈是为了孝顺爷爷奶奶,所以多年来我们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    我明白了,“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爸爸妈妈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行为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真谛,爷爷对曾祖母的孝心令我肃然起敬,他们的孝行让我铭刻在心,我将时刻谨记孝道,并将这样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谢谢大家!

48、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得以千古流传。

49、    朱买臣是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靠上山砍柴薪卖钱度日。但他安于贫困,痴心读书,坚持不懈。每日砍柴置书树下而读,负薪(担着柴)回家时,就将书置于担头边走边读。他的妻子耐不住他负薪读书、自得其乐的穷酸相,离他改嫁。

50、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51、(家风家教)“我的家风故事”线上分享活动作品展播

52、  孟宗, 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至司空。 尝粪忧心

53、     转眼看到当下,我们虽然不能像王祥在冬天抓到鲜鱼,不能像郭巨一样挖到黄金,但是不因旧恨忘了本身的孝心,不因利益忘记了自身的人格操守,做到这几点我们就成为了一个懂得感恩,有孝心的人了,在家中,我们为何不给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洗洗脚捶捶背?为何不在闲暇时替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更应该懂得孝敬父母,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也可以是孝!

54、  卧冰求鲤讲述了晋人王祥孝敬其母的故事。王祥的母亲早逝,继母十分厌恶他并且在他的父亲面前经常搬弄是非,因此王祥失去了父爱,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北风呼啸,冰雪铺天盖地的袭来,继母卧病在床,告诉王祥自己想吃生鲤鱼,但是正值冬日,河水早就结了冰,没有办法捕捉鲜鱼,况且继母长期打压侮辱他,以我们的角度来思考,王祥本不应该答应她的请求,但是王祥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二话不说跑出家门,将自己的衣服脱下,赤身俯卧在冰面上,时间久了冰就融化出了一个小洞,正巧两只鲤鱼跃出水面,他成功地捕获了鲤鱼献给继母。人们称赞这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正是这样,或许在王祥眼里,继母没有逐他出门,给他了一个住处而且管理他的温饱,就已经是一种怜悯与慈爱了,看见天气的恶劣,又看见卧病在床的母亲,这是身为一个儿子应该为母亲做的,这是一种孝!......

55、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56、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57、(家风家教)“我的家风故事”线上分享活动作品展播

58、最重要的是,当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父母的爱。

59、(家风家教)“我的家风故事”线上分享活动作品展播

60、还有些大学生,私欲膨胀,一味向社会索取,却根本不考虑回报社会。只等待别人的关爱,但从不为别人奉献温暖。

61、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62、有一天,苏秦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63、它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等等。其中,“孝”与“悌”是三字经中反复强调的品性。

64、    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