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二战十大名将没有曼施坦因(精选美句87句)

二战十大名将没有曼施坦因(精选美句87句)



二战十大名将没有曼施坦因

1、那么,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被双双解职后,他俩的命运为什么迥然不同呢?主要是盟军对曼施坦因高看一眼。是曼施坦因手上苏军伤亡少吗?肯定不是的。因为克莱斯特在南斯拉夫的作战,和围歼基辅战役的所作所为,对方的伤害太大了,盟军和苏军展开秋后算账也是要找到一些理由的,也可能是克莱斯特在这两个战役中做得太过分了吧。

2、娃娃脸最心狠手辣?二战德军的三个最强士兵,几乎一个长相

3、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欧洲盟军远征军总司令、陆军参谋长、美国第34届总统。艾森豪威尔是美国10位五星上将中晋升最快的,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

4、二战期间德国三大名将: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这仨人年龄相近、经历相似,在军事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战争初期的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他们打得也都很出色,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

5、德国陆军大将,把古德里安排在名单第一位,是因为他对战争的影响时间最早,1934年他就已经组建了德军第一批装甲师,同时倡导和完善了关于“闪击战”的理论。(二战十大名将没有曼施坦因)。

6、然后一路升迁,从第5军军长、第12军军长到军区司令,一直到出任北非英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并终于在阿拉曼终结了隆美尔的不败神话。

7、但这不代表朱可夫的能力不够,他能够像“救火队员”一样被先后派往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显然是斯大林对其指挥能力的认可。

8、1941年3月15日,曼施坦因被任命为第56装甲军的指挥官,准备进攻苏联。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并没有他的份——一个前线指挥官无权过问更高层次计划的细节。希特勒在波兰和法国的冒险成功也使得此时包括曼施坦因在内的德军上下对这位独裁者更加信服,对于入侵苏联的准备也是尽心尽力。在准备充足的前提下,又加上在战略上达成了突然性,曼施坦因的部队进展迅速,在开战后的4天之内,就前进了200公里,抵达道加瓦河,令苏军措手不及,此后一路攻下了卢加,直抵列宁格勒。但此时德军战线拉得太长,苏军也增强了力量,德军只能围困列宁格勒而不能攻占。

9、第二名:埃尔温·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

10、1935年,希特勒恢复了义务兵制,并宣布要建立12个军36个师的军队,从而打破了条约的限制,曼施坦因由于重建有功,升任德国陆军参谋本部主管作战的第一厅厅长,并在第二年升为少将。在三十年代的这段时间里,古德里安提出了集中运用装甲部队进行突击作战的思想,而曼施坦因则从步兵的角度提出了“突击炮”的设想。

11、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关键时期,曼施坦因重新被派到南线组建顿河集团军群,实际上,这时的曼施坦因掌握着B集团军群的指挥权,不久克莱斯特晋升为元帅也接任了A集团军群司令的位置,可以说,苏德战场南线的命运也掌握在这两个元帅手中。

12、英国首相丘吉尔战后就曾拼命吹捧隆美尔,说隆美尔是多么多么伟大的将军,这个比猴子还精的老政客其实言下之意就是:隆美尔都是如此伟大的将军,那打败隆美尔的蒙哥马利岂不是更加伟大的将军?其实说实话,以蒙哥马利后来的表现,如在西西里和在第二战场开辟之后,在军力碾压的情形下的表现都非常平庸,与这个所谓的伟大差得甚远。

13、之所以有曼施坦因能力高于朱可夫的结论,是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曼不群调任顿河集团军群开始,就与朱可夫成为了主要对手。这个时间点是1942年11月21日,然后一直到1944年3月30日被解职,曼施坦因在兵力完全劣势的情况下,给朱可夫造成很多次和很大的麻烦,至少将德军崩溃的时间拖延了两年,如果不是小胡子的瞎干预和德国战争潜力的不足,天知道苏军几时能反攻到柏林。

14、当年关东军的建立其实主要是为了防备苏联。注意!其主要目的是防备苏联,是为了占领东北并巩固东北,使东北成为侵华的战略后方,提供日军军粮,军需物资包括一般性的武器弹药等。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

15、山本五十六1916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大学校,曾于1919年到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历任驻美武官、第1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长、海军次官。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并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6、第五名:龙德施泰特(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

17、美国四星上将。他重视坦克的作用。强调进攻的速度。既是一个文人,也是一个军事家,更是一个具有个性的人。

18、尼米兹是二战中,最伟大的航母作战专家,山本五十六彻底败在了尼米兹手上,对日作战最大的功臣并不是麦克阿瑟,而是尼米茨。

19、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因功被授予巴斯骑士勋章,人们将他称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

20、排在第七的是乔治·史密斯·巴顿。主要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北非登陆战役,巴顿率部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阿登战役中的巴斯托尼保卫战。

21、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William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美国海军名将、十大五星上将之二战时任太平洋战区的盟军总司令。

22、排在第九名的是切斯特·威廉·尼米兹。代表战役珊瑚海、中途岛、所罗门群岛、莱特湾等海战和登陆战。美国的五星上将。二战时期主要是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以及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组织进行进攻和反攻。

23、他非常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以及把握美英两国军队的合作方式,某种意义上,他其实是马歇尔在欧洲前线的化身和代言人,作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成功领导实施了诺曼底登陆战役,虽然他作为政治家的能力恐怕要高于军事家的角色,但是对二战胜利的贡献和在盟军中的知名度,那还是无与伦比的。

24、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他组建和训练了二战美军的第一个装甲师,是美军为数不多的坦克运用高手,脾气暴躁但作风硬朗。无论是西西里、诺曼底、阿登还是渡过莱茵河杀入德国本土,美军的胜利大多依靠强大的空地火力、巨大的后勤能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高级将领的指挥能力普遍一般。

25、战略家:是真正具有整体视野,有着极强的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并能合理分配己方所拥有的力量与资源,尽量把风险降到极致。从而能够全面正确地制定出己方的战略规划和方针的人。

26、汇总下来,在个人心目中的二战十大名将中,比例分配是德国四位、苏联二位、美国二位、英国和日本各一位,其实还是有些讲究的,这个比例基本反映了几个主要军事强国的军队水平和整体素质。

27、德国陆军元帅,说起曼施坦因的战略眼光和参谋水平,当然以1940年实施的西欧战役《黄色计划》为标志,也就是加强版的“曼施坦因计划”。

28、但是希特勒的信任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曼施坦因可以重复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辉煌,扭转东线的不利态势,希特勒允许曼施坦因使用他的机动作战理念,也尽可能的满足其在兵力上要求,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南翼德军战线还是在不停的向西移动,不仅丢掉了顿涅茨地区,连乌克兰也丢了,罗马尼亚开始面临苏军直接入侵的威胁。希特勒认为曼施坦因辜负了他的期望,曼施坦因所主张的机动作战并没能给德军带来胜利,所以希特勒决心改变东线的作战模式,放弃机动作战,全线实施顽强的防御,大范围的机动作战将不再实施,所以希特勒认为曼施坦因这位机动作战的天才也就没有了作用,他更需要的是一位听话的、擅长防御的战术指挥官。

29、而莫斯科都是如此,更别说更寒冷的西伯利亚了,而相对于德国人,日本所处的纬度更接近于温暖区。在同样的气温下,同样的保暖条件下,土生土长的西伯利亚本地人冬天都必须呆在屋子里才能熬过寒冬,忍受起来都非常艰难,而更温暖地带来的日本人则完全可以想见。

30、在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三人中,唯有曼施坦因是真正的战略家;如果希特勒能够充分相信曼施坦因的话,或许战争的结局就不一样了。

31、对比苏联元帅朱可夫,在美国军队登陆后,德国因各方压力(包括列宁格勒久攻不下)无奈选择撤退。德国南方防线洞开。苏联可以说当时是以泰山压顶之势攻向罗马尼亚,说句实在话当时那种形式,各位客官只要你上话运气好点你都可以当元帅。但是偏偏没想到的是曼斯坦因元帅在列宁格勒南部地区,为掩护德军大部队撤退,带领两支军队,在苏联如同潮水一般的军队里(大概150万左右),左突右杀。愣是围歼了几十万,挡住了苏联的反扑(哈尔科夫战役),所以为什么1943年德国败走列宁格勒,后来一直打到1945年才结束的原因。如果没有他在东线的高超军事才能,第三帝国的灭亡至少提前一至两年,个人认为他军事生涯中最杰出的一笔便是列入无数军校教材的哈尔科夫反击战,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在那种逆境下能取得如此战果实着实让人叹服。

32、而在二战德军三大名将中,真正在战争爆发前后担任过高级参谋军官的,只有曼施坦因,他在担任集团军群参谋长之前,曾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军需长(副总参谋长),经过普鲁士传统的参谋业务培训,其战略战役策划能力毫无疑问是出类拔萃的。

33、朱可夫有一个职务是古德里安和隆美尔难以望其项背的,那就是1941年1月出任过苏军总参谋长,具备了战略全局观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基辅战役进行中,他曾经强烈建议苏军西南方面军撤过第聂伯河暂避德军锋芒,以图再举。然而斯大林武断地拒绝了这个正确意见,并且把据理力争的朱可夫贬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而西南方面军最后几遭全军覆灭65万人被俘的惨败,其实证明了朱可夫战略眼光的清醒。

34、古德里安所提倡的闪电战术有三个要素,即奇袭、快速和集中。他认为在作战中应大量而集中使用坦克,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突破对方的某一狭窄地区,其后由坦克和步兵的合成军队着手扫荡对方的阵地及据点,迅速扩大占领区域,实施包围、合围,歼灭对方部队,迅速向纵深发展胜利。古德里安认为这种战术对进攻战役的胜利和整个战争的胜利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35、切斯特·威廉·尼米兹:美国海军五星上将,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在国家危难之际,56岁的尼米兹临危受命。果断使用航母作战使得美海军度过危,他力挽狂澜重创日海军,成为美海军永不陨落的将星!

36、二战中,他挽北非危局于顷刻,在意大利军队已经全面崩溃之际,隆美尔上任后,指挥有限的军队和可怜的后勤,在战术上狡诈如狐,在战役层面上判断准确,在他的指挥下,一直打到苏伊士运河旁边,差点把英国佬赶出北非。

37、从这个层面看,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影响深远,是对机械化作战理论以及发挥装甲坦克优势的一次改革创新,而曼施坦因的计划仅仅是针对某场战役的胜败有影响。从军事角度讲,闪击战理论改变了整个作战样式,影响的是全局;而曼施坦因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从个人能力和战场需要考量的。

38、尽管像曼施坦因一样的优秀军官不少,但也不能挽救因战略失误而导致的失败,德国最终战败投降,受到了《凡尔赛条约》的严厉惩罚,不仅领土被割,要负担巨额赔款,军队也被限制在十万人。条约表面上使德军不再“有害”,但实际上却比任何德国自己的“军改”都有效——德军不得不优中选优,留下了最好的精英“种子”,而且在武器装备上的各种限制,也让德军不得不搞了许多“创新”,这些都让当年的协约国在二战初期吃到了自己种下的苦头。

39、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一。

40、同时重视海军航空兵在海战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摆脱“巨舰大炮制胜”理论的束缚,企图在美太平洋舰队得到加强前以海上决战的传统战法将其歼灭,结果导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遭惨败。

41、这位未来的元帅,此时还是“李文斯基”的小婴儿,已经是其父母的第十个孩子了,但他母亲的小妹妹,却是不能生育,非常想抱养姐姐刚生下的这个小家伙。姐姐当然体谅妹妹了,于是这个小小婴儿,便被过继给了他的姨妈一家,而他的这位姨夫,事实上的养父,正是步兵上将乔治·冯·曼施坦因(GeorgvonManstein上图右),从此时起,“李文斯基”便成了在后世人中如雷贯耳的“曼施坦因”,而他还有一个舅舅更加为人所知——后来的德国陆军元帅和总统兴登堡(PaulvonHindenburg)。

42、不过尽管如此,作为这个战术的创造者和领悟得最深的人,古德里安在战斗指挥中所表现确实非常优异,也有很多判断事后证明非常正确。在苏德战场上,古德里安指挥第二装甲集团一直是苏军的一个噩梦。在他卓越的指挥下,被围歼被包围的苏军无数。

43、按照从小到大顺序可以成为少将、中将、上将、大将;或者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其实最高一级称为一级上将也说得过去,反正古德里安是当时德军将官中最高军衔。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成为元帅,个人觉得有这么三点原因:

44、正是在索姆河战役中,曼施坦因第一次见识到了坦克这种新式武器的厉害,这可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并由此萌发了以坦克取代骑兵的最初设想。由于战场上损失巨大,德军不得不从机关抽调人员到充实一线,这样曼施坦因又先后到了第4骑兵师和步兵第213师任作战科长,任职经历可谓丰富,这也使他对军队情况有比较完整的了解,为以后成为大师级的指挥员打了个坚实的基础。

45、史上最荒淫残暴的变态家族!充斥着乱伦和杀戮的禽兽王朝

46、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1942年6月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

47、再看曼施坦因,苏德战争开始时是第56装甲军军长,隶属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这个时候的古德里安隶属中央集团军群,指挥的还是第2装甲集群。两人都是猛冲猛打,曼施坦因从东普鲁士出发,只用四天时间冲入苏联境内几百公里,抵达伊尔门湖最后进抵列宁格勒城下;古德里安从布列斯特要塞方向进攻,也是一路狂飙横冲直撞,最后抵达距莫斯科仅几十公里的地方。

48、隆美尔虽然最后的职务是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1944),陆军元帅,但天下人都知道他属于戈培尔政治宣传和刻意包装的“明星”,作为一个战术高手,他在战略上并不出众,他甚至没有正儿八经在陆军总参谋部工作过,短暂的“实习”是为了能当上装甲师长而已。这一点,不仅陆军军官团清楚,其实小胡子心里也清楚。

49、邓尼茨元帅。德国海军元帅。二战中最著名的潜艇作战战术----“狼群战术”的提出者、策划者和指挥者。

50、凯塞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位德国空军元帅。在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生涯中,凯塞林成为了纳粹德国最具指挥能力的将领之并跻身仅有27人的钻石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列。凯塞林是二次大战德军将领中最受欢迎的一位,其对手盟军也给他取了个“微笑的阿尔贝特”的绰号。

51、否则隆美尔称病回国的1943年,正是苏德战争最激烈的时分,果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干嘛不派往东线作战?修大西洋壁垒和守株待兔坐等盟军进攻这个事,德军十个陆军元帅中有十一个都可以干。

52、另一方面,古德里安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好装甲坦克为进攻服务,曼施坦因考虑的是如何把闪击战与战场环境结合在一起。

53、备受后世争议的“八月分兵”改变了两人的命运。古德里安接到命令掉头南下增援基辅,恰巧这个时候德国第11集团军司令死于空难,陆军司令部一纸调令飞来,曼施坦因也南下,被派往克里米亚指挥德国第11集团军作战。

54、而巴顿则是其中的另类,对于战场的敏感程度和战机的把握,还是相当可以的,若非性格因素,他本来可以有更高的军职,所以美军也是大肆吹嘘,名气很大。

55、由于邓尼茨和隆美尔都是指挥的单一兵种,限制相对来说比较大,所以落后一点。

56、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军事家、政治家。

57、隆美尔最出风头的是在北非战场。当年意大利在北非一溃千里,为了稳固住盟友的士气,希特勒才调隆美尔组建非洲军团去北非战场。整个非洲军团基本就是5万人左右,500多辆坦克。隆美尔在这里创造千里跃进的大胜利,但非洲其实对于希特勒来说,是非常次要的,希特勒的主战场在苏联,因为只要啃下苏联这块硬骨头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

5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由他所指挥过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2002年,蒙哥马利被英国BBC评选“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59、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他是德国陆军战术“闪击战”的创始人,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最高军阶为大将!

60、古德里安显然没有想到此点;许多后来的历史学家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特别很多那些完全生长在温暖地方的"历史学家"更是很少考虑到此点。

61、1904年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加入了巴伐利亚陆军,服务于炮兵部门。1912年,完成了作为气球观测员的训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在东西两线服役过。之后,尽管未曾进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研修,凯塞林还是被分配至总参谋部服务。凯塞林在战后留于德国陆军中,于1933年离职,并赴任帝国航空部行政首长。

62、隆不在:这个当然是指的隆美尔,隆美尔的战绩我们就不用赘述了,想必大家也都十分清楚。但是为什么他会被称为隆不在呢?其实这主要是,每到大战时,隆美尔总是莫名其妙不在现场。所以被网友戏称为隆不在。

63、古德里安下课离开战场时的职务大约等同于集团军司令,这仅仅是一支战役级的部队规模。他的长处是装甲兵突击,大纵深突破与合围,这都停留在战役和战术层面,他永远迈不进战略家的行列。1943年起复后,古德里安担任装甲兵总监期间还算有所作为,出任“代理总参谋长”时毫无建树,实在是小胡子无人可用罢了。

64、指挥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北非登陆战役,巴顿率部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阿登战役中的巴斯托尼保卫战。乔治·巴顿,是一位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乔治·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铁血老将”之称。巴顿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是一个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的人;更是一个最具个性和人性的人。使之成为第二世界大战中一颗耀眼军事明星。

65、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应该为保卢斯覆灭负责吗?第四责任人

66、虽然曼施坦因是被抱养,但养父一家对他视若亲生,小曼施坦因在这精神和物质上都没有什么亏欠,长得健康活泼。这位老曼施坦因不仅自己是军人,祖上几代都是普鲁士军事贵族,是不折不扣的军人世家,这也注定了曼施坦因要从军,这在普鲁士的传统中,也是一件非常光荣且自然的事情。曼施坦因从童年到青年也是按照这一“自然规律”来成长的——曼施坦因在斯特拉斯堡的“贵族学校”接受小学教育(1894-1899),这里在1870/71年就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小学之后的去向也自然是军队——此时已经13岁的曼施坦因进入了位于普伦和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少年候补军官团(cadetcorps)。在这里,曼施坦因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斯巴达式的教育”,不仅经受了足够的磨炼,还被灌输了普鲁士先辈开疆拓土的“伟光正”事迹和德意志民族“生存空间”理论,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67、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苏联留在远东的兵力可以调来对付德国。这些部队的运输,在数量上和速度上都超过了我们的估计。所以希特勒的宣战不但不能解救我们的痛苦,而且还使前线的部队更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68、鸟未尽弓已藏:曼施坦因以辞职相挟,20万德军逃出生天,终遭弃用

69、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三位名将中,仅仅只有曼斯坦因获得了战略家这个称号。

70、指挥战役:波兰战役、曼施坦因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克里木战役。

71、保卢斯元帅。德国陆军元帅。入侵苏联的南方集群司令。入侵苏联之初,曾经在乌克兰成功俘获苏联的整个西南方面军(20余万人)。但是兵败斯大林格勒城下。

72、在人类历史上,军事家可以说不计其数,但能得到战略家这个称号的人,却一直是少得可怜,纵观波澜壮阔、规模宏大的整个二战史,也仅仅只有三位。而曼斯坦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确实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仅凭这一点,在德军三大名将中排名第相信您就应该不会有异议吧!!!

73、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Law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享年89岁),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

74、乔温·史密斯·巴顿:美国陆军四星上将,陆军第一剑客,美国装甲兵创始人,号称“铁胆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像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75、二战时期最能“打”的十大元帅,非名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莫属。曼施坦因普鲁士贵族,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他既精通军事战略,又精通军事战术,是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并居首位。曼施坦因一手策划的“曼施坦因计划”尤为出名,克里木战役中,歼灭苏联克里木方面军,俘虏苏军超过46万,曼施坦因策划发起的著名“反手一击行动”堪称二战史上的经典之作。

76、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虽然打得非常出色,可那毕竟是1945年以后发生的战争,跟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关。

77、古德里安性格刚烈,正直,经常与希特勒发生激烈的争吵,我们前面这个事例还可以说是古德里安是出于爱惜兵士而违抗最高领导的意志,但下面这个例子,就完全看的出古德里安的战略眼光确实有所不足。

78、不过作为一个真正巅峰的优秀将领,不光要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还需要有更高层次的战略大局眼光,也就是说战略层面的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在这里,就把这三位名将的这些方面的能力来做一番比较。

79、一战爆发后,曼斯坦因先后参加了比利时、波兰等地的战争。在战争中,他担任了中尉副官,后来又晋升为师作战科长。一战结束后,曼斯坦因成为了重建后的德国国防军中的一员。在此后的十多年间,德国被《凡尔赛条约》所约束,其国防兵力始终被限定为10万人。曼斯坦因也因为人数限制,晋升得较为平稳缓慢。等到1933年纳粹d上台并开始扩充军队时,曼斯坦因也仅仅是上校军衔。此后几年中,曼斯坦因开始渐渐进入了德国陆军总参谋部。

80、这么看来古德里安是运气差了点,不过话又说回来,古德里安为什么得不到独当一面的机会?仅仅因为性格耿直?这么想就太小瞧了德三元首,战争时期怎么也得以能打仗为重,斯大林能容得下朱可夫,元首就容不下古德里安?

81、排在第四的是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主要战役:闪击战之父、闪击波兰、闪击法国、巴巴罗萨计划。

82、事实上这一判断极有可能是对的,因为后来有时间重整的德军都遭受了不小的打击,更不消说连轴转的情况下了。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后,苏军的信心过分膨胀,曼施坦因看到了这一点,利用苏军轻敌冒进的心理、后勤补给不及的缺陷以及部队过度疲劳的劣势,在苏军强弩之末时,在哈尔科夫给了苏军反手一击,还给了苏军一个小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并重新夺回了哈尔科夫,缓解了南线形势。此役苏军损失兵员在86000人以上,丧失坦克322辆,飞机110架,火炮迫击炮3185门。

83、后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第19步兵师服役,少尉军衔。然而后来他却成为了10位五星上将中晋升“第一快”,出身“第一穷”,也是美军统帅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

84、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军事世家,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性格刚烈果敢、作战勇猛。1909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指挥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北非登陆战役,巴顿率部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阿登战役中的巴斯托尼保卫战。

85、最能体现他战略层面水平的是对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这个计划充分体现了他天才般的战略构想。而作为这次战役的总策划人,曼因斯坦居功至伟。其对二战中的德国前期的打开局面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86、二战期间,隆美尔被卷进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尔被迫于1944年10月14日在卡车上服毒自尽,时年53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3470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