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承认了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在中国就是“搞关系”,实际上就等于承认搞关系是合理的、应该的。它既有西方理论支撑,又有发达社会做榜样。这样的讲法显然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危机。这个困惑和危机不仅只指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层面和行为层面上,而且混淆了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的差异。
2、 国家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一个不统一的国家很难发展进步,即使在封建社会,统一不仅是君王的的理想,同样也是在小农社会的背景下黎民百姓的共同期待。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崩乐坏。”孔子坚决维护在君主专制之下的集权政治,坚决反对地方主义的分裂,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才能保证经济上的发展,诸侯争霸,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要想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实行政治上的“大一统”,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思想上的“大一统”做保障,儒家学说的弘扬在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把“大一统”思想演化成一种民族的心理定势,那就是国家的统一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定。而正是这种牢固的心理定势使我们在历史上多次战胜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统一”和“分裂”是一个长期的话题,纵观历史,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暂时的,这就印证了儒家“大一统”思想虽经历不同王朝的更替,但其国家一统、民泰国安始终是一种共同的追求。我们也应该看到儒家所鼓吹的政治大一统本质上乃是专制主义的政治统也可能会产生某种消极的影响,但国家一统的观念是没有错的,至今在主权国家中仍旧是一种至高准则。大一统学说对于维护国家之统一以及民族间的团结与融合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为贵”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主张在当今社会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中国现时期的外交政策都可溯及到儒家思想中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儒家文化的这种思想对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国家的暂时分裂或分离会实现统和谐与发展的国际社会一定能够实现。民族争端和历史延续问题得到解决,我们的宝岛台湾也会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3、 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内圣”是对个人主体心理修养方面的要求,以达至仁、至圣的理想境界;“外王”是指对社会教化方面的要求,以实现仁政、王道的目标。“内圣外王”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统一的,它所注重的首先是个人内心品德的自我修养,然后实现社会理想,个人和社会不是分离割裂的,而是相互统这与今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有相似性。怎样进行个人的内心修养,实现“内圣”的人生目标,怎样做好社会教化,实现“外王”的王道主张,基于此儒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关于修身养性、社会道德的准则和标准。在这些思想的指引下从而实现封建社会的统治目的,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4、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深深的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融汇着中国民族的文化素养、哲学观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在无数先贤的不懈努力下,成为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广大感动人民群众不懈努力的经验总结。(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5、很多人说,为什么要谈中国人的关系,哪个社会的人不搞关系,关系全世界都有。我觉得,中国人用“关系”这个词,是有一定含义和时空限制的,用西方人的人际关系概念和理论还真不太好理解。
6、根本原因是当时小农经济形成所带来的,直接原因是政治多元化带来的思想界不同思想的碰撞。
7、因此,儒学尽管有与宗教相似的功能,扮演准宗教的角色,却不是真正的宗教。儒学属于文化思想体系,即使类似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也不能改变这个性质。儒学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生活,具有积极的政治追求和理想,是入世的,而不是出世的,所追求的是理性而非神灵与缥缈的天国。
8、 现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中“仁政”“民本”“人与自然和谐”“五义”等观点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八荣八耻观”“科学发展观”等无不凝结着儒家思想的精华。儒家思想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大作用。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是儒家思想重新迸发出无尽的生机活力,作为一种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主流思想有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也是儒家思想为什么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之所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使儒家思想始终保持着一种与时俱进的步伐,尽管儒家思想中有一些与现代文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或格格不入的思想存在,但结合国情和时代发展特征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任然可使儒家思想在社会中成为一面旗帜,从而引导一种优秀的主流意识,为社会提供一种道德和价值的规范或准则。
9、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10、 儒家思想注重辩证思维。重视自然的农业,重视经验,认为自然秩序是人类理性的根源,而人类的理性又是人的自然权利的依据。
11、在哲学上,一般认为儒学作为修己治人的学说,作为伦理特色比较鲜明的学说,其思辨色彩并不十分突出,其实,在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儒家学说的哲理化倾向十分显著。所以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认为儒家舍人生哲学外无学问,舍人格主义外无人生哲学。可以说,这种看法抓住了儒家哲学的本质特征。《易传》《中庸》等经典著作中蕴涵了丰富的思辨哲学材料,宋明理学家也吸收了佛家的思辨哲学与道家的道本论和“道法自然”思想。在儒家哲学中,“中庸”思想对后世的。思维方式影响最大。“中庸”是孔子及其后学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是他们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庸”与所谓的折衷、调和有别,它闪烁着辩证思想的光芒。儒家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儒家哲学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在教育上,儒家的影响可谓至深且广。中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2、 有人认为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已经过时了,失去了它的价值,但是,他在指导一个人、一个民族价值观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面对疫情,中国的防控措施做得是最好的。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能迅速控制疫情,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这与中国人的价值观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中国人总是能顾全大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这其实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反观西方国家,至今仍在疫情的泥潭里挣扎,这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13、 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和社会演变中形成了众多优秀的认识和思想,而这些认识和思想又被后来者奉为准则或规范。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的生死道义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坚毅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探索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孝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的修身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求实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以及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等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4、但随着后世思想固化,尤其是程朱理学的诞生,加剧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性,导致了整个民族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消失,使得中国在封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落后于西方。
15、可见,儒家思想的核心是讨论修身,讨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问题。但结合到真实的中国“家文化”来讲,每一家往往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向外划出一个又一个的圈子。各个圈子则依其离开中心的近远来定亲疏厚薄。也就是说,中国人的道德是没有统一性的。中国人虽重“礼”,讲“礼仪之邦”,但当这些道德范畴落实到生活中,都是越近就越明显,越远就会越淡。中国人往往一旦走出了家门,遇到陌生人,心中的道德感也就淡了。在这里,道德的区别度很难界定,因为它是一个由强变弱的过程。这也是这个社会最难探讨的地方。
16、—————————————————————
17、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的长河中,处处充满着儒家思想的折光。历史上著名画家以及他的作品,很大程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可谓是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细胞深处,影响着一代代中华的炎黄子孙。儒家思想的核心便是以道德精神为根本,借助于入世的“仁学”为理想体系,肯定了他对人的关注。儒家创始人孔圣人的仁学思想就是产生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把奴隶社会留存下来的人道主义和博爱主义发扬光并且形成了系统。从血缘关系的“亲亲”推及到“爱人”。“仁”不仅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还要由己及人,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便是这个道理,儒家不仅讲究成己,还要成人,只不过很少有人能达到孔圣人的精神境界,导致儒家思想越来越远离孔子的本义,他本是和道家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后代儒家为了迎合统治者,扩展儒家思想时远离本义,成了统治者束缚思想的工具。孔圣人将究个人成功,还要帮助众人成功,先己及人。儒家思想是讲的人道主义,博爱精神与人格修养的倡导成为文人雅士们立身行事的重要标准。
18、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社会的动荡中。
19、反对单纯追求文学形式的以辞为工”,反对文风上的华丽雕琢,而十分注重思想内容。当然,儒家的崇性抑情、重道轻文的文学思想,也给文学的自然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20、儒家反对避世主张史学经世致用认为应当循名责实,寓意时事,资治垂鉴;倡导在史学著述中注意通识、通变,要理合名教,尊王重统,拒斥异端。
21、其中积极的影响在于教育,道德,仁义,思想上等几个方面。儒家思想对于教育非常重视,对儒家学生"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因循守旧”,主张学生独立自主,强调学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例如:"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教学方式独特,经验丰富。极大的推动了现代社会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的发展。儒家思想在仁义道德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仁和义,他们倡导统治者要实行仁政,注重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发展,对后世的统治者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例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极大的推动了汉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上的发展,也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和主导地位。
22、空间上的限制则指关系同生活、学习、工作区域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中国人见面都喜欢问对方是哪里人、老家在哪里、哪个学校毕业的,双方有意无意间都想通过区域的关联找到结成某种关系的可能。区域性的关系最主要的当然是家人关系、亲属关系和邻里关系,这些都是跟中国关系的无选择性相关联的。这种无选择性,就是指要学会同一个自己没有挑选过的人发生交往,这一点是非常难的。和自己没有选择过的人交往,双方不能挑剔对方的脾气性格、兴趣爱好。可见,中国人的交往没法考虑这些因素。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不满只能放在心里,要学会忍耐,只要和谐就行,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一点在西方人的社会交往中很难想象。在西方,子女和父母是相处时间最长的,但子女一般到了18岁就自己独立,离开父母。在中国,大多数18岁左右的孩子还依然处在父母的保护之下,甚至结婚生子之后还跟父母住在一起。所以中国人要学会交往,上对其父母,下对其兄弟姐妹、妻儿,这些都是一辈子需要考虑的事情。
23、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24、周盛荣,字世昌,生于一九六三年,出生山东青岛大泽山。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25、 政治上倡导“以礼治国”走向“太平盛世”。从伦理政治的角度,如果说西方是“智”型文化,那我们的儒家文化就是“德”型文化,我们受之影响深远。即使在当今世,处理国际关系上,中国遵从的还是“礼治”,而非有些西方国家的“强盗逻辑”。
26、国家政治要安定,要培养国家所需的人才,必须首先重视教育;社会风俗要改善,要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同样要重视教育。中国古代典籍中蕴涵了大量的教育资料,儒家典籍如《论语》《孟子》《荀子》等也有不少关于教育的论述,《礼记》的《学记》《大学》《荀子》的《劝学》篇等更是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孔子是我国私学的开创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他的教育学说,对儒家教育思想起了奠基作用。
27、通过上面的比较,可见中国人的社会关系行为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短暂的、有选择的行为。这就导致个人的理性不够发达,考虑问题往往情理并重。而工业化的社会需要的恰恰是理性的、短暂的、有选择的行为。
28、 儒家的“中庸之道”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是很多人,以至有些国家的处事、处世之本。中庸之道主要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影响了一般世人修身、做事的原则。但是中庸之道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29、像这样的传统文化,要一旦完全抛弃她,和她发生彻底的决裂,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更是不应该的。像这种历时数千年,虽累经剧变而未绝灭的传统文化,糟粕固然很多,精华亦复不少。在今天对待她的应有态度,就是要如何正确地引导她到现代化的道路上来。去掉她的已经僵化了的、腐烂了的部分,保存和发展其还有生命力的、还有健康的部分,使她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作出贡献。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属于这类的文化,中国的儒家思想就是属于这类的思想。
30、一个具有完整主权的国家,既要有她的独立的经济、独立的政治,也要有她的独立的文化。所谓独立的文化,就是要由她自己国家民族的人民所创造出来的,或吸取别人而加以消化的,以维护其生存和发展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思想信仰等文化因素,其中以思想最为活跃,成为这些因素的核心。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广阔的领土,众多的人民,那么维护这个国家民族的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的传统文化,必有她的强大的凝聚力量。
31、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儒家思想代表了封建的根本。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道德,在纷乱当中凝聚了力量,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最庞大的文化核心。
32、中国传统社会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小农经济与家庭生活相结合。小农经济的意思就是农家生产的东西大部分是自给自足的。传统社会,人生活的主要领域就是家庭。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家,一辈子守着自家的土地过日子。中国的家庭包容性特别大,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国家也是国与家一体,所以其他社会组织的构造也会仿照家庭,比如“会”,同乡会、商会、帮会,都是家庭的衍生。很多词语也说明了家的包容性,比如家乡、大家、作家、自家人等,参军也说保家卫国。虽然中国现在的家庭规模在不断地萎缩,但是我们依然无法找到一个能够取代家的核心地位的群体或者组织。但如此一来,矛盾也跟着来了。比如,在中国传统社会,养儿防老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成为一个家庭必须承担的责任。而如今,城市化导致流动性很强的小家庭将家庭内部的养小和养老问题转化成为国家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社会进步”。
33、 儒家思想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主张“自然的和谐”“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人与天道的结合使人不能违背“天的旨意”,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和法则,把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为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能够达到生态平衡,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有很大借鉴意义。
34、我国目前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严峻问题之一是精神文明建设赶不上物质文明建设,在近几年的四化建设中,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泛滥,国内出现了贪污贿赂、倒卖诈骗、一切向钱、假公济私、见利忘义等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这就不能不使人回想到儒家思想中的公私之分、义利之辩那些精华的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有益的,应该把它们继承发扬下来。由此可知儒家思想在我们今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能做出贡献,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35、同时儒家思想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把学在官府变成了有教无类,这使得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传播到整个民族,可以为整个民族打下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
36、于长期以来儒学与社会的结合,儒学的价值观念已经渗透到百姓的社会生活的具体实际中,成为他们“日用而不知”的东西,“逐渐凝聚成中华民族一种生活方式,浸润了士、农、工、商的各个社会群体,从而也渗透到作为一种文化结构的诸如制度、器物、风俗等各个层面上,并且在有决定意义的程度上塑造了它们的形态”。
37、重视教育。除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外,孔子创造了“有教无类”的大众教育观,就是: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对哪类人都一视同仁,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时代之前,教育是贵族的权力,平民是没权利也没有地方接受教育的。之后的“教化民生”思想也是脱胎于儒家的教育思想。
38、但在现代中国社会,原有的时空关系的解体消解了儒家思想的作用。由于工业化和都市化的作用,乡村共同体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就意味着,儒家思想无论是在对人的约束上,还是在与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融合上,都与以往不同。中国现在社会上的人不是原子化,而是自私加散漫地任意游走。因为不再受到亲人在一起生活的限制,善的辐射力也减少了。以往儒家特别重义,利几乎没有抬头的机会。而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某种程度上是在鼓励个人追求利益,结果义的问题谈得少了。但我认为,义和利、公和私的关系,依然都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的问题。包括正义和公平在内,也是一定要讨论的。
39、战国时期的儒家承承人孟子的“仁学”讲的是性善论,他讲的道德修养是从自我自觉约束到最终修成正果,有着完整的描述和体系。“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把孔子主张的无谄、无骄、乐道、好礼、勤事、慎言、甘贫、守贱、坦荡、公正、正身、笃学、忠诚、刚毅等优秀品德,进而提升到人格与道德责任的高度。他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为乐,充分表达了精神愉悦。孔孟学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俗等一切领域而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基础,作为中华民族的后裔应当不负前师重托,努力肩负起这伟大的任务。
40、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积极影响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历史传承中经过磨练、积淀,成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精神和美德,具有人类共性的永久价值。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儒家文化属人伦文化,它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节、耻等,蕴含量十分丰富,每个字都能写一篇大文章。如果抽象出它们的一般意义,加以选择、加工、发挥,就能成为精华。
41、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是徐复观教授思考传统儒家对于当代社会之意义的文章。主要以孔子、王阳明、朱熹以及《中庸》、性善说等传统儒家思想、著作及学说为基点,对儒家传统进行深入分析,并致力于运用传统儒家精神启示现代社会。
42、 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43、我首先要说的是,现代化让中国传统社会眼中“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面临根本性改变。农业文明本来关注天、地、人的问题。任何的天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人的生活。有许多自然的事情,人解决不了,人更多的是顺应自然。但是今天这个关注点没有了,思想价值也跟着变化了。即使今天的农民,也不那么关心这些事情,他们指望用大棚、农药来种粮食,更渴望进城。而今天的城里人住在高层公寓里,出门就钻到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里,一下车就走进工厂车间或办公室里,天热了、天冷了都有空调。在这样的情况下,“天”似乎越来越不那么重要。又如,在农业社会,人们关注土地而不是钱,土地才是一家人的命根子。所以在革命和改革开放初期,要解放农民,先要解放土地。可市场化一来,如今“地”的含义已经变化了。一是土地的商品价值大增。为了将农民的地变换成房地产的地皮和工业用地,有些地方和开发商想尽一切办法,由动拆迁所带来的社会矛盾不胜枚举。第二个含义,虽然表面看起来还是土地,但这个土地已经不是原本的土地了。它们面临工业污染的威胁,而被污染的土地是种不出原先意义上的粮食和蔬菜的。加之有了都市化和市场化,如今不少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放弃农业生产,想成为城里人。
44、儒学有时被以“儒教”相称,却没有发展成为具有典型宗教意义的宗教。儒学与佛教、道教等不同,它没有给人展示一个彼岸世界,它缺乏神秘的教义和繁琐的宗教仪式,其中虽不乏诸如天人关系敬天祀祖之类,而更多的却是把人们的情感心理消融在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的人与人的世间关系中,而不是把它导向外在的崇尚对象或神秘境界。
45、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又是伟大的历史学家,由孔子作《春秋》所开创的史书义例,对后世史学影响极大。儒家认为,史学著述应当纲纪天人,推明大道,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6、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47、过分注重人际关系,轻视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改造。儒家文化是人伦文化,儒家学说,就是讲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学以四教:文、行、忠、信”。又有记载,孔子以六艺授徒,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数有自然科学味道,但是被排在最后的;其他都属于社会人伦学问,“六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礼,“不学礼,无以立”。作为君子,就是要“立于礼”,而“成于乐”。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就形成了重人际、轻科技的价值倾向。正如鲁迅先生所讲,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是放鞭炮的,而外国人拿去是造枪炮的;中国人发明了罗盘,是看风水的(用来协调人、鬼、神关系的),而外国人拿去是用来航海的(用来开拓疆土、掠夺殖民地的)。
48、 儒家思想主张: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些主张主要分为三大方面: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艺术修养。尽管这些思想存在于周朝,但是遵从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所以这些被全盘继承,成为了正统儒家思想的主张。
49、周盛荣,字世昌,生于一九六三年,出生山东青岛大泽山。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50、在西方,学生提问不用举手示意,随时插话,打断老师讲课,属于正常;在中国就不行,孔子讲“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要人们平时要“居处恭”,“貌思恭”、“事思敬”。如按这些“礼”来教育,即使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青少年,也全被教育成循规蹈矩、蹑手蹑脚、千人一面的谦谦君子;再加上孔子讲“君子讷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鲜于仁”,更限制了人们对雄辩和沟通才能的发挥。这和我们改革开放时代提出的开拓性、创造性人才要求背道而驰。
51、 以上几点不成熟的观点,学习中的一点思考,鄙陋之人道听途说而已,不足为据也。
52、 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 “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可以接受教育的制度,很难相信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子具有这种非常眼光,这对教育大众化和教育平等化无疑是一大贡献,孔子这种教育思想的开天辟地引导了后世教育在下层社会中的逐渐推广,时至今日,这种教育教学理念还在学校开展,这种思想促进了现代社会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批实用性人才。孔子很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及学习态度更是影响深远,成为千百年来读书人效法的原则,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其它儒家人士的教育思想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一样成为千古圣训,为历代读书人所推崇。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儒家教育思想中的格言警句对现代社会学生的教育是成功的,同样,教育理念的创新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科学化、教育的与时俱进,儒家思想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中国的教育思想渊源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可以从那里找到答案。
53、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明。关于这一问题的总体性回答,我以为,它是一个最成熟的农业文明,最成熟不是最发达,因为农业毕竟不是工业。而当今的中国正发生着放弃自己的成熟而步入陌生社会的过程,很多问题就出在这里。今天,我准备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在农业文明上所达到的高度以及在现代的困境。
54、在教育上,儒家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给每个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公平、平等的教育机会,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要知道当时接受教育的人都是王公大臣,贵族子弟,普通百姓家庭的孩子想上学,几乎等同于做白日梦。
55、儒家思想自先秦时代开始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后世经过了长久且深远的发展,所以关于儒家思想主张什么不同的历史时期肯定有着不同的答案。对于现在来讲,我们通常认为孔子时期的儒家思想为正统儒家思想,所以儒家思想主张什么可以参考先秦孔子时期。
56、在文学领域,儒学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在文学中,《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经过了孔子的删订,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典籍《左传》则是我国记事文学的重要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57、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力很大,数百年来不仅影响了帝王将相,还对普通人影响极为深远。儒家思想是诸子百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核心思想以仁为本。儒家代表人物及主张是什么?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又是什么,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58、政治上都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战国时期,儒家派被分为八派,最有影响力的是孟子和荀子两派。虽然孟子与荀子的观点不一致,但儒家思想的主体核心思想未变,这也是儒家思想传承数百年之久的真实原因。
59、儒家学术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颜子、朱子等,孔子为儒家派创始人,孟子得孔子真传,让儒家思想得以发展,荀子儒家思想的传扬者之荀子所著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时常被人拿来比较。颜子是孔门72贤之首,他也是儒家派的代表人物之朱子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儒家学的代表人物,被评为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60、在思想贡献上,荀子主要提出了性恶说,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外在的制度和法律来约束。否则,人性中的黑暗和罪恶的部分就会冒出,把人性中善的部分给压制或遮盖住。对此,必须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制度和律法的权威,来制约或恫吓人性之恶。最好的方法就是礼法并举,内在兼修,从根本上铲除罪恶的可能。另外,荀子发展了孔子的外王学说,认为内圣不是每人都能做到的,但外王可以。只有通过外王,国家才能得到较好的治理。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重视礼义道德的同时,强调法律制度和外在环境的惩戒作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3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