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铁生出版的书跟高产的作家比起来并不多,六卷本的文集,再加上新近的《扶轮问路》《妄想电影》,还有未出版的几万字,总共不过两百多万字。但他绝对算得上真正地“用生命写作”的勤奋者。他曾说自己,“主业是病人,副业是作家”。可以说,是主业成就了他的副业,甚至,他副业的“创收效应”也包括了弥足珍贵的爱情和婚姻。
2、他是个残疾人,他曾几次为此而悲观欲自杀,但当他终于觉悟到无差别便不成 为世界时,他便坦然“接受”了残疾之躯,“接受”了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并努力做一个精神上的健康人。
3、有一个叫陈希米的姑娘喜欢史铁生的文章,便和史铁生通信。
4、之后,她同他写了上百封信,见到她之后,史铁生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正是我想象的样子。”
5、▲陈希米在书中说,“感谢现在的PS技术,让她和史铁生成了青梅竹马。”
6、在我国就有这么一位作家,即使自己生命中经历了种种苦难,但是在他的文字中透露出的却是对生命的乐观。在他的一生中,他将自己的积极乐观传进了自己的作品中。让每一个阅读过他作品的人,感受他的坚强与伟大,他就是史铁生。
7、但谁又能想到只是一场大雨,就让史铁生高烧不断,还引发了腰椎疾病,没办法他只能回到北京治疗。从病房中出来的史铁生,人生完全因为病痛被颠覆了,他开始了漫长的轮椅生涯。
8、童年史铁生住在观音寺胡同,附近的观音寺是他幼年的乐园,撅着屁股在菩萨眼皮底下抄作业,看小人书,捉蚂蚱、逮蜻蜓、弹球,好日子天天都在每天下午四五点放学之后闪着光的胡同口,饱满又明亮。
9、中国人的追思,永远也不可能让人真正地感觉到别具一格,即使是对这个把死亡当节日的作家而言。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没那么容易打破。现场人很多,各行各业,三教九流,认识的不认识的,名头大的名头小的。被安排发言的人,还大多是谈论史铁生的文学成就,尤其是所谓的“官方评价”,话很大,评价很空,除了“身残志坚”,其他评价的主语似乎可以换成任何一个逝去的作家。倒是他的中学同学、一起插队的朋友,很实在地说:写《我与地坛》之前的史铁生我们很熟悉,之后的,我们理解不了他。
10、贾平凹评价史铁生说:“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的感觉。”
11、还有一次,几个朋友去看他,赶上饭点,史铁生拉着他们说:“都别走,我给大家伙儿做饭,做好吃的。”大家不愿意给他添麻烦,他倒是坐在轮椅上,撸起袖子开始炒菜。一边炒菜一边还和大家有说有笑。那顿饭,几个朋友吃得泪流满面。
12、她的眼神不好,没看见儿子的时候就已经被儿子发觉,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缘由,她那个倔强又羞涩的儿子躲了起来,任由母亲焦急的去找,可这个儿子心中明明怀揣着一个朴素到了极致的梦想,他想让母亲骄傲。
13、追思会上,主持人张越几度哽咽。妻子陈希米却显得冷静和坦然。她说,讨论生死是他们的日常话题,史铁生曾说,我要在能够坦然死的时候死,在你能坦然接受我死的时候死。她说,她今天做到了。
14、这些表现史铁生的妈妈都看在眼里。孩子的绝望与痛苦她都懂,因此每次史铁生摔东西发脾气时,他的母亲就躲在一边默默的哭泣,当史铁生发泄完,她又悄悄进来收拾东西。
15、在苦海泛舟的岁月里,史铁生创作了20部短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2部长篇小说、18部随笔散文、2部电影剧本。
16、这成了一种不得不去看清自己起点和终点的宿命,于是在接下来的四十年时光,他开始长长久久地思考关于生和死的问题。
17、他发现原来生病其实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历,你总算能一步一步的懂得什么叫满足。
18、起初那段时间史铁生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中,曾经蹦蹦跳跳的阳光男孩双腿瘫痪。无法接受现实的史铁生,内心抑郁暴躁,只能扔东西发脾气,看着家里人为自己忙前忙后,尤其是母亲为了给自己治病到处寻医问药,花光了几乎所有的积蓄,甚至是拖垮了她的身体。
19、但接下来的几天,疼痛加剧,特别是到了晚上,史铁生疼的都没有办法入睡,于是他没呆多久就回去治病了。在医院治疗了几天回来后,队里体谅他的身体情况便让他去当饲养员,让他平日中就放放牛,赶赶羊。当饲养员的这几年中,史铁生身体偶尔也有酸痛,但都不是很剧烈,因此他也没有很在意。
20、风能不战胜云吗? 山能堵死河吗?现在结果不是出来了?——史铁生娶妻无子活得也算惬意。
21、陈希米没有史铁生那么通透的思想,丈夫去世后她依然无法停止思念和哀伤,她去了他喜欢的国家和城市,她一直以来就是史铁生的双腿,即使现在依然还是。
22、爱情,其实就是一次平静的相逢。他们遇到了,就是遇见了另一个自己。两人并肩站在世界的同一边,再一起往前走。
23、来源:听明明吹牛皮(ID:niupimingming)
24、尊严地生,庄严地死。史铁生一生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站立的人灵魂更高,身影更长。
25、他在《我与地坛》这本书中,留下了自己在生命转角里的足迹。他用了好几年的时间,终于想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6、您的确教会了我很多。您教会我要乐观面对生活,两点一线间的人生没有他的魅力;磨难就像磨刀石,能使我的心更加坚强……我更是这样做的,当我遇到困难的痛苦时,我总会抑制住自己悲伤的情绪,往好的方面想,我告诉自己:“我能行!”或者“没什么!”
27、地坛的每一棵树他都去过,每一米草地都有他的车轮印,无论什么天气,什么时间,他耐心而认真的待着,想死的事,也想活的事,想了好几年。
28、史铁生在信中用“朋友”这一个平等、真诚的词语来称呼与他一样经受着残疾带来的“困苦与磨难”的盲童朋友们,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也使他提到的这份“困苦与磨难”,变成了双方相互认同、彼此理解的一种默契。
29、陈希米是史铁生的读者,有轻微的小儿麻痹,1989年两个人结婚。史铁生因为脊髓瘤双腿残疾之后,变成了高位截瘫。朋友何东曾开玩笑地问过他俩:你们之间到底该算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每一次陈希米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一直都是恋爱关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恋爱关系,即使是亲近如何东,也是直到亲眼目睹史铁生临终的全过程才明白。史铁生发病之后,被紧急送到朝阳医院,正在美国的学医的朋友力主开颅手术治疗。手术的医学效果会有两个:一是和不手术一样,一是史铁生变成植物人。陈希米冷静地决定,不手术。给刘海若治过病的名医凌锋来了,决定紧急把史铁生运送到宣武医院,让他可以安静地走完最后一程。在宣武医院,妻子要按照史铁生的意愿完成一系列的捐赠手续。每次希米离开铁生去签字,在医学上已经无可抢救的铁生就会全身颤抖,而希米回来,像安慰孩子一样,说:“你别闹你别闹,我不是在这儿呢嘛?”他就会安静下来。当陈希米趴在史铁生身上签完所有捐赠手续之后,她平静地说:“人,没有得到爱情时,会感觉自己痛苦;但如果人遇到了真爱情,面对此时此刻,难道不比没有得到爱情更痛苦吗?”
30、开始时我这样劝他:你死也就死了,你写也就写了,你就走一步说一步吧。
31、他的散文作品《命若琴弦》就极具哲理性。《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他人生意义就是在不停地弹琴,所有断了的琴弦是他面向光明的希望,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那承载着他生的希望的东西不过是一张白纸。
32、一日一度|《史铁生:一位一生都在死亡边缘行走的作家》
33、有了陈希米的陪伴,史铁生的余生就像忘却了身上的痛楚一般,每一张照片都是开怀地笑着,每一次对话对于人生的不幸只字不提。所有地遭受的折磨都为了史铁生人生中这朵美丽的爱情花开更鲜艳,带着爱情,他把快乐和勇气交给了余生。
34、不太平的世界,不太平的庚子年,生与死的博弈变得司空见惯。
35、史铁生是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36、模模糊糊得了一个答案:她心里太苦了,受不住了,所以上帝就召她回去了。
37、在这之前,他为了逃避身体的变故而走进了地坛。在这地坛之中,他经历了自我内心里的抗拒,不甘,或许是地坛的宁静滋养了他的心,他在那里慢慢发现和聆听到自己内心的世界。他接受了现状,在不断的思考中产生了不再因为生命的变故而放弃自己的答案。这也让他对自己今后怎样活着有了新的方向而不再迷茫。
38、距离21岁得病,整整过了4年,那年一个无意中的下午,他进了那园子,自此之后,就再没离开。
39、每个人的一生,即便没有行走高原大漠,但内心一定要海阔天空。
40、也许是一场被准备好的变故,在他二十一岁生日之后的第二天,行走艰难的他被父亲扶进医院,医生说他病在脊髓,他那时还不知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他想大不了就是在病床上睡上三个月,却不料三个月之后,更重了,脊椎里长了一个瘤子。
41、一年后,他下肢彻底瘫痪,从80米跨栏冠军变成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这一坐就近40年。
42、在苦海泛舟的岁月里,史铁生创作了20部短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2部长篇小说、18部随笔散文、2部电影剧本。
43、她说:“他毕生苦难,有巨大的生命力量,深刻的思考,宽厚的胸怀才可以超越这一切,这是一个最有资格怨恨的人,带领我们这些没有资格怨恨的人,与生活和解。
44、即使这个失魂落魄的灵魂已然归去,但我翻开每一页,都能品出那苦涩墨香中的那种对命运的感伤与抗争。他也曾在双腿残疾后茫然过,绝望过,就像文章中所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什么也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但他最终又带着那骨子里的不屈,带着对生命的叩问,迸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灵魂的呐喊声。在轮椅上的冉冉时光中,心灵高高的屹立在人生顶峰。
45、这天,是史铁生60岁的“生日”。在北京798时态空间画廊,几百人给史铁生过“生日”,追思史铁生。
46、授奖辞上写着:“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47、他更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文字总是很奇妙,平淡中包含着透彻的思想和强大的力量,能够带给读者们一种无形的力量,炙热且治愈。
48、史铁生虽然走了,但早已化作天上星辰,照亮人间之路。
49、陈希米的出现对于史铁生来说,就是初春那一缕最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寒冷冬天的折磨。史铁生对于陈希米来说,是那个让自己崇拜、让自己为之倾倒的大作家,更是离不开自己照顾的病人。
50、阿姨休息的日子最幸福,那是他们独处的时光,吃完饭,不洗碗,也不做事,就坐着抽烟、说话,说话,抽烟,甚至再忙也要试试不用阿姨,仅仅为了可以有长长的独处时光。
51、今天不会了,今天,他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力气,和我们一起尽兴,再尽兴。”
52、史铁生的伟大在于,他的思想没有被锁在轮椅之上,而是不仅为他自己,也为别人找到了生命的力量。
53、许多年后他把自己插队的日子写进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不写苦,也不写甜,专注写一头牛。
54、史铁生非常欣赏尼采的一句话:“要爱命运”。命运是什么?他在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里头,借助人物之口说:“所谓命运,即无穷的可能性中你只能实现一种,无限的路途之中你只能展开一条……奇迹或魔术也非一条拯救之路。”然后,他又在散文《喜欢与爱》中进一步解释:“爱命运不等于喜欢命运,喜欢意味着欲占有,爱,则是愿付出。”这是无可转圜之后的无奈,还是通脱,我不知道。至少,跟二十几岁他刚刚患病的时候,整日追问“一切不幸的救赎之路究竟在哪里”相比,他成熟了,通达了。或许,有关人生和命运的一切,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而所有一切的意义和价值,都在于追索没有答案的答案的过程。
55、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是艰难的,但是却可以用微笑,努力让它们变得柔软。
56、16岁那年,史铁生从清华附中毕业,便前往陕西的农村插队。可能真的是天妒英才吧,史铁生仿佛是被病魔缠住了,他本来就有先天性的腰椎疾病,经常被腰疼折磨得无法劳动。在农村贫穷艰苦的生活中,他咬牙坚持着,不偷懒不喊累。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2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