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论语十二章高中选修一(精选美句97句)

论语十二章高中选修一(精选美句97句)



论语十二章高中选修一

1、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2、语文 论语选读(语文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子曰:“质(      )胜文(      )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雍也》,冉雍)

4、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6、知道去做不如喜欢去做,喜欢去做不如把这当做快乐的人。(论语十二章高中选修一)。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8、基础年级作文教学系列.蜻蜓语文|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作文说理指导与深度探究

9、(新高一)|文言文语法基础知识——初升高衔接必备

10、(鉴赏)《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4、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15、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16、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      )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      )不敏,请事(      )斯(      )语矣。”(《颜渊》,孔子弟子;孔门72贤之首;复圣)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0、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21、《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22、坚定不移多学习,多思考其中的疑惑,自然就能达到仁人的境界。

23、(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24、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想要像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25、子曰:“譬如为山(      ),未成一篑(      ),止,吾止也。譬如平(      )地(      ),虽(      )覆(      )一篑,进(      ),吾往(      )也。”(《子罕》)

26、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7、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28、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29、子曰:“朝(      )闻(      )道,夕(      )死可矣。”(《里仁》)

3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1、《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3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3、(翻译)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

34、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5、(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6、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37、(解析)《八佾》共26则章句,主题相对集中,主要谈儒家的礼乐思想。其中,近半数表达了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的不满,批评对象涉及季氏、三桓、鲁君、孔门弟子以及已经故去的管仲等历史人物。另一大半则记录了孔子作为践行者、阐释者、研究者和推广者对传承、发扬礼乐思想所作的贡献。

3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9、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

4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篇第十六则)

41、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带来困惑,只思考却不学习新的知识,就不会有进步。

4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3、(蜻蜓语文)基础年级作文教学系列|考场作文如何步步进推,妙笔生花?——以部编下第八单元写作任务练习“底线”为例

44、达成仁的境界要靠自身的努力,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不看、不听,就是要克制自己,不被礼崩乐坏的现实同化;不说、不做,就是要用礼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内涵上与克己复礼对应,二者具有一致性。

45、子曰:“贤哉,回也!一笔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6、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47、(解析)见贤思齐意思近于前文提及的“就有道而正焉”,区别在于“就有道而正”是一种更为主动的行为,而“见贤”则具有随机性,但总的来说,都是遇到更有修养、有学问的人,不要去嫉妒他、排挤他,而要虚心主动地向对方看齐、向对方学习,这是君子的美德。孔子更高明的是后半句,他并没有讲“见不贤”就要去教导人家,那是好为人师的做法,更应该做的是反躬自省,看看自己有没有相似的不贤之心、不贤之举,然后去改正——可见儒家强调的学习无处不在,而学习又是以提高自身修养为要义的。

48、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49、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50、子夏说:“广泛学习博览群书,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1、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2、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4、子曰:“朝(名作状,早晨)闻(得知)道,夕(名作状,晚上)死可矣。”(《里仁》)

5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6、(译文)孔子说:“君子对道义通晓(看重),小人对利益通晓(看重)。”

57、《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5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5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0、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61、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6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65、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66、我每天要思考反省的三件事分别是,是否忠于自己职责;对朋友是否有失信的地方;学到东西有没有去实践。

67、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68、期末考试分析|2021年6月高一期末试题精选

6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7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7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73、(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7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5、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76、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7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8、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7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80、这里可以看成三句话,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学习,学到的东西能应用到实际中是很好的;第二个是为人处事,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大老远的过来也是很好的。第三个是修身,别人不了解你的具体情况,即便不小心做的不对,而你不去计较,这也是君子的美德之一啊。

8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特别警示:“愠”是较生僻字)

82、(解析)本章所谓“君子”,可以理解为有德之人,也可以理解为在位之人,两者都需要“好学”。有德之人好学以修身,在位之人好学不仅修身,更能推己及人。

83、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8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5、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86、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87、《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全诗风格矫健爽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抒写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88、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89、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90、孔子关心社会,关注人生,并对此有深刻的思考,孔子的思想是一种社会伦理哲学,目标是修身养性,达成君子人格,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十二章》集中围绕君子、仁、礼、道、诗等核心概念,讨论了君子人格和修身养性的问题。《大学之道》也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就是做人的根本,基本可概括为“三纲”“八目”。“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儒家立身行事的总纲领。

9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      )重而道(      )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泰伯》,历史人物,吴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姬姓,吴氏,名泰;是周部落首领公亶父的长子)

9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93、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9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去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去学习,就只是会疑惑。”

96、(译文)(1)孔子说:“做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2)孔子说:“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3)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道义,小人知晓的是利益。”(4)孔子说:“见到有贤德、有才华的人就想若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才华的人,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5)孔子说:“为人过于质朴,文采不足,则显得粗野鄙陋,文采过多超过质朴,犹如史官显得浮华。文与质合理配合,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