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精选美句46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精选美句46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1、、创设情境,导课激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时,我充满激情的语言对学生说: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在飞机遇险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把自己的伞包送给一个小女孩,你知道他是谁吗?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全中国的人爱戴他,全世界的人也爱他,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表哀悼之情,你知道他是谁吗?有这样一个人,他在12岁时就说出了一句令所有人都喝彩的一句话,你知道他是谁吗?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以“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生的思考能力。

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  生自己的比较、体会,引导生明白:为明理、为做官、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进而感受到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5、创设情境,导课激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一开始,我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图片,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饱受凌辱的图片,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的图片”,让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是什么样的感受?然后让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进一步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侵略的社会现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6、                                   ——周恩来

7、  由于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古诗三首》,所以学生在诵读、理解、积累古诗的基础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感,但是古诗高度凝练的特点,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本单元人文主题的感受程度,而第一个语文要素在古诗的学习中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本课可以说承担了本单元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加之文章的思想教育意义深远,因此决定了本文在单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8、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9、   “这些事情中哪些是结果?哪件事是原因?”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课文并不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而是先写结果再写原因。此时启发学生用连接词“之所以......是因为......”来连接第一件事和第三件事,从而使学生能够按课文的顺序说清楚主要内容。

10、良好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在这一环节,我会在课件上出示周恩来的图片,并进行提问,这个人是谁呢?学生大多能够说出这就是周恩来总理,我会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谈谈对周恩来的了解,接下来,我会这样来过渡:

11、说起来也非常有缘分,好像是冥冥之中我就要上这一节课。我在周恩来的家乡工作过很多年,自己原来的教室里,后墙上方的标语或是侧墙上肯定有这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实不用说什么,孩子们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那个时候,我经常会带学生去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故居,我还编了读本,有周恩来几乎一生的故事……

12、(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激起共鸣)

13、   本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扫除生词难字,整体感知,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通过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少年周恩来立志向的原因。

14、-------------------------------------------

15、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16、这句话也被周恩来总理家乡江苏省淮安市的本科学校淮阴工学院作为该校的校训,以勉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17、、小结全文,布置作业因为“中华不振”,周恩来在年少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体现“中华不振”的事实,并抄写生字词。

18、  因为“中华不振”,周恩来在年少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体现“中华不振”的事实,并抄写生字词。

19、     (公交车1路、3路、4路、6路、8路、12路、13路、14路可到)

2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21、设计意图:引读的方法在这段的学习中较为合适,学习到此刻学生的内心一定是激动地、愤慨的,但是这种浓烈的情感要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显然是有些苍白的,教师富有激情的引读,会让学生在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中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既加强了朗读,又加深了文章理解。

22、各位老师好,我是丁老师。今天我执教了这节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主办方给我的命题课。

23、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24、结合实际进行内容和思想的拓展教学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课文哪些部分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畅谈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还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阅读链接”中的文字,如果学生不理解部分诗句的内容,教师可以作一些讲解。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26、  让生体会到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充分思考的,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引导生抓住“清晰而坚定”进一步体会。

27、(这一环节的设置,通过让生读课文,找句子,谈感受,加深对“中华不振”的理解,更深入的体会当时周恩来的心情,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

28、  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这一环节的设置,通过学生的朗读、想象和练笔,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生的想象和创造潜能,师在这一环节,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粗暴的否定,扼杀学生的想象)

29、   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逐步适时板书,梳理本节课的主要人物及三件事的要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进一步强化本科学习重难点。

30、自己朗读,批注自己的疑问及感受深刻的语句。

31、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抓住事件、地点、主要人物的言行等要素进行梳理,归纳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32、(通过交流,让生明白,人不能仅为自己活着,应该活得更有意义些,引导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明确远大的方向。)

33、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34、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此环节安排如下:

35、深入研读环节是解决重难点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着重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我将分四个部分来展开教学。

36、通过以上环节,一方面解决了生字词,帮助学生清除了阅读障碍,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理清了文章脉络及大意,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

37、说到“说”,我们回到今天的这个课时上面去。这个课时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指向工具性的目标,就是课后练习的第一个: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你可别小瞧了这样的一个要求,我们平时可能会怎么做呢?上课的时候,尤其是公开课的时候,我所见到的是两个情况。一种是请好一点的同学站起来说,他说的很顺利,马上就说过了,似乎全班同学都会了,然后就继续蜻蜓点水。那我想问问,如果我们来测试一下,让一个班的孩子都来说一说,他们能不能通过一节课,把课文讲了几件事,以及这篇课文讲的什么主要内容说清楚?我觉得一定有很多孩子是说不清楚的。说不清楚表现在哪里?第一个,就是受三年级的详细复述的影响,那个详细复述的惯性太强,孩子会把事情所有的细节一股脑说出来。这还不够,有的聪明的孩子还会自己添加细节。还有一种情况,很真实,我听过两三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在这个地方卡住了,愣是说不下去,要么就是说的太具体了,要么就是没有说到点上。老师就不停地进行操练,换一个来说,再给方法,再换一个来说,甚至花了十几二十分钟才把一件事情说清楚,都是有可能的。这个再正常不过了,真实的课堂就是这样。

38、初读感知环节是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初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重要环节。

3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40、   把三件事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实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教学时,我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将三件事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41、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42、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错误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投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44、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最容易。

45、联系实际,畅谈感想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在教学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