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文质彬彬的意思(精选美句81句)

文质彬彬的意思(精选美句81句)



文质彬彬的意思

1、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

2、(近义词)顶天立地、威势赫赫、威仪非凡、气势滂沱、大摇大摆、英姿勃勃、八面威风、气势汹汹(文质彬彬的意思)。

3、  这个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孔子要告诉儿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呢?

4、孔子对董狐秉笔直书的风骨持肯定态度,称他是“古之良史”。然而史官身上的确也有不变通、太教条、认死理的特点,孔子绝不是顽固、僵化、不知变通的人。

5、其实“文质彬彬”语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老先生的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君子应该文采和质朴配合得当。这不由得让人想到古代君子的形象,其实也与我们现在的理解有不少出入之处。

6、译文:此人是已出名出仕的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怎么可能是贼呢。

7、君子兰的花开得庄重有序,真象文质彬彬的君子啊!

8、唐初的褚遂良负责记录皇帝的起居和言行,有一次太宗想看看他记了什么,有没有记皇帝做的坏事?褚遂良的回答是好事坏事都记,可是不能给皇帝看。太宗无可奈何。

9、比如: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温柔敦厚,谦恭有礼

10、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才能非凡,做一个有气势广博优良品质的人。

11、温文尔雅:意思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12、译文: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13、    这是成语“文质彬彬”的出处,原意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形容人文雅有礼貌“的意思有所不同。

14、出自《楚辞》: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皓前”选自楚辞,意思是经过了东帝太皞再向右转,让风伯飞廉在前开路打探。

15、一个文质彬彬的男孩活蹦乱跳的去上学,一路上满面春风。到学校看自己的成绩时垂头丧气,老师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下次努力。

16、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聪明豁达的珍贵品质,做一个奋发图强的人。

17、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陈教授文质彬彬从容不迫地说。”

18、出处:《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19、文质彬彬(拼音:wén zhì bīn bīn)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雍也》。

20、出言不逊:指某人说话态度傲慢粗暴无礼,言语不客气。

21、《后汉书·章帝纪》:“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

22、1999年版《辞海》,虽保留了“身分”词条,但已改成:“亦作‘身份’。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同时,增加了一个“身份权”的词条。

23、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乎?”

24、可见错误的“身份”已经是主词条,正确的“身分”反而弃之不用。1997年以后香港同胞也有了“身份证”。一字之差,十四亿人民“身分”不明。目前仅台湾地区还使用“身分证”。

25、问题来了,“史”在这里怎么解释?这里的“史”包含的意思显然是从历史或者史官演变而来。历史上流传了不少史官的故事。

26、明·刘基《梅颂》:“文质彬彬,德之仪兮。”

27、近日读《论语》,见到一词“文质彬彬”,《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这也是我们大多数现代人的理解。

28、成:成,就也。——《说文》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29、章炳麟《论式》:“如曏者一二耆秀,皆浮华交会之材,哗世取宠之士,嘘枯吹生之文,非所谓文质彬彬者也。”

30、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广韵》扬:扬,飞举也。——《说文》

31、这就叫人的一种心理补偿——由于我们太自然了,所以我们就拿一些很不自然的东西来平衡一下,这就是所谓的阴阳合一。

32、    文超过了质,即外在超过了内在则”史“,什么叫”史“?就是虚浮,缺乏实质,想想历史上那些歪曲历史、过于渲染的史官便理解了。拿文章来打比方,文章文采很好、词藻华丽,但没什么内涵,没有实质的东西,缺乏真实,只是舞文弄墨;拿说话来打比方就是话说的很漂亮,简直就是口吐莲花,可话中缺乏真诚和朴实,流于夸夸其谈;拿一个人来打比方就是表面光鲜亮丽,可开口却浅薄轻浮、不知分寸,乃至虚伪狡诈,而最能代表的成语便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3、    文,指文饰,也可以指文采,可以理解为外在;质,指本质,可以理解为内在。

34、文质彬彬是比较常见的一个成语,最开始是形容人长得文雅朴实,后来又用此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文质彬彬是一个褒义词,用于形容男性气质比较好,让人看到非常舒心。

35、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36、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37、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相得益彰,这才能成为君子。”

38、这位总经理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作为,而且风度翩翩,文质彬彬。

39、(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40、别看小兵文质彬彬的,干起活来可像个小老虎。

41、继续看旧注,问题又来了。“彬彬”在古书里还有其他写法,如“斌斌”,这个好理解,但还有一个“份份”!《说文解字》对“份”的解释是“文质备也”。并说“份”是“彬”的古字,读“彬”。

42、    如果质朴超过了文饰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饰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相杂适中,才能算是一个君子。

43、古代是合理的,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古代每天生活在天人合一当中。

44、叔叔秀气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显得文质彬彬,英俊潇洒。

45、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彬彬”。有些书上解释为“文雅的样子。”的确,今天我们形容一个文雅的人,往往说他文质彬彬,但这是其原意吗?

46、好,我们今天的“讲故事学成语”就到这了,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文质彬彬”这个成语,无论是写作,还是做人,都应以此为标准。谢谢大家!

47、(近义词)彬彬文质、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温柔敦厚

48、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光明磊落,做一个有感情和睦优良品质的人。

49、长:巽为长,为高。——《易·说卦》川: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

50、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代生活的一切都是仰赖自然的。

51、出自《楚辞·天问》: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解释:启代伯益作了国君,终究还是遇上灾祸。

52、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外在修养和内在品德都很重要,不可偏废。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才是德才兼备的人。

53、“文”是人外在的表现,文化素养,礼仪;“质”是人固有的、内在的道德品质;“彬彬”,各种不同事物配合适当的样子。孔子认为内容与形式是同样重要的,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孔子不赞同“质胜文”和“文胜质”两种倾向,提出了“文质彬彬”。君子既不粗野,又不浮华,言行文雅而又真实,合乎中道。

54、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出类拔萃,做一个有位高权重优良品质的人。

55、中国古代就生活在这种太自然的环境当中,所以我们的文就非常的繁荣。而且文也代表着人提升自己的质的一种标志,使我们的质更加具有一种修饰。

56、(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用于男性

57、文质彬彬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本词语形容人表里如表面和心里相互协调。

58、    在我们这个时代,”野“的人已不多,但”史“的现象却相当普遍。这个时代浮躁风气盛行,人们容易流于表面功夫。如卖产品的过于专注包装、渠道和广告而疏于产品和服务,导致产品只是好看、出名而缺乏经得起考验的品质;如拍电影的过于注重大牌大腕而缺乏对故事的推敲,导致出现很多表现看似超级大片可剧情却无聊透顶的电影或电视。

59、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见如今御史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60、“文质彬彬”偏重于“文质",即文采与质朴配合和谐,突出斯文,强调内外的统一;“温文尔雅”偏重于“温文”,温和有礼,突出温和的态度,强调内外和谐;“彬彬有礼”偏重于“有礼”,对人有礼貌,突出外在的行为。

61、孔鲤听完以后,疑惑地问道:“那么父亲的意思是说君子一定要善于修饰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说君子只要保持内在善良的本质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究文采吗?”  

62、(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用于人

63、文质彬彬,汉语成语,拼音是wénzhìbīnbīn,意思原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用于男性。

64、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65、出自《楚辞·七谏》: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解释:我宁愿成为江底的沙泥,怎能够久见这浊世污秽!

66、他长得一表人才,风趣幽默,文质彬彬,深受大家的欢迎。

67、(反义词)威风凛凛、龙骧虎步、野调无腔、俗不可耐、出言不逊、赳赳武夫

68、写文章要做到文质彬彬,内容充实,辞采并茂。

69、文质彬彬这个词最早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明人的文采和实质相匹配,表里如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后来都多以文质彬彬来形容君子。

70、何以有这样的蜕变?明哲保身的处事哲学,统治阶层的愚民政策,科技发达催生的懒惰,无外乎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71、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72、李叔叔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

73、2009年版《辞海》的“身分”词条:“同‘身份’。《颜氏家训·省事》:‘吾自南及北,未尝一言与时人论身分也。’”增加“身份”词条:“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如:身份证。”

74、    质超过了文,即内在超过了外在则“野”,什么叫”野“?就是粗野,不够精致。拿文章来打比方就是文章内容(质)很好,但文采方面很差;拿说话来打比方就是话的内容很有道理,但表达毫不文雅,甚至脏话连篇,我们平常所说的“话粗理不粗”就是”野“的表现;拿一个人来打比方就是内在很有内涵和才华,可外表上却不修边幅、十分随便甚至有些寒酸。到深山老林去修道、不食人间烟火、毫不讲究外在的人基本就属于这种类型。

75、出处: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6、但是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身份证”开始陆续颁发,据说有人指出了文字的错误,麻烦的是已经发出了那么多,回收是不可能的,只好将错就错,一些谄媚学者也解释说“身份”早已广泛使用。在这个背景下,改词典就势在必行。对照建国后各个版本的《辞海》,可以发现以下变化:

77、现在对“文质彬彬”的理解有所改变,文质彬彬只形容一个人文雅而有礼貌。隐去了对“本质朴实”的要求。

78、出自《楚辞·九辩》: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解释:姜太公九十岁才贵显啊,真没有君臣相得的好机遇。

79、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果一个时代君子被排斥而小人得势,那便是一个被扭曲的时代。不过有幸,在社会快速发展之后,我们得以看到越来越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个人、商品和企业。

8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