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2、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附录元曲名句集萃《双调·阳春曲·平沙落雁》)(西厢记名句赏析)。
3、(旧愁似)太行山隐隐,(新愁似)天堑水悠悠。(挂金索)裙染榴花,睡损胭脂皱;纽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
4、如第一本第一折张生的唱词:“(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便是化用唐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词:“(鸳鸯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里化用宋苏东坡词《蝶恋花》中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还可以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读完作品后,我们不禁感叹,这是一部“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大作。
5、《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6、一夜红楼,轮回转世《红楼梦》好段摘抄加赏析例子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7、《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8、这是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名句。借秋日的萧瑟景调来写别情的凄苦——云天蓝碧,黄花落满地,西风紧紧吹,更有北雁纷纷往南飞。
9、“我爱你”的情感分量比较轻泛,“你放心”的情感分量凝重而深挚。“我爱你”可能是刹那间的情感流露,“你放心”是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情感誓言。
10、(整金冠)携一壶儿酒,戴一枝儿花。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每日价疏散不曾着家。放二四不拘束,尽人团剥。——董解元《西厢记》
11、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盍西村《越调·小桃红》)
12、36)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西厢记名句赏析)。
13、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14、望遍红尘,人人都可怜地追寻着,努力着,只是所要之物不同而已。我所理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彼此明了对方所有的缺点和不完美,却就是那样无法分离,心里的包容和呵护是给属于自己生命的一个人。简简单单,嬉笑怒骂,朝朝暮暮,油盐酱醋。“早晨醒来,亲吻枕边爱人的脸。推开窗户,看到树叶上闪烁的阳光。这是生,再无其他”。
15、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纪君祥《赵氏孤儿》)
16、谁承望月底西厢,变作了梦里南轲。作者:王实甫出处:西厢记
17、《西厢记》中描写的爱情也收到了崔母的阻拦。即运用门第不相配加以阻挠。在我看来,当今社会,不愿将自己女儿嫁与穷酸小子也存在,父母在乎豪门,在乎家庭条件,他们是怕女儿吃苦,但忘了女儿是否开心幸福,与其嫁给有钱人得辛酸孤独,倒不如嫁个重情重义的穷酸小子得幸福快乐。我想:现在穷,只要上劲,努力,将来肯定什么都会有的,所以,我想,有情人还是眷属的好。
18、胜神鳌,卷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王和卿《双调·拨不断·大鱼》)
19、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很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20、在明清时期的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辩论过程中,《西厢记》的有关句论几乎都旗帜鲜明地赞扬了曲本的写情。目前所知最早的附于徐士范本卷首的《秋波一转论》就分析得相当细致。众所周知,“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是《西厢记·惊艳》中的名句。万历七年刊少山堂本眉批曰:“‘秋波’一句,乃《西厢》一书之大旨。”故《秋波一转论》实论《西厢》之大旨。其文论曰:
21、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作者:王实甫出处:西厢记
22、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23、黛玉因顾及少女的矜持,不觉怒嗔宝玉,说要告诉舅舅舅母去,后见宝玉告饶的窘态,遂又转嗔为喜,也借《西厢记》中红娘所谓话来嘲笑宝玉是"苗而不秀的银样蜡枪头"。无可否认,"共读西厢"所展览的宝黛爱情银幕是极为柔美的,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它却又是宝黛爱情的一首序曲。
24、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妻妾之差,妻同度岁月,妾权钱导向。妻乃朋友间之攀比,场合间之应侍,德高者,谈吐优雅豁达,恪守妇道,极尽增光之事。妾乃欢喜乐事,床地之术精熟,寂寞而就。嘤嘤细语则心性愉悦,游戏间,心情舒畅,一解身心之疲。出处:西厢记
25、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26、(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27、草木无情,若助有情之惨焉。夫黄叶半林,于人何与?然而离人见之,不觉增惨矣,而谓情能已耶?意谓:天下最足关情者,林间树色耳。赏心者见之而喜,感怀者见之而悲:非物之能移人也,亦人之自为之也。若乃睹长林之秋色,望美人于遐方,寓目伤心,未知彼何如也,而予情不忍忘矣。
28、俺那里有落红满地胭脂冷,休辜负了良辰美景。俺那里准备着鸳鸯夜月销金帐,孔雀春风软玉屏。
29、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30、《端正好·碧云天》是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中的一首唱曲,是在第四本“长亭送别”一折中崔莺莺送别张君瑞赴长亭途中所唱的曲子。此曲通过崔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因离别产生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全曲短短二十五个字,把天、地、风、雁、山、林和主人公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色彩斑斓的画面,产生了和谐的韵律。
31、(驻马听)不近喧哗,嫩绿池溏藏睡鸭;自然幽雅,淡黄杨柳带栖鸦。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抓住荼蘼架。夜凉苔径滑,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
32、伊人即将远别,此情此景的凄苦枯索景象,不禁为之黯然垂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3、《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34、这日到了囗跂踵国。有几个国人在海边取鱼。一个个身长八尺,身宽也是八尺,竟是一个方人。赤发蓬头,两只大脚,有一尺厚、二尺长,行动时以脚指行走,脚跟并不著地,一步三摇,斯斯文文,竟有“宁可湿衣,不可乱步”光景。唐敖因这方人过于拘板,无甚可观,不曾上去。
35、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36、20)怕墙高怎把龙门跳,嫌花密难将仙桂攀。
37、随将身边带著散碎银子,送给魏紫樱为脂粉之用。又嘱魏武带至魏思温灵前,拈香下拜恸哭一场,辞别回船。
38、好句有情联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
39、乱红满地任风吹,飞絮蒙空有谁主?春色三分,半入池塘,半随尘土!
40、如果仔细去分析,这份带着悲痛的歉意,自然有道理,只不过这时候,说不清楚。
41、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沙鸥笑人闲未得。(任昱《双调·清江引·钱塘怀古》)
4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43、《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有人将它与《红楼梦》并提。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写这篇读后感前无法下笔并不是感觉不足以动心动情,亦或是不够深刻,而是感觉满满的,那么的贴切那么唯美,只有去感知无法将它语言话,尽管如此我任然想把这心中诸多感触付之笔杆,一吐为快。
44、 作为一个读书人,“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张生是满腹经纶的。起初张生和崔莺莺在佛殿相逢,两人便一见钟情。张生又在莺莺烧香时,趁机吟诗表心意:“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此诗情景交融,借月光和花阴营造了夜晚清幽典雅的意境,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之感,使得场面多了几分浪漫和情趣,为他们的爱情故事的开始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清晰地抒发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在美好月色下渴求美好的爱情,从中试探了崔莺莺的情意。如此佳句自然赢得了莺莺的心,于是随即和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于是二人“一字字,诉衷情”,相互倾心。张生以他的才华横溢让他们的爱情故事便正式开启。
45、除了这一套路之外,有的文章就注意时间与空间的分析。如钱书论“隔墙儿酬和到天明”一句,则抓住了“隔墙儿”这一空间特点与“到天明”的时间尺度,表明了张生希望通过“酬和”,与莺莺互通情愫的热切心理。这句话,原出于第一本第三折所谓“酬韵”中。当时,相思入骨的张生,探知莺莺每晚要到花园烧香,就“先在太湖石畔墙角儿边等待”,准备“饱看一会”。他看着小姐“遮遮掩掩穿芳径”,来到花园烧香祝愿。红娘说:“我替姐姐祝告:愿姐姐早寻一个姐夫。”小姐长叹一声:“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此时的“傻角”不傻,张生敏感到莺莺“似有动情之意”,于是在这月朗风清之夜,面对着“脸儿百媚生”的“玉殿嫦娥”,禁不住高吟一绝,想不到小姐很快就“出新诗而相和”。这使得风魔张生更是喜不自胜,说出了“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对于张生的这句话,钱书论曰,崔张之间的唱和,尽管其空间是相隔的,其时间是短暂的,但对张生来说,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快慰,所以“虽芝颜未近,而歌咏情深,又何妨竟夜之流连”。接着,他进一步分析张生在这样的时空条件下希望“依永和声,直到天明”的心理状态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2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