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物候学(精选美句43句)

物候学(精选美句43句)



物候学

1、于是,看到网站上栏“成为会员”这一选项后,我毫不犹豫的点击进去报了名,没过几天,空错便给我发邮件,想让我和大家聊聊如何用更科学的方法让物候学记录产生更多价值。(物候学)。

2、戴君虎,高新月,刘浩龙,etal.物候学在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基础和前景(J).中国生态旅游,2021,11(2):161-1 

3、在网络信息资源逐渐有序化的时代,除需要训练有素的职业研究群体,社会也亟需具有相关学科基本素养的爱好者,以公众科学家(非职业工作者)或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物候学的素材收集、数据分析等工作中来。公众科学家在其本职工作之余,正式参与物候学研究项目,为科学贡献合格的数据和宝贵的智慧。

4、按:中医学中虽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在我国古典医籍中早有记载。属中医的“血证”、“肌衄”范围。该患儿为什么服中药,短短的七日内血小板能达到正常值。笔者认为与应用了古典医籍记载的“物候学”理论来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有关。

5、在花末期过后,大多数植物开始进入秋季物候期,那么秋季来临时我们需要观测些什么呢?树木又会经历哪些物候期,每个物候期的定义是什么?这些我将在下一篇文章里为大家一一介绍。现在,大家已经大致了解了春季物候期的观测方法,但仍需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拥有多年观测数据可以编制适用于当地的物候历,利用物候历可以预测农时,防治农林害虫,划分季节,搭配当地景观等等。在环境变化剧烈的今天,物候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外已建立了多个强大的物候资料共享网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十余个,例如英国物候观测网有200多个站点,100余个物种,每年存档数据10万余条,最早记录至1753年;美国物候观测网有7500余个站点,371种植物,76种动物,每年存档数据18万条,已积累资料近100万余条,最早记录至1936年。但是,正如中科院地理所戴君虎老师所说,“中国在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上还缺少发声”。在应用和认识上,我们与国外基本一致,但国内的工作仍是零星和有限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我国现在物候观测数据渠道急需得到拓宽,加拿大早在2000年就实行了植物钟计划,全民参与观测,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物候研究的先进经验,最大程度地利用便捷的通讯技术来收集广大志愿者的观测结果,将民间物候爱好者的业余物候观测结果,通过互联网等工具收集、整理后加以利用。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物候观测网站——中国物候观测网,大家可以将自己的观测记录随时随地上传,成为我国物候观测志愿者中的一员。

6、用手一轻轻弹,阳光下可以看到圆柏花粉扑簌簌的散在空中,当然,有花粉过敏症的朋友此时就要赶紧躲开啦!

7、与农业应用的传统方式相比,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为其提供了另外一种发展方向。本文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农业植物的物候阶段进行识别和分类。利用表型平台搭载的相机记录植物的视觉数据(每半小时),并通过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系统(CNN)自动提取特征图像。研究发现,通过CNN模型获得的结果与手工提取的特征图像相符合。结果表明,CNN系统优于手工提取特征图像的机器学习算法。

8、物候观测是一个长年累月的工作,数据记录的宝贵之处在于观测者的坚持。我现在研究所用的数据——1979~2013年北京植物园的物候观测记录全都来源于我的导师陈效逑老师,以及陈老师的老师杨国栋先生多年来每周定期对植物园的物候观测记录。不管严寒酷暑,下雨刮风,这些记录从未中断过,两代人像是接力一样将这观测足足坚持了35年,而现在,陈老师每周会带领我们研究组的全体同学一起前往植物园观测,在植物园里师生一起查看植物的物候期,途中陈老师或是询问我们在学术方面的最新进展,或是与我们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这是学业生活上的传道,也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陈老师经常和我们说做学术不仅要钻进去,还要走出来,只置身于理论中是“书呆子”科研工作者,做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于物候学更是如此。虽然现在常用的遥感物候观测覆盖范围广、空间连续、时间序列长,但是一些物候期,比如植物芽膨大、开放、展叶始是很难用遥感测定其精准日期的,这些数据的获得,还需要人工观测来实现。那么,我们如何判定植物具体处在哪一个物候期,各个物候期又都具有什么特征呢?这里用几张图片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9、(物候知识):下雨前阴天空气湿度大,飞虫翅膀就会沾满了湿气而飞不快,所以燕子就出来捕食的时候飞的低才能吃到飞虫。

10、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尝试,在跨学科的信息时代唤醒孩子们的创作欲望,释放他们的能量,在低年级最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唤醒青春的力量,激活每个人的智慧,张老师所设定的艺术教育目标,令人敬佩、值得我们思考!

11、感谢张老师!他和他所带来的作品让华农师生有幸和在场诸君相聚相识,共赏艺术教育成果。

12、摘要:物候学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天文学家、历法学家为了农耕,也就是农业种植以及农作物在每个节气和某个季节应该种植什么农作物而创立的。一年有四季,每季有八个节气。故有五天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五天谓之候,即为物候学的定义。再结合现代医学中的“血小板”的寿命是5天。所以笔者让患儿在服药的第七天化验血常规,血常规的结果现实从未服药的血小板是0到服药后的第六天血小板是1已大致达到正常值数据。从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出“物候学”理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更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应用物候学来指导临床的历史意义和临床价值。

13、严格地说,所有的科学都从“公众科学”演化而来,物候学也不例外。物候学与人类文化一样古老,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和《死海古卷》的记载,而它的萌芽则来自人类与生存环境(尤其是农业)的关系。因此,物候学与公众和公众科学都密切相关。 

14、初诊:朴彦菲,女,8岁,2014年5月26日上午初诊。母亲代诉,该患儿平素有手、足心热之症状,近日心烦、口渴、喜卧、厌食,两天前发现身上有小黑点,没给予重视。昨日突发现舌面有出血点约0.8MM×0.9M大小不等,四肢出血点和血斑同时出现,右下腿内侧为著,小便清长,大便稀。

15、三诊:患儿面色红润有华,精神爽,说话笑容满面。舌面出血点、四肢出血点和斑块已全部消失,并且在前几天已返回学校读书。脉象左右均和缓有力,舌质浅淡红、少苔、纳佳,二便调。化验:血常规正常(附件2)。

16、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艺术高度,没有理论高度、视野和境界,教学实验不可能达到学术高度,也很难培养优秀学生。流俗的教学过程与平庸的教学效果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无论是艺术家型的老师还是老师型的艺术家,其实在大学里希望我们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多的应该是用艺术家的情怀引导和感染学生,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17、(物候知识):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18、传统医学《内经》说:“五日谓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以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工矣”。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五天是六十个时辰,成为一个甲子,叫做一候,关于中国古代所应用的“时辰”不只是一个时间关系,而是关系到阴阳二气在昼夜之间的盛衰和交替。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之论述。又有平旦、日出、食时、偶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鸡鸣之称。所以人在白天精神旺盛,劳而作,黑夜精神疲惫、困顿、卧而眠,所以近代学者对健康人进行某些生理指标昼夜变化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发现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能量代谢等都存在一个深夜低,白天高的变化与“阳气主昼”相符。而甲皱的皮肤温度和血流速度却与上述变化相反,夜里比白天高,与“阴气主夜”相符,因阴气主营血,因此夜里血流比较旺盛。话又说回来,五天一候,六十个时辰,一个甲子的节律周期是有一定哲学道理和体现了物候学理论的精髓。是与人一个晓得生命周期,和现代医学研究,血小板的寿命平均为3-5天,是比较吻合的,更是中国古代哲学、物候学、古代人体科学与现代人体科学的相应之处,该患儿7日内血小板达到正常值,是笔者应用物候学为理论指导下的效果。证明应用经典著作中的哲学道理,是有临床效果和历史意义的。

19、本期“论文推介”为您推荐戴君虎、高新月、刘浩龙、陶泽兴、马翔、曹丽娟发表于《中国生态旅游》2021年第11卷第2期的论文——《物候学在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基础和前景》。恰当运用物候学相关概念和规律,对旅游规划、旅游服务和旅游地理研究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0、邬锐:博士,高级研究员、首席服务官,上海市气象局,上海2000stephan888@1com

21、首先,是关于物候观测地点的选定。我们在选择观测地点时要遵循2项原则:一是选定的地点不会轻易移动;二是所选的观测点具有一定代表性,并且尽可能的平坦开阔。在观测点选定后,我们需将地点周边环境(如在建筑物哪一边,距离建筑物多远,地形状况如何)做一个大致记录,以便将来查考之用。

22、当观测的植株上有半数以上的枝条小叶完全平展,我们就说,植物达到展叶盛期。对于针叶树,当新针叶长出的长度达到老针叶长度一半的时候,就达到了针叶树种的展叶盛期。

23、RyanW,McEwanB,McCarthyC.Phenology:Anintegrativeenvironmentalscience.London:Springer,200 

24、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以及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是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奠基人,历史气候变迁是他成就最大的一个领域,蜚声国际科学界。

25、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6、(物候知识):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如果寒冷,产生霜降,收成就会受到损失。

27、当春季刺槐旧痕上有突起,出现人字形裂口(冬季也可能有裂缝,但不是人字形)时,就是刺槐芽的膨大期了。

28、物候学在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基础和前景

29、树木有鳞片的芽,当芽的鳞片裂开,芽的上部出现新鲜颜色的尖端,或形成新的苞片而伸长时,树木就迎来了另一个发育期——芽开放期。一些隐蔽芽,比如槐树,在明显看见长出绿色叶芽时,就记为芽开放期,还有像枫杨一样的裸芽,在带有锈毛的冬芽出现黄棕色裂缝时,就是芽开放期。

30、(物候知识):东方出现朝霞,而西方天空有厚云,受西风带所影响,将有系统性降水天气。西方出现晚霞,则一般西方天空没有大范围云层,阳光直射大地,这是系统性天气已过境的征兆。

31、当观测的植株出现第二片平展叶时,植株就又进入了另一个物候期——展叶始期。对于针叶树种来说,当幼针叶从叶鞘中开始出现时,我们就认为针叶树种迎来了展叶始期。

32、我们的艺术馆原来是大食堂,经过改建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空间的转换,艺术带来的力量和思考何尝不是在这种转换中实现呢?学校能有机会请到这么多全国知名艺术家和武汉高校艺术老师们进行艺术交流与探讨,实在是万分荣幸!再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33、辩证:阴虚内热,脾失健运,肾气不足,气津两伤

34、(物候知识):晕和月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它的形成与卷层云有关。卷层云里有微小的冰晶,当太阳光或月光照射这些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于冰晶的棱镜作用,太阳光或月光经过折射、反射就形成了日晕和光晕。

35、方药:西洋参6克、麸炒白术10克、枸杞子12克、炙黄芪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川芎3克、白芍10克、五味子(捣)6克、远志6克、熟地20克、沙苑子10克、d参炭3克、血余炭3克、焦三仙各6克,共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36、在中国,现代物候学研究的奠基者是竺可桢。他在1934年组织建立的物候观测网,是中国现代物候观测的开端。在他的领导下,1962年,又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物候观测网,进行系统的物候学研究。为了统一物候观测标准,1979年又出版了《中国物候观测方法》,逐年汇编出版《中国动植物物候观测年报》。

37、戴君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室主任、“中国物候观测网”常务副主任。1991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199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1999~2001年在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11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2007年11月~2008年3月赴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University)生态与生物进化系(DepartmentofEcologyandEvolutionaryBiology)进行高级访问研究。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与生态地理过程,近年主要致力于植物地理及植被生态、物候学、历史土地利用变化与陆地碳循环等研究。目前担任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meteorology,ScientificReports和《资源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

38、杜爱军——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科普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从事科普美术创作四十年。主要创作主题为科学人物肖像绘画、科幻绘画、科学漫画等作品,作品连续5年获得中直机关书画展一等奖。

39、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拓展资料关于物候诗词:

40、---------------(原创·艺谱·视界)-----------------

41、1936年,竺可桢正式出任浙江大学的校长,从一个科学家成为了一个教育家,以振兴文化教育事业来报国。

42、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它们都是地方性的科学。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养育,例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子始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所以物候学有时也叫生物气候学。 这些自然现象不知陶醉了多少诗人,因而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也都成了他们讴歌大自然的素材,成了他们抒发感情的凭借。不过农民们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感受和诗人们又不同。几千年来,他们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并据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在农民看来,鸟语花香、秋山红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他们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他们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开始唱歌,可是我们的农民却懂得她在唱什么:她在声声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