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开国之臣的分封实在麻烦,刘秀当年对于彭宠是否给予封王的事情也头疼的不行,到了刘备这里也一样,如果不封王,那么三公之位仅有三席,关羽任太尉是必定了,丞相并非诸葛亮莫属,还有就是御史大夫给谁?后边排着队的法正、张飞、刘巴、庞统、许靖、糜竺、孙乾、简雍、伊籍、秦宓、魏延、马超、黄忠、黄权、李严、霍峻等等名臣,九卿之位也只有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这九席。朝内的职位就这么多,如果没有分封诸侯,恐真难安抚这些开国功臣,如果留任地方长官,那么问题就更大。
2、虽然,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曹操已经去世。但是刘备此举足可以撼动天下,在世人看来刘备他只是在兴无义之兵,为了关羽的死而大举进攻东吴,在世人看来这或许是不值得的。但对于刘备来说,他所考虑的远远不至于此。除了为关羽报仇之外,刘备还有最重要的阴谋!
3、第性格使然。赵云为人向来刚正不阿,敢于直言。投奔公孙瓒时,公孙瓒问赵云为什么不投奔袁绍,赵云不卑不亢地说:“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占领益州,刘备想将成都田舍赐给诸将,赵云不顾他人白眼,说:“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此时赵云应在天命之年,但他仍然不懂圆滑,不懂沉默,只遵循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4、当然了,刘备他总要找一个理由来攻打孙权。而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就是最好的理由。这一点在《三国志/先主传》之中也有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毕竟刘备与关羽、张飞数十年兄弟情分,换作任何一个人也不能不闻不问。
5、所以马超绝非《三国演义》所展现的,是为父报仇才起兵反曹,实则他是出卖了父亲。
6、先说关羽,能力各方面就不用多说,自然是可以做到傲世天下,是一个打仗的好手。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太傲了。到了什么程度呢,吴主孙权都看不上眼。于私来讲,关羽和刘备关系密切,犹如亲兄弟。但于公来说的话,刘备是君,关羽是臣,如此孤傲的关羽必然会让刘备多心,最起码不会完全放心关羽。很可能不会给关羽封王,因为怕他坏事,但关羽这个人叛变刘备是不可能的。因此被刘备杀害可能性也是不大的,毕竟刘备向来都是一个仁义的人。
7、其一:马超的地位跟吕布一样,属于一方诸侯,曾跟曹操、刘备平起平坐。
8、篡位,在任何时代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政治上十分被动。如果善加利用,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出兵,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支持,诸葛亮说“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赵云说:“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英雄所见略同。
9、关羽被东吴斩首后,首级传送至洛阳曹操处,很明显孙权是想让曹操承担一部分杀害关羽的责任。毕竟关羽兵败,是因为曹孙联合攻击关羽,当时魏军正面攻击关羽,吴军背后偷袭关羽。曹操以侯爵之礼厚葬关羽,从而将刘备的怒火引向东吴。刘备除了想为关羽复仇外,还想开疆拓土,北击曹魏力有不及,南伐东吴则势在必得。因此刘备准备充分后,倾全国之军伐吴,打着为关羽复仇的旗号。
10、 在时机上,黄元的选择是:一是刘备病重;二是诸葛亮不在成都。留在成都的是刘禅,黄元的目标就是刘禅。但即使黄元作乱成功,废掉了皇太子刘禅,也不可能自己当上皇帝,没人服。黄元以一个郡的兵力,或许可以打下兵力空虚的成都。但然后呢?等待他的将是被讨伐。
11、可庞德却宁死不降,怒吼道:“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
12、巴蜀是易守难攻的割据之地,而非真正足以图谋天下的帝王基业,三千年来历朝历代无不证明这点。刘邦同样据有汉中+巴蜀时,他的选择可不是在天府之国老老实实种田,积蓄实力,而是4月才到汉中,8月就出兵还定三秦了。
13、 此时,孙权求和,刘备答应了。刘备居然答应了!关羽之仇、张飞之仇、夷陵之败,刘备不计较了。刘备伐吴前,孙权是请和的,但“先帝盛怒不许”。刘备答应求和,不可能是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即使刘备自己病故了,收复荆州的战略也可以作为一项军事国策,交由后人完成。刘备答应求和,惟一的可能性就是不愿意“四面楚歌”,因为蜀国的内战爆发了。(刘备称帝关羽必反)。
14、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笃,把诸葛亮从成都传来,嘱咐后事,刘备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流的观点是,刘备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太子刘禅要是给力,你就好好辅助他;若他不给力,你就自己当皇帝吧。”
15、吴相步骘将潘濬与另外两位丞相顾雍、陆逊同列,赞其“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16、《隆中对》中的“天下有变”指的是曹操篡汉。现在,曹操已死,其子曹丕篡汉,即赵云所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操身虽毙,子丕篡盗”。丢失荆州后,“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已经落空,只能“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即赵云所说“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这也是日后诸葛亮北伐的方向。
17、历史上刘关张的关系并不像演义中说的那么亲密,他们没有结义为兄弟,关羽和张飞就是刘备的两个马仔,白天跟在屁股后面,晚上睡觉也在一起,为啥形影不离,刚起事,人心叵测,三个人力量大,安全。但关羽和张飞确实给力,又出钱,又出力,为刘备建立蜀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陆逊传》
19、其实在东汉末年皇权衰微、天下大乱的时代,不知有多少手握重兵的枭雄在窥伺神器,董卓、吕布、曹操、袁绍、袁术、孙坚、公孙瓒、刘备等等,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野心、做改朝换代的春秋大梦,只不过多数人都比袁术聪明,明白自己目前的实力,故而隐忍不发,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20、因此综合来看,刘备所带上夷陵战场之上的人,如果侥幸存活下来的人,都成为了蜀国后期的基石。不过非常可惜的是马良在夷陵之战中阵亡,如果马良不死,后期诸葛亮肯定不会让马谡去镇守街亭。
21、而大约占了东征大军1/3兵力的江北黄权部,本来是刘备军可调动的一支主要机动兵力,(刘备中军主力4万,武陵蛮1万,黄权部约5万),却仅仅是监视魏军,在这半年里基本无所作为。
22、所以关羽若是拿下了襄樊地区,就可以直接与汉中形成策应,隆中对的北伐策略就成功了一半。这可以使刘备集团拥有两条进军关中的线路,一是上述的西线,二就是由南襄走廊进入陕西。这两条路线组成的钳形攻势远比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容易得多。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污蔑关羽不会打仗,其实是对古代战争了解的不够透彻。关羽的作战动机完全符合隆中对的国家战略,所以并不是说诸多将领在汉中之战中立了功,关羽就有些坐不住了。
23、 在《三国志·蜀书》中消失的还有一个人——刘璋的重臣庞羲。庞羲和吴壹一样,都算是刘璋的亲戚,甚至比吴壹更亲。庞羲的女儿是刘璋长子刘循的妻子。刘璋被刘备迁往公安时,带走了次子刘阐,但庞羲因为自己女儿之故,留下了女婿刘循。
24、我一直认为关羽的战争动机是没问题的,在当时,南北互通大致就分为三条线路:西线就是从关中、汉中到达四川的道路;中线则是从南阳、襄阳到达荆州的道路;东线是淮河平原大通道,分为两条支线,一是围绕着寿春、合肥,经巢湖至马鞍山附近渡长江,二是从徐州向南,渡淮河至扬州附近,然后再渡长江。曹魏的战略布防也是在这三大路线上进行的,西线是夏侯渊驻守的关陇战区;中线是曹仁驻守的荆襄战区;东线以夏侯惇为核心,分为扬州的淮南都督、和徐州的淮北都督,总体上可称为扬州战区。
25、他认为,刘璋实施的所谓德政,是以小恩小惠拉拢人,用美好高位尊宠臣下,僭越法度,积重难返,而树立法律的威严,法律施行则会感恩,并以爵位管辖百姓,爵位增加则知道荣耀,荣誉和恩典共同施用,上下便进退有度,这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26、 刘备驾崩前后的章武三年夏,蜀国南中的大姓和异族全反,雍闿、朱褒、高定先后举起了反旗。其中,南中豪族雍闿的作乱,还是孙权策反的。刘璋死后,他的次子刘阐成了孙权封的“(领)益州刺史”。刘阐去了蜀国益州和孙权管辖的交州的交界处,策反了这次叛乱。直到诸葛亮南征平定了南疆,刘阐才回到了吴国。
27、具体到战争过程,刘备大军久攻汉阳门户阳平关不克,转而南度沔水,驻军于定军山之上居高临下观望局势。这时夏侯渊的抉择可以说非常不冷静,久处于守势的夏侯渊想要靠进攻来增长士气,试图将刘备困死于山上,与张郃兵分两路出兵争山。
28、刘备就是这样的人,从他桃园结义,同张飞关羽共图大业的起点开始,直到他白帝城托孤病死床榻时一直都是以仁义为本从未改变。最早的时候陶谦三让徐州家业供刘备立足,刘备都拒绝了三次。后来刘表让荆州也是被刘备认为不能夺人家业根本为由,三番五次拒绝。
29、吴军诸将早就对陆逊憋了一肚子气。若刘备先施展离间计,大肆散布陆逊如何怀有贰心的谣言,派遣间谍散布于武昌、建邺、江陵等东吴各重要都市,做相应童谣,令小儿歌之于路。就算后方的孙权能鉴于大局、暂且不临阵换将,陆逊也很难得到吴军上下一致的信任支持了。
30、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自领汉中王之际,关羽举兵北伐襄樊。八月,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十月,曹操考虑迁都以避关羽锋芒,但司马懿等人建议曹操联合孙权共治刘备,曹操采纳。孙权为夺荆州,伪降曹操,遣吕蒙白衣渡江,袭取江陵,南郡守将糜芳、士仁投降。十一月,关羽败走麦城。十二月,关羽与其子关平被潘璋部将马忠擒获,随后被杀。
31、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之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纵以诸葛卧龙之国士无双,十年北伐,耗尽心力亦难扭转这样的国力劣势。随着诸葛亮逝去,时间推移,中原经济和人口的不断恢复,占据中原九州之地的魏晋帝国对南方吴蜀均在国力上形成压制性优势,则蜀汉天时地利皆失,其灭亡实非人力所能挽回。
32、第二次,又跟关羽又大战五十回合,然后一箭射中关羽左臂。
33、在关羽军团丧败之余,刘备又宣布曹丕代汉建魏为篡逆,自己继承汉室正统称帝。因此他的东征等于是在和跨据中原九州的魏国势不两立的前提,再与据有三州的吴国开战。这是真正的以一州之力而抗全天下,因此想靠正兵流稳扎稳打取胜,是基本不可能的,必须要有类似汉高祖刘邦那样孤注一掷的冒险精神,把所有家当全压上去豪赌,死里求活去搏命。要争天下,又怎能不冒一点风险?
34、这是因为刘备进位汉中王是非法的。他进位王爵,并没有汉献帝的旨意,完全是自立为王。在这件事上,从法统来说,是不合法的。汉献帝在当时还是天下的共主,而刘备又是口口声声匡扶汉室的人。他这样做是十分不光彩的。因此,在诸葛亮这些人脸上也并不光彩,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所以在他的传记里也不特别记载。
35、迁都南郡,那成都给谁管?刘备迁都南郡以后,北伐的优势就能明显体现出来。虽不能说稳得天下,至少可以在北伐事业中屡建功勋,同时也能防备孙权的偷袭。就算不北伐,守住了南郡,随时都有收拾孙权的机会。
36、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和关羽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兄弟。他们两个人在外面是君臣,刘备会见别人的时候,关羽会拿着青龙偃月刀站到刘备的后面保护他。而在平时他们关起门来,就像普通的亲兄弟一样一起吃饭一起睡觉。
37、郑森及其后代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但也从此错过了收复中原的机会。同样的道理,刘备入川也是一样,世人都知道,川地地势险要,有天然屏障。拿下这里最不济做个山大王是没话说的。
38、如果蜀国建立后关羽没有丢荆州,那么关羽就成了心腹大患。调回成都,关羽和谁也合不来,整天搞事,是个大麻烦。留在荆州,或在其他地方封王,一旦刘备去世,诸葛亮也控制不了关羽,君臣不和,势必造反。因此关羽必须死。
39、刘备借荆州有了安身之地后,关羽就开始膨胀,以为自己是元勋,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刘备的干儿子刘封很威猛,但关羽认为他名不正,言不顺,看不上;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子,关羽认为他是凭借妹妹上位,看不上;黄忠曾经与他打个平手,关羽认为他是降将,看不上……关羽每天迷个眼,谁都不正眼瞧。
40、这反而是正中了刘备下怀,因地势缘故夏侯渊军的行动刘备可谓尽收眼底。刘备将计就计,趁夜率军进攻张郃,这时夏侯渊又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分兵一半前去救援张郃。而自身处则守备空虚,刘备军趁势又在夏侯渊处放火烧鹿角。(鹿角是指防御工事的一种。)
41、吕壹乱吴,操弄权柄,逼凌百官,(或说受孙权指示,打压江东士族官员),丞相顾雍、左将军兼驸马朱据皆被其整治,太子孙登屡次谏言无果,满朝大臣皆不敢言。只有潘濬公然扬言要手刃之,而吕壹惧之而气夺,因为害怕顾雍去后,潘濬代为丞相,才放松对顾雍的迫害。
42、 从这样一个角度说,刘备的遗言“君可自取”,背后折射的则是一种无奈,选择嫡长子刘禅,还是益州帮拥护的刘永?刘备管不了,撒手人寰了,将这个难题踢给了诸葛丞相。
43、为啥?因为只有刘备称帝了,这帮功臣们才能跟着沾光,也一起得到晋升。刘备称汉中王以后,他们集团就有了前左右后四大将军,但是这种级别的将军,在汉朝还不算什么。可是刘备只是王爵,他只能封到这个高度。
44、张飞在这一点上胜过关羽,与关羽相反的是张飞敬仰文人,这种敬仰是其在政治斗争中的关键资源,也许刘备会因为张飞的外戚身份欲加谋害,文官集团的青睐也可能会加重刘备的这一动机,但也可能会成为张飞的救命稻草。想当年刘邦下令抓樊哙时,若非陈平的机智,也可能樊哙活不到刘邦离世。
45、他跟关羽的关系再好那也只是私情,而他称帝这件事情是关系到他和蜀国百姓的宏图大业。所以刘备才不得不放下仇恨,先去筹备称帝的事情。
46、(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黄权传》
47、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扩展资料:刘备对刘表、刘璋的大赦制度作了批判,而诸葛亮也指出了刘璋治理益州弊政的原因。
48、然而,关羽的突然离世,直接导致《隆中对》战略无法实施。换句话来说,就是如果以后想要攻打曹魏,那么就只能走成都出发,经汉中,下长安。但时间成本确实太长了,对刘备来说或许只有再次夺回荆州,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
49、另一方面当然也是他的个人才具、品格操守为孙权所看重,所以哪怕在荆州统治巩固之后,依旧将其如同元从功臣和江东士族一般的信重。
50、当时曹操三个方面军,南线总司令是曹仁,东线总司令名义上是夏侯惇,管实事的应该是张辽,而西线的总司令就是夏侯渊。可见其地位之高。
51、从夏侯渊军团覆亡、曹操汉中退兵后,曹魏就患上了“山地战恐惧症”,称汉中为“天狱”。因此当蜀吴两国当真拼尽全力殊死搏杀时,魏国进攻东吴的可能是远远大于攻打蜀汉的。而从地理环境来说,魏国攻吴的难度同样远小于攻蜀。
52、刘备称帝的意思就是,要与曹魏分庭抗礼,而不是说要取汉而代之。当然了,刘备心中到底怎么想的,恐怕就连诸葛亮也猜不透!不过,想法决定行动,在刘备称帝之后,他做了非常大的一个决定,那就是攻打昔日的盟友孙权。
53、陆逊是陆康从孙,当年孙策围庐江,陆氏宗族包括陆康在内死了一半人,和孙氏本有血仇。孙权做主将孙策之女嫁给陆逊,让两家和解成为姻亲。但此时孙策之子孙绍已成年,并一度承袭了“吴侯”之位,大约在孙权封“吴王”期间,被改封为“上虞侯”,可见孙权对其的防范。同样,以孙权这样历史上出了名的雄猜之主,对陆逊又怎么可能真的心神无信赖无间呢?
54、反之,如果他先称帝再去攻打东吴的话,他可以树立起一面正义的旗帜,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响应他,他攻打东吴的胜算才能更大。
55、刘备曾利用曹操病死的机会去吊丧,企图和曹魏暂时示好,来改善外交环境,而曹丕直接放言和刘备势不两立,蜀使来则即斩,就是这个缘故。
56、而汉中究竟有多重要呢?用蜀汉臣子杨洪的话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我们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汉中地区则是组成蜀汉坚不可摧防御体系的关键。
57、孙权称帝后,潘濬入朝为九卿,对孙权喜欢打猎的爱好,即使望重如张昭亦不能阻止,潘濬作为后来降臣却敢言能言,切词谏阻,请孙权为自己“故息置之”,孙权竟当真为他“不复射雉(野鸡)”;
58、刘备为什么要东征孙权?主动背反盟约呢?他的原因就是关羽曾经死在了东吴之手,而张飞的死也与东吴有些许关系。如此之大恨,他刘备不得不报!那么事情真的如此吗?答案绝非你想的那样简单。在《三国志/张飞传》之中有明确的记载:“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这句话乃是刘备对三弟张飞的告诫。意思就是让张飞要与下属处理好关系,否则日后就有可能带来大祸。
59、曹操在杀死吕伯奢一家之后说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一句话。刘备听说话竟把这句话改成了他自己的版本“宁可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其实刘备的一生被很多人陷害、算计、背叛,他都是一笑了之全都能够原谅。
60、 刘备入蜀后,在法正的劝说下纳下了吴寡妇,并在称帝后立其为皇后。吴氏的哥哥是吴壹。吴壹本是刘焉、刘璋父子两代的重臣。在诸葛亮北伐时代,战功累累。在诸葛亮选派街亭人选时,只有吴壹和魏延被军事会议的参会者列入“宿将”名列。吴壹在蜀国最终官至车骑将军,他的族弟、参与刘备伐吴之战的吴班,后来官至骠骑将军。
61、关羽攻打襄樊就是奔着曹仁去的,目的是打通中线的南襄隘道,这个战略意义是针对江东孙氏,而并不是北方的曹魏。这么说可能有些人不理解,换个说法就是孙刘两家谁能多控制一条南北互通线路,谁就能在三足鼎立中脱颖而出,所以双方在荆州的争夺上非常激烈。这条南襄隘道经过南阳方城(现方城县)境内的一条坦途,向北能够延伸至许昌、洛阳一带,向西可沿秦岭与伏牛山之间的谷地直通关中。
62、所以关羽要是活着的时候,刘备称帝理应拜关羽为大将军,但在设定中,关羽败归,这个空缺肯定不能给,所以关羽也可能在刘备称帝时保留原职,不予晋升。如果东征打赢了,关羽回去还是大将军,如果打输了,估计关羽也没脸回去了。另外有一个问题,现实中,刘备生前并未追封张飞、关羽,而是将这个人情留给了儿子,所以关羽打赢了也可能还是前将军,待刘禅即位后再行封赏。若关平跟随东征并活着回去,刘备可能会将封赏转嫁给他,或者另行封赏关兴,以示表彰。
63、比如庞德就算投降了,最多也是跟魏延并驾齐驱,且还不一定能争得过。更不要说,庞德根本看不上刘备!厚黑些来说就是,马超是什么人,庞德最清楚,刘备却那么高逼格捧马超。物以类聚,他如何能对刘备有好感?
64、在马腾去许都时,把他留给了马超。因而马超之所以在后来差点打爆曹操,庞德必有大功劳,只不过都一股脑地算在了马超头上。而马超投降刘备后,之所以再无表现,除了刘备有防范外,跟他失去庞德的支持,也有很大关系。
65、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西起永安(白帝城),经巫县、巴东、秭归,东迄夷陵,直通江陵。如果走水路,从白帝城顺流而下到江陵只需一天,李白有诗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但是,刘备当时并不具备可与东吴抗衡的水军,只能走陆路。走陆路,就不得不面对狭窄的三峡。
66、相比刘邦,刘备在夷陵之战的布置实在过于求稳妥了,或许不免有兵败亦可留一方基业的顾虑,并不敢真正放手一搏,战役规模打的始终是有限战争,而非全面战争。
67、我们看《三国志诸葛亮传》,就会发现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在汉献帝禅位后,诸葛亮是带领蜀汉群臣劝刘备进位称帝的人。这在他的传记中大书特书。而在此之前,刘备在打下汉中后,进位汉中王的时候,虽然诸葛亮也是劝进的人员之可在他的传记里却没有多少显示。这是为什么呢?
68、对比另一位万人敌的张飞,就能看出关羽在《三国志》中的记载,远比张飞丰富,尤其是斩颜良这一战,都能当成小说。
69、此时对刘备有利的一面,是曹魏的强大存在固然牵制了他,但更多牵制的其实是孙权。夷陵之战对峙期间,孙权带领吴国中军主力坐镇武昌,东吴水军巡弋从江陵到长江入海口的千里江防。长江下游更是江东大族根本重地,亦必有大量私兵把守。如果说孙权将三分力用在抵御刘备,那至少同时将六分力用于防备曹丕。
70、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刘备称汉中王后,地位己经发生变化,三人关系虽好,但刘备已不是之前的刘备,不会再和关羽、张飞同床而寝,会保持相当的距离,此时的君臣关系会大于兄弟之情。刘备是君,关羽张飞是臣,伴君如伴虎,刘备称王后更多是以君臣对待关羽和张飞,包括之后的称帝也是一样。
71、献帝还在的时候,刘备就贸然称帝,岂不是留给曹操和孙权讨伐的口实?所以曹刘孙三方,没有人敢争这个先,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兵败被杀后,孙权就假惺惺写信劝曹操赶紧称帝吧。曹操一眼就看穿了孙权的把戏,说这小子想把我放火上烤啊。曹操把这封信遍示群臣,为什么呀,这是想看看大臣的反应,曹操并不怕孙权和刘备反对,他是怕内部对自己称帝还有什么不统一的意见。
72、第一个:替关羽出气,希望可以收回荆州,从而实行《隆中对》战略。
73、关羽最重要的性格是忠勇这也是关羽为何千百年来被人们崇拜也终于被奉为武圣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关羽的这种忠君思想才是他最终选择刘备的主要原因。关羽初识刘备时是在街上与张飞打架被刘备劝和后,三人互报家名,自我解绍并在张飞的桃园里,然香跪拜,结为异姓兄弟,既著名的“桃国三结义”,从自我解绍,结拜为兄,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关羽初次了解到,原来刘备是汉室宗亲,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也是从这里了解到刘备是一个拥有远大报夫,远大理想的人,他的奋斗目标是匡扶汉室,这和关羽的忠君报国思不谋而和,正是因为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才使关羽觉得跟着刘备名正言顺,跟着刘备有前途。跟着刘备干的事业是顺应民心,合乎正义正道的事情,从此他便在心里埋下了要和刘备一起创业的雄心。而反观曹操他虽然官居丞相,但却恶名在外,以奸雄好著世,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被时人,也包括关羽在内的深受忠君思想教育影响的人的诟病与不屑。一忠一奸,关羽心里岂能不晓,岂能不明?
74、刘备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想一下子吃掉江东,再同曹操逐鹿中原。
75、其汉献帝被曹操挟持己经名存实亡,刘备顶着匡扶汉室的金色招牌,讨逆图正,也符合关羽报效国家的意念。所以关羽才不以物欲为重,投降曹操是降汉不降曹。
76、定军山一役,夏侯渊身死,曹军三军失色,汉中之战胜利天平已向刘备倾斜,蜀军掌握了主动权。之后饶是曹操亲临汉中督战,也无济于事,最终黯然退兵,演义里面这一段还搭上了一个鸡肋哥杨修。刘备获得汉中,进封汉中王,声望达到了顶峰,之后称帝也是水到渠成了。
77、从汉中北伐,难度系数太高,爬山涉水,运粮又不方便,把汉中堵死了作为门户倒是不错的,至少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8、但是,关羽虽然接受了刘备的封赏,他的表现,还有他的心意,都反馈到了刘备的耳中。从此刘备和关羽之间就产生了隔阂。在此后,关羽的状况每况愈下。在他出兵襄樊的时候,对关平说他做了噩梦,就是现实的反映。
79、如果戮力一心,上天眷顾,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赵云认为“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明末历史学家王夫之也说:“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读通鉴论》)”乾隆皇帝也说:“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乾隆御批通鉴》)”秦末,刘邦偏安巴蜀,最先并未与在荆州的项羽交战,而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进攻关中,由此称霸天下。
80、最根本的一点,刘备拿下汉中之后,就非常膨胀了。能打败曹操,孙权自然不放在眼里了。
81、所以,不是关羽突然爆发,而是之前他的战功、战绩,没被记载。谁让刘备最初混得那么惨呢?这其实也是《三国演义》中,为何要夺走孙坚斩华雄的功劳,塞给关羽的原因——总要让关羽有个预热吧?
82、摘自《中外书摘》、《三国谜案》 文/辣笔小球
83、先说说定军山之战中曹军指挥夏侯渊是个什么人物,不要被演义所蒙蔽,好像夏侯渊只是一名普通的魏将。夏侯渊当时官至征西将军,早年间跟随曹操东征西战不说,就在定军山之战前,破马超韩遂,平张鲁,横扫羌胡,号称虎步关右,所向无前。
84、刘备称王前最高职务是左将军,刘备一直是有雄心壮志争夺天下的,而关羽、张飞二人一直忠心耿耿辅佐刘备,除了三人关系好之外,也存在一起打天下的雄心。
85、刘备所带将军,除了冯习、张南、赵融、傅肜战死之外,其他将军,如:吴班、辅匡、陈式、廖化等人皆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建功立业。吴班与魏延联合,大破司马懿,为诸葛亮争光,为蜀汉挽回面子。而陈式也攻取武都、阴平,立下大功。廖化更是不用多说,多次在北伐之中立功,一度成为蜀国后期名将。
86、(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
87、“陡然听闻陛下的大军从白帝城开发,有人担心您的议事大臣会认为吴王侵夺荆州,杀害关羽,怨念颇深,不宜答应和解。这种思想认识只是从小处用心,并没有从大局考虑。我试为陛下分析此事的轻重大小。陛下如能抑制威势,消减愤怒,姑且听从一下我的意见,就可以确定您的决定了。
88、经过刘备此次执意出征之后,诸葛亮也算看明白了,刘备他这辈子为什么只能偏安,而不能一统?就像赵云的劝告一样,兄弟之间的“义”,乃是小义,而国家之义,乃是大义!舍小就大,乃是得不偿失之举也!
89、 第一个扛起反旗的是汉嘉(今四川芦山县)太守黄元。《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称:“(章武二年)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章武二年的十月,黄元只是举起了反旗,待得章武三年(223)二月,诸葛亮从成都抵达永安后,黄元于三月起兵,攻打临邛,战败,被其亲兵擒至成都,“斩之”。
90、庞德也属于“降将现象”,从史料中只能知道他勇猛,但如何勇猛?谁也不知道。但他归降曹操后,关于庞德的勇猛,就一下变得鲜活且震撼了。
91、 在《三国演义》里,刘禅是个扶不起的昏君,在正史中,刘禅也不是一个有大作为的皇帝。于是,诸葛亮又亮了。刘禅不给力,被刘备授权可以篡位的诸葛亮却没有篡位,所以他忠。诸葛亮忠于刘家的节操,由此一直被代代传诵。
92、但从刘备集团发迹史来说,关二爷在刘备和众文武官员心中的份量显然是不亚于诸葛亮的。
93、想当年桃园结义,三人说的是:匡复汉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的野心日益增大,最后竟自立为汉中王。生的儿子起的名字也叫封禅永理,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于是关羽刘备在情感上便产生了对立。关羽占荆州,如果他支持刘备独立,那关羽只需守好就行。《隆中对》中诸葛亮,已经制定出的政策是:东联孙吴北据曹操,已实现三分天下。关羽不是张飞那个莽夫,他老人家是能文能武。这个政策的重要性,关羽是心知肚明的。但当他看到刘备自立为王,已经有篡汉自立的心的时候,便放弃了襄阳的守卫工作,亲自带兵出去攻打樊城。
94、吕壹事败后,孙权下诏罪己,一面责怪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重臣不肯直言相谏,唯独表彰陆逊和潘濬的忧心为国。
95、此战蜀汉四万中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沙摩柯部武陵蛮军一万同样全灭,黄权部江北军两万人投靠曹魏,再加上其余部队的损失,东吴方面宣称此战共俘斩蜀军八万人,虽可能有所夸大,但对新生的蜀汉政权之重创,确系元气大伤,注定了其从此先天不足、偏安一隅和最终覆亡。
96、没想到曹丕在公元220年11月突然篡位称帝。刘备一直号称汉室的旗号,曹丕却废汉立曹。
97、当然了,关羽的死刘备他是没有料到的。因为在关羽北伐之前,刘备早已跟孙权达成战略联盟,双方答应以湘水为界,互不侵犯!不过,让刘备关羽没有想到的是,孙权竟然在背后捅刀子。
98、第伤痛对等。赵云与关羽自191年结识以来,出生入死,有整整三十年的友谊,两人还可能是儿女亲家。《江陵县志》记载:“关平娶镇东将军赵氏女,生子樾。”镇东将军即赵云。刘备之子娶了张飞之女,关羽之子娶赵云之女也合乎常理。荆州之败,刘备失去了“恩若兄弟”的关羽。如果他人劝谏刘备,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但赵云同样失去了并肩作战的亲家,女儿与外孙也下落不明,赵云劝谏刘备更容易接受。
99、我们来看看,若是刘备最终统一天下,他的好兄弟关羽张飞的下场会如何呢?是会风光的封王,还是被刘备无情杀害?先来看看君王为什么要对功臣下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他们有谋反之心,那么关羽张飞二人发达之后,是否会忘记初衷而背叛刘备呢?
100、其实刘备这样做,主要是因为称帝是刘备毕生的愿望。他几十年来南征北战跟各地的割据势力做斗争,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统一天下、重振汉室。
101、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真实目的让曹操害怕!同时也让诸葛亮真正看清了刘备。
102、可惜的是,刘备太膨胀了。想带着马良等一帮荆州派后起之秀,拿下江东,树立新的内部势力。
103、杜工部诗云“遗恨失吞吴”,与其解释为诸葛亮“不能制主上东行”的追悔,倒不如遗憾此战失去吞并吴国、建立南朝良机,更贴近本意些。
104、但蜀魏矛盾是完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一个已经正式代汉,一个则声称要“复汉”,曹魏君臣只要不想当王莽二世,就始终会把蜀汉当做头等心腹大敌。所以“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实为至理名言。
105、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以诸葛亮为丞相。五月,刘备立刘禅为太子。六月,张飞被其部将张达、范疆杀死。
106、其实刘备确实也派了马良重金结好武陵蛮,在陆逊军侧翼的湘水流域起事,零陵、桂阳两郡亦有惊扰,问题是这帮蛮子终不成气候,被步骘带领交州军万人平息了,没有实现调动陆逊军主力的企图。
107、孙氏出身寒微,孙坚之父仅仅是个瓜农,此前三代皆不可考,家世比起本身是汉室宗亲、祖父举孝廉当过县令的刘备都相差甚远。孙坚孙策皆靠攻杀朝官、杀戮名士立国开基。江东大族对其潜藏严重不满。
108、 但通过本文,我们展现了刘备称帝到病卒的这三年里,蜀汉政权的利益分割和内忧外患,刘禅d、刘永(或刘理d)d、甚至刘循(刘阐)d有可能存在的明争暗斗,以及在皇位之争上的另一种可能。当然,也有刘备死前,为了身后事,而密布一场政治大清洗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说,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君可自取”是恐怖的。蜀国的乱,已经不是刘备所能掌控的了。他将这个棘手的难题,全部扔给了诸葛亮,一代枭雄,终于随关羽、张飞而去了。17岁的刘禅登基后,蜀汉政权迎来了诸葛亮的时代,一个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时代,两个字可以概括:维稳。刘备的遗言是恐怖,但比之更恐怖的是,如果刘备的遗言是诸葛亮的矫诏呢?刘备立的真的是刘禅吗?
109、 史书说汉嘉太守黄元和诸葛亮不和,益州帮里的能人和诸葛亮不和的并不少,还有一个彭羕。刘备一度很重视彭羕,但诸葛亮总是在刘备面前放他坏水,说他“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后来刘备将彭羕贬官为江阳太守。
110、在这个方面,关羽的情况要好于张飞,因为张飞与刘备是儿女亲家,这种关系看起来是君臣和谐,但当皇位传承之际,这种关系就变成了负担,外戚专权是在汉初的吕氏和窦氏身上展现出很大力量的,到东汉末年桓灵时期,外戚专权与宦官问题更是东汉衰落的重要原因。因此,刘备是不会容忍儿子懦弱的情况下,功勋卓著的亲家公把持朝政,倘若刘禅即位,张飞就是国舅,权倾朝政是很简单的事情,加上军中的威望,兵变的威胁也不是没有。
111、再就是,刘备在成都称帝后,整个蜀汉内部都起了大的思想变化。更多的人是希望偏安益州的。刘备其实也是这样。但大部分跟他从荆州过来的将士,是想杀回去的。
112、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庞德主动请缨跟随着于禁,一起来战关羽。面对关羽,于禁深知其水平,有点惧怕。但庞德非但不怕,反而在跟关羽交战中,一箭射中了关羽额头,也就是说,差点杀了关羽。(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2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