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2、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3、造句: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关于学习的成语50个)。
4、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5、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坚壁清野,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6、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7、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8、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9、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10、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11、旰食宵衣: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12、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13、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怒发冲冠(蔺相如)
14、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5、释义: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事情便会成功。
16、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17、春诵夏弦 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18、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19、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美食)土豆各种超赞做法!天呐,真是愧对土豆了!
21、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22、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3、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24、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25、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26、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27、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马革裹尸(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黄袍加身(赵匡胤)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洛阳纸贵(左思)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背水一战(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8、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入木三分(王羲之)
29、释义: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30、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31、(如蚁附膻)就像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比喻臭味相投的人追逐某种丑恶、污秽的事物。也用来指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卑劣行径。。
32、释义是。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33、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34、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35、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36、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37、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38、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9、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负荆请罪(廉颇)
40、意思是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出自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1、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42、解释:废,停止。寝,睡觉。忘,忘记,食,吃饭。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出处: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43、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44、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5、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46、造句: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47、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48、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49、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50、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51、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52、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53、(颐指气使)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态。
54、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论语·学而》(15):“《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55、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56、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57、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58、释义: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59、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60、(脍炙人口)原来比喻美味人人爱吃,后来比喻美好的诗文人人称赞传颂。
61、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62、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63、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64、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5、学而不厌 ( xué ér bù yàn )
66、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67、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68、出自唐·孟棨《本事诗》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69、 (解释):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70、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71、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1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