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辟句子 >

高适的诗别董大(精选美句59句)

高适的诗别董大(精选美句59句)



高适的诗别董大

1、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2、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

3、高适这两首诗,尤其是第一首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一经问世,便传诵天下,引来无数知音感慨。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经典咏流传第二季~高适:别董大(徐涛、康震、凤凰传奇)

6、两年后,749年,即唐玄宗天宝八年,经由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46岁的高适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高适的诗别董大)。

7、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故称“董大”。

8、从前两句的凄凉悲苦的写景色,到后两句昂扬豪壮的写情感,份外突出了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高适的诗别董大)。

9、温馨提示:《每日解读诗词》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10、本诗前两句写景。在风雪肆虐的自然环境中,好友就要分手远去。寒冷昏暗大雪纷飞的天气,本应使人觉得前途渺茫艰难,为之感伤哀叹,可是高适却于后句诗作一转折,突破常格,脱出窠臼。他想到董大身怀绝技,名闻天下,友人众多,必受赏识,因此以“莫愁前路无知己”的断语宽慰;

11、第二首诗,“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两句点明诗人十多年前离开京城,现在正处于浪游中。从“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两句看,他当时也还处于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贫贱”境遇之中,自是穷困不堪,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沉沦,而是想到要奋翮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不可掩。

12、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13、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14、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15、● 夫妻卖掉房产全球旅游,8年后竟赚2亿...

16、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

17、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18、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19、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20、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

21、古人诗作中,离别诗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大多风格上是惆怅惜别,甚至如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到了宋代,柳永和青楼女子作别时,“执手相看泪眼,便无语凝噎”,拉着她们的手,竟然哽咽无声,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哀婉忧伤,催人泪落。

22、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公元747年),送别的对象董大的身份尚无法确定。敦煌写本《唐诗选》残卷题为《别董令望》,此董令望不可考。有学者认为,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天宝六年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23、二十多年不得志还能有如此格局的人,送别朋友的时候,该说些什么呢?

24、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25、时至今日,依然沁人心脾,散发着浓郁的芬芳,不仅给我们艺术上的享受,也得到了心灵的震撼与精神的升华。 

26、《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出自《高常待集》,体裁属于七言绝句,是一首送别诗。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

27、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28、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故称“董大”。

29、①、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30、✦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31、(有道科是唐朝不同于科举考试的另一种人才举荐和考核制度,即经由地方大员或中央官员推荐,参加专为有道德、才艺等的人举办的有道科考试。)

32、747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冬,44岁还在游历的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作此《别董大二首》。

33、《别董大》这首诗从体裁上讲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从内容上讲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写的是(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34、《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第一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第二首诗写老朋友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自是穷困不堪,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沉沦,而是想到要奋翮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不可掩。全诗语言质朴,格调豪迈。

35、如此铿锵励志的送别,干净利落,什么离情愁绪,什么低徊流连,不要!真朋友,懂你要什么,所以,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你如此才情,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董大你呢? 

36、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37、边塞诗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和这近四百年的历史有关。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大大小小有三十余个王朝。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边疆军民的生活和将士保家卫国的情怀便成为了歌咏的诗意题材。

38、石渠《葵青居七绝诗三百纂释》:身分占得高,眼界放得阔:“早有文章惊海内,何妨车马走天涯?”

39、送别的对象为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通过这首送别诗,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40、高适是以写边塞诗著称,他与岑参堪称为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二人历来被并称为“高岑”。高岑所生活的盛唐时代,正值唐王朝统治者开拓疆土,不断在周边发动对异族的战争,周边文化落后的异族部落也时常侵扰唐朝边境。

41、所以,不管你逆境几番,或你的朋友逆境几番,请一定不要沮丧沉沦。赠自己也赠朋友吧:坚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2、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43、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44、“董大”是董庭兰,因家中排行老大,故称“董大”,唐人亲昵喜欢以排名相称。他是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陇西人,整理编著《大胡笳》,《小胡笳》。

45、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46、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47、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话说得响亮而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48、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49、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50、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高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51、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52、《别董大二首·其一》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5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54、狭义的汉魏六朝和政权的传承有关,一是指 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朝都在建康(今南京)建都。二是指具有继承关系的曹魏、晋朝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55、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56、但高适的这首别诗,却显得有些独特,不落俗套。开头起兴,用的是千里黄云、白日微醺、北风吹雁、雪落纷纷的意象,起笔气象就没有小家无奈的味道,接下来诗人一转笔,对朋友说道:不必忧愁前路没有知己,放眼这天下有几个人不知道你呢?这是赠别,是安慰,也是相知。天下谁人不识君,董庭兰是一时的名士,所以,高适对他的鼓励其实并不过分。

57、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58、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