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2、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
3、这时候,介子推出去了。出去后,摘了一些野菜,又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和野菜一起,熬成肉汤给重耳吃。
4、终于有一天他们都饿的不行了,应该是好久没吃肉了,重耳可能是嘴馋的厉害快挺不住了。
5、晋献公时代,宠爱“二五”及骊姬;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设计赶走了重耳与夷吾。成功让自己的儿子坐上王位(虽然没多久就导致晋国内乱,自己和儿子都被被杀了)(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6、虽然略有不同,但也基本认定一个事实,介子推是跟随晋文公历十九年流亡的贤能之臣,却在晋文公继位后,退隐深山,至死不出。
7、晋文公庙是戎子酒庄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址位于戎子酒庄西北方向约500米处,2008年由山西永昌源集团董事长张文泉先生投资重建,旨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明。2009年9月13日重修扩建的晋文公庙落成。
8、而且重耳的这个团队在流浪过程中快要饿死的时候都不曾分开!同生共死!真的是春秋第一团队!
9、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在一个山峰上,介之推拥抱着老母一起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晋文公内疚于心,甚感惋惜,下旨把介子椎母子葬于绵山,按介子推姓氏改绵山为介山,并修建介子推祠堂,自谓:“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每年介子推忌日,晋文公都要率领文武大臣前来祭拜。
10、晋文公在成功夺取国家政权之后,论功行赏了很多人;毕竟这些都是跟随他很多年的忠臣。就连做饭的厨子都有赏赐,可是偏偏没有介子推。(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11、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12、回头看看晋文公的故事,晋文公最大的特征其实就是一直胸有大志,坚韧,有耐心,有情有义身边团结了一批人,这些都是保障晋文公最后成就霸业的基础!
13、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原来跟着他一道出行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晋文公。
14、有人出主意:介子推是孝子,可以放火烧绵山,留出一条下山小道,起火后,介子推会背着老母亲顺小道下山的。晋文公情急之下,居然同意了这个馊主意,结果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数十里绵山烧为焦土,却未见介子推母子人影。
15、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兴师北伐,打回晋国,一举夺得了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掌权之后,晋文公整肃政务,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几年之后晋国趋于强盛,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16、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17、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18、英德点: 广东省英德市英红镇侨兴路104号(英红镇司法局原址),(导航:广东省英红华侨茶厂)
19、晋文公重耳也是晋国第一个被谥号“文”的君主,“文”可以说是谥号中排在第一位的,然后差不多就是武吧!第一位谥号文的可能就是周朝的奠基者周文王了!圣人!
20、 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重耳饥病交加,气息奄奄。介子推见状毅然拔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汤给重耳充饥,从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这就是历史上“割骨奉君”的故事。
21、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22、晋文公重耳在出逃期间,有一次非常饥饿。向老百姓要吃的。老百姓却给他土块。虽然跟随的大臣说,这是象征着你即将得到领土。但是,这样的安慰话,不解饿啊。
23、 其实,民俗专家指出,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对火的崇拜,以及钻木取火、求新火之制。古人因为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要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铎,在街上边走边下令禁火。这也有防备火灾的目的。司烜氏: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
24、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25、 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26、经过卫国时,卫国国君不待见他,所以他只能带着一群人继续赶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候替重耳管理财务的人携款潜逃了。所以重耳一群人只能挨饿前行。
27、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28、这首诗是这样的:“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据说是因为介子推的邻居解张看到这首诗后,为介子推打抱不平。晚上的时候,悄悄把介子推写的这首诗,用箭射到城门上,让重耳知道。不求功名,想要隐居,那就得远远地躲起来。还要写诗发牢骚,那肯定就是心里面有不平。这样一看,就感觉介子推实在是在作秀了。
29、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在黄河边以璧玉起誓,许跟随的众人以重赏,独介子推不以为然,他认为狐偃等人贪天之功以为己用,他不屑于如此,遂与众人分手,渡河隐居了起来。
30、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31、 英德2天-3天自驾游线路策划食宿安排(私人定制套餐),民宿 养生/养老/度假/地产
32、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堵着个柳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33、重耳是真心想把介子推逼出山吗?介子推不求功名,带着母亲一起躲到深山。重耳派人请他,他又不出来。于是,重耳决定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烧出来。结果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一起烧死在一棵柳树下。对于晋文公重耳做的这件事情,我也是严重怀疑他的真心实意。重耳真要寻介子推,他那么多军队,还有寻不到的吗?在古代,大火烧山是以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
34、晋文公重耳,他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春秋的霸主!前面的齐国在和楚国争霸的时候并没有正面冲突,双方不敢直接对战因为彼此都没有必胜把握,齐国和楚国都不敢打!如果真的打起来,齐国很有可能就丢失了霸主的位置,让给了楚成王!但是双方反复衡量之后,和平退兵!而晋文公这一次就不一样,是真的用自己的拳头,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霸主!
35、全歌自始至终以“龙”比喻晋文公,以蛇比喻追随晋文公的臣子。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以龙飞天下,喻指晋文公前后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以五蛇追随辅佐,喻指其追随者的情况。据《史记》,重耳流亡,足迹遍及于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其追随者中最著名的是赵衰、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等五位贤士,《左传》所述五人与此有出入。
36、重耳无粮,饥饿难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养重耳。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也成就了他的忠义之名,史称“割股奉君”或“割股啖君”。
37、退避三舍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晋文公重耳流浪在楚国的时候,楚成王盛情的招待重耳,然后就问重耳,说你假如回到晋国之后成为国君你怎么报答我,开始重耳一再推脱,但是楚成王抓住不放,最后重耳就说假如我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又有幸和大王你在战场上相见的话,我一定让我的军队退避三舍,来报答你今天的大恩!晋文公重耳的表现真的是太好了,不卑不亢,楚成王听了也是特别开心,也特别喜欢重耳!
38、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在山西介休那里)。晋文公便让他的近卫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39、 晋文公对此后悔不已,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品德,便将那座山起名为介山,下令国人每逢介子推死亡周年之日斋戒三天,三天内禁生烟火,忌吃熟食,大家只能吃冷的食物,因此便将那日称为寒食节。于是,“寒食节”便这样在民间流行起来,成了一个风俗习惯。
40、重耳也是特别的有情有义!流浪十七年,一帮兄弟一直跟随左右,有他的舅舅狐偃、老师赵衰、文武全才的先臻、武力超强的魏犨、舅舅狐毛、外交官贾佗然后还有贡献了寒食节(清明节)来源的介子推!这个团队里面是人才济济,狐偃是特别有智谋,赵衰是重耳的文化课老师,先臻也可以说是第一位战神!赵衰是冬日之日,他的儿子赵盾是夏日之日!也正因为赵盾的冬日之日,也才有了赵氏孤儿的故事!魏犨是魏国的先祖,物理超群!
41、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42、介之推认为,重耳之得以回国立为晋君,乃是天意,而赵衰、魏武子等人“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而竟获得封赏,这是“上(指晋文公)下(指赵衰等人)相蒙”,对于这样的君臣,是很难与他们和谐相处的。可见所谓“羞之”,也就是羞于与这些人为伍。故归隐绵山,至死不出。
43、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44、不久,有介子推的熟人为其打抱不平,匿名质问晋文公为何介子推没有得到奖赏?晋文公这才恍然大悟,甚为自责,立即派人去找介子推,并亲自来到绵山下,而介子推决意避而不见。几天的寻找无果让晋文公很是着急。
45、后六句为此歌的后一部分,说重耳返晋,即位后的事。歌中以龙施露雨于四蛇,喻指五贤士中四人得其封赏;羞于封赏而槁死于中野的“一蛇”,则是指介之推。按之《史记》与《左传》,介之推都不在五人之中;这是先秦系统的《龙蛇歌》与史书记载的一点重大差别。至于介之推“羞之”的原因,《左传》与《史记》中都是说得很清楚的。
46、关于介子推的故事也很能体现重耳的有情有义!故事就是重耳流浪的时候,快饿死了,介子推就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了汤,救了重耳和团队里的兄弟!由于介子推平时存在感不是很强!后来重耳回国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就把介子推给忘了,介子推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不愿意主动去找重耳邀功领赏!后来有人就提醒了已经是君主的重耳,重耳就去找介子推,介子推觉得这样很没面子,就背着老母亲爬山,重耳就搜山,怎么样都找不到,就有人出了馊主意,要烧山,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逼下山,最后介子推也没有下山,介子推就和母亲被烧死了!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就把山的名字改做介山,这一天就叫寒食节,不得烧火,以此纪念介子推!寒食节在古代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一天是不能烧火的,后来因为和清明节重合了就直接叫清明节了!
47、于是,有人出了个馊主意,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48、然而晋文公却不能理解介子推的这种想法,在他心里,他认为介子推放弃一切,任劳任怨的帮助自己,甚至还为自己割肱充饥,如此忠心的人,他又怎能不给予封赏而令忠臣心寒,令自己心中有愧,令天下人耻笑呢?所以介子推与母亲隐居绵山后,晋文公希望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他们母子二人,最后晋文公误听他人之言,下令在绵山三面放火,企图逼介子推出山,可是他太小看介子推了,大火烧光了整个绵山,介子推也没出来,最后人们在一棵焦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的尸体,虽然晋文公万分悲痛,却也只能好好安葬他们。介子推成了晋文公这一生永远的痛与悔恨,我想看见介子推尸体的那一刻,他才开始了解了介子推的这种忠心思想吧。
49、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准备回国继位,在黄河岸边,重耳的舅舅狐偃突然不走了,因为他觉得自己这一路犯的错很多,不应该再继续跟着重耳,其实不过是想得到重耳的承诺,重耳马上许诺,既然共患难,必然共富贵。并把璧玉扔进黄河中做了见证。
50、县志云,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欲求却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树而死。致死不忘其衷心:爱其君不受其禄之廉志。虽然有点极端,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如果他读过儒家思想,必定不会不受其禄,既然文公开口让他做官,他就会接受。
51、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52、 有时候,他们这群人经过一些国家,重利轻义的不接待他们,连食宿也不提供,重耳君臣只得沿路乞讨。史上记载,有一次,他们一连走过几天路,由于食物吃完因此饿得不行,这时候介子推背着大家将大腿上的肉割了下来,炖汤给了重耳吃。晋文公回国即位后封赏诸臣,但是偏偏忘了介子推割肉之功,介子推也不为自己争功,便带着母亲逃到了山中。
53、可能很多朋友们对介子推的了解比较少,因为史书关于介子推的记载本就不多,这里我也只能说个大概。
54、 后来经人提醒,晋文公想起介子推的功劳,便派人去山中寻找介子推,但是大山连绵哪里能找到呢,这时候有人给晋文公出主意:放火烧山,介子推是个孝子,肯定会带着老母亲出来的,到时候守在山脚下,就能找到他了。晋文公觉得有道理,便让人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死也不愿出山,最后母子二人死于山火之中。
55、而重耳一向贤名在外,所以在逃离晋国的过程中有一大批人跟随,其中就有介子推。
56、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的五个儿子,为争夺太子位而你死我活、激烈争斗,晋献公的宠妃俪姬为了能把自己所生的儿子立为太子,阴谋害死了既定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躲避俪姬的迫害,流亡狄国、齐国、秦国十九年。
57、所以当晋文公返回晋国后,便开始封赏他们,在追随他的人当中,很多都成为晋国数一数二的大臣,而他们的家族也都对以后的晋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赵衰,三家分晋之一赵国的先祖,魏犨,三家分晋之一魏国的先祖,先轸,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先后在城濮之战,崤之战中打败楚军,秦军,开“兵者,诡道也”之先河,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等等。
58、然后派人去叫他,得知介子推已经离开了,又听说他上了棉上山,遂将棉上山都封给了介子推,为介推田,亦为介山。
59、有人出主意:介子推是孝子,可以放火烧绵山,留出一条下山小道,起火后,介子推会背着老母亲顺小道下山的。晋文公情急之下,居然同意了这个馊主意,结果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数十里绵山烧为焦土,却未见介子推母子人影。
60、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61、于是介子推带着他的老母亲走了,后来有人告诉晋文公说:你知道介子推有多么忠心于您吗?您怎么可以这么对他。把介子推割肉侍奉的情况汇报了一下;晋文公无地自容就派人到处去找介子推。
62、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63、介子推不言禄之所以流传了下来,就是希望我们继承他的优良的精神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发扬光大。现在的社会上确实有许多的`不良风尚,甚至还有一些人道德败坏。贪图荣华富贵先不说,有些人连尊严都不要了。实在是不善之举啊。清明节作文介子推的故事篇4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虐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64、深圳点:深圳市宝安区桃源居深圳区域经济促进会二楼
65、不久,有介子推的熟人为其打抱不平,匿名质问晋文公为何介子推没有得到奖赏?晋文公这才恍然大悟,甚为自责,立即派人去找介子推,并亲自来到绵山下,而介子推决意避而不见。几天的寻找无果让晋文公很是着急。
66、重修后的晋文公庙采用原来的风格和布局。其南北长77米,东西宽37米,规模比过去扩大了三分之占地面积2850平方米。整个建筑严格按照封建典章制度的规定建造,贯穿着明显的儒家思想。正殿居高临下,反映着儒家“王权至上”的思想。中轴对称的格局与中庸之道的礼教观念相吻合,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穷韵味。殿堂、献亭、戏台、厢房、回廊、钟楼、鼓楼、山门等建筑全部呈朱红色,整个庙宇庄严肃穆,气势雄伟,尽显皇家风范。
67、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68、这件事,我觉得很值得怀疑。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医疗技术是非常差的。就算是医生,常常都对大面积的伤口破损,束手无策。根本的原因是古代没有消炎药。当出现巨大伤口的时候,为了防止化脓,有时甚至需要把烙铁烧红,强行烙伤口,以此消炎。
69、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70、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71、然而,中国的清明节对感恩,好像专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将更多的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
72、这个节日的来历正是感恩过程,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
73、这时候的介子推已经对晋文公失望了,所以宁愿躲在深山老林里也不愿再跟晋文公混了。
74、《吕氏春秋》云,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1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