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又过了好几年,这天,一位媒人来说:“有一个姓庐的女子,是范阳人。
2、柳毅告辞了龙宫,沿原路来到岸边,有十多人挑着担子送他。挑担的人们把担子送到柳毅家,放下担子就往回走,出了柳毅的家门,即不见了。柳毅从洞庭君送他的碧玉箱中,随便拿出一件物品到广陵宝店中去,宝店里就给他金银好几万。从此,柳毅家中富起来,来为柳毅说亲的媒人很多,提了好几处亲,柳毅都未答应。
3、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唐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几杯酒下肚,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4、造句:萧峰直接祭出降龙二八掌法大招,一招亢龙有悔,萧峰一掌接一掌,连续叠加20余次。
5、 于是,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开始改革。他的做法首先遭到以他叔叔公子成为首的一些人的反对。武灵王为了说服公子成,亲自到公子成家做工作,他用大量的事例说明学习胡服的好处,终于使公子成同意胡服,并表示愿意带头穿上胡服。公子成的工作做通之后,仍有一些王族公子和大臣极力反对。他们指责武灵王说:“衣服习俗,古之理法,变更古法,是一种罪过。”武灵王批驳他们说:“古今不同俗,有什么古法?帝王都不是承袭的,有什么礼可循?夏、商、周三代都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制定法规,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制定礼仪。礼制、法令都是因地制宜,衣服、器械只要使用方便,就不必死守古代那一套。”武灵王力排众议,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下令在全国改穿胡人的服装,因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人民的拥护。
6、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7、 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此后,天各一方。父母还想把我嫁给贵公子,我没答应。后来听说有人给你说亲,你也没应,这才有了报答的机会。”柳毅说:“你不是庐氏女吗?怎么会是龙女?”龙女说:“那是骗你的,怕说出真名来介又拒绝。”柳毅说:
9、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面上爱龙,实际上怕龙的人。
10、洞庭君陪着柳毅吃酒,殿下乐队奏乐,声音和谐,有如祥风庆云。仙女列队,翩跃起舞。走上一个美丽的女郎来给柳毅敬酒。柳毅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托他寄信的那位女郎。她脸上虽挂着微笑,但眉宇间仍然流露出悲伤的样子。她的服式非常华美,红霞般的烟云飘在她的左右,紫气般的光圈罩在她的头上。敬过酒之后,就轻移莲步,进入宫中。不多时,洞庭君对柳毅说:“泾水的囚人来了。”边说着,边起身。他请柳毅且坐,自己暂到宫中去处理一下。
11、柳毅问:“什么叫《火经》?”那人说:“我们洞庭君是龙,龙以水为神,只要洒一滴水就能淹没了山谷。太阳道士是人,人以火为圣,烛光大的一点火,点燃起来,可把阿房宫化为灰烬。我们龙王精于神理,太阳道士精于人理,他们到一起去探讨神圣的奥秘去了。”
12、我们喜欢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应该真心去喜欢,不应该叶公好龙。
13、传说楚国有一个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家里的墙上画着龙,柱子上刻着龙,各种器具、用品也都装饰着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便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头从窗口伸了进去,尾巴一直绕到了堂屋的旁边。
14、夜里梦见一美丈夫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降,立于凤凰台上,对弄玉说:“我乃太华山之主也。上帝命我与尔结为婚姻,当以中秋日相见,宿缘应尔。 ”从腰间解赤玉箫,倚栏吹之。凤箫和鸣,弄玉猛然惊觉,梦中景象宛然在目。第二天早上,弄玉告诉穆公,遂派孟明以梦中形象到华山寻访。有樵夫指说:“山上明星岩,有一异人,自七月十五日至此,结庐独居,每日下山沽酒自酌。至晚,必吹箫一曲,箫声四彻,闻者忘卧,不知何处人也! ”
15、造句:相传龙生九子里面,也有一只龙子像鳌鱼一样,俗语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龙生九子,却没有一只是像龙的。
16、 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17、后来人们将宋纤的事迹总结出成语“人中之龙”,用来形容杰出的,非凡的人才。也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18、龙生九子之传说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19、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20、这个成语出自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21、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22、大家听了以后,觉得他在撒谎,张僧繇只好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没过多久,天空就开始乌云密布,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腾云驾雾地飞向天空。
23、(出处)《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24、虎踞龙盘(hǔ jù lóng pán):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25、虚伪的叶公对外宣传喜欢龙,在家里的装饰上、壁画、用具上都雕刻或镶嵌上龙的纹饰,人们也认为其痴迷于龙,这件事感动了天上的真龙,真龙现了真身去见叶公,叶公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于是叶公喜欢龙的伪装,不击而破。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的人。
26、夜里梦见一美丈夫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降,立于凤凰台上,对弄玉说:“我乃太华山之主也。上帝命我与尔结为婚姻,当以中秋日相见,宿缘应尔。 ”从腰间解赤玉箫,倚栏吹之。凤箫和鸣,弄玉猛然惊觉,梦中景象宛然在目。第二天早上,弄玉告诉穆公,遂派孟明以梦中形象到华山寻访。有樵夫指说:“山上明星岩,有一异人,自七月十五日至此,结庐独居,每日下山沽酒自酌。至晚,必吹箫一曲,箫声四彻,闻者忘卧,不知何处人也! ”
27、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28、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29、出处《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30、解释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31、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32、“这就是我弟弟钱塘。”柳毅起身,向钱塘行礼。钱塘也赶紧还礼。
33、到现在为止,龙依旧被大家认为是一种拥有巨大神力的动物,它也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
34、造句:相传龙生九子里面,也有一只龙子像鳌鱼一样,俗语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龙生九子,却没有一只是像龙的。
35、对别人女婿的美称。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爱吹箫,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了萧史。几年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乘龙”或“乘龙快婿”就成为对别人女婿的美称。
36、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再看看墙上,被“点睛”的龙已经不知去向了。
37、龙生九子之传说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38、造句:萧峰直接祭出降龙二八掌法大招,一招亢龙有悔,萧峰一掌接一掌,连续叠加20余次。
39、洞庭君说:“不妨事。他去的时候,是一怒而去,所以这样。回来的时候就不这样了。您且请坐。”说着命人摆酒。
40、出处《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41、造句:求质量不求数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于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42、龙是我们国家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在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龙是帝王的象征,也是神的象征。
43、乾卦爻位到了上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将有物极必反的作用。在人事而言,便将有乐极生悲的现象。
44、明帝死后,刘旭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把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45、 一天,叶公正在午睡,屋外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叶公惊醒了,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这时真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叶公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叶公见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瘫倒在地,不省人事。
46、(儿童成长故事)伴随宝宝一路成长的儿童故事屋,每日分享睡前故事,让孩子们在听的世界里遨游,增长知识,哄宝宝安然入睡!
47、 “虎踞龙盘”,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同吴国的皇帝孙权论南京的地势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48、晋朝时生活在建康(今南京)的大画家顾恺之才华出众,他画的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为当时之一绝。后来南朝梁又出了一位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最擅长画山水、佛像,梁武帝建立的很多寺庙和佛塔都是叫他来作画的,其中就包括“画龙点睛”的安乐寺。到了唐朝时,又出了一个更有成就的大画家吴道子,他集绘画和书法于一身,有书圣之称。被唐玄宗惊为天人。
49、成语寓意:这个故事很生动的比喻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叶公式人物,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比喻表面或口头上对某事物特别喜欢,实际上并不爱好,甚至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不爱好甚至还会惧怕它,反对它的人。
50、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51、意思是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52、不周山是撑天的大柱,大柱一断,天就坍塌了一大块,地也陷裂了很多;同时,山林起火,洪水横流,世界发生了可怕的灾难。
53、 战国时期的赵国,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他们虽然和赵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但常有小的掠夺战斗。由于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作战骑在马上,动作十分灵活方便。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往来奔跑,迅速敏捷。而赵国军队虽然武器比胡人精良,但多为步兵和兵车混合编制,加上官兵都身穿长袍,甲胄笨重,骑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战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就想向胡人学习骑马射箭。要学习骑射,首先必须改革服装,采取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
54、出处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55、柳毅拱拱手说:“你为人直爽,办事刚决明快,我很佩服。但婚姻之事,不好勉强。我是为救令侄女解脱苦难而来的。我要是这会儿娶了你侄女。人们也许会认为我是为娶其女而害其夫,名声也不好听。因此,不敢从命。”
56、《晋书·宋纤传》:“名声可以听到但是本人却见不到,仰慕德行却看不到样子,从今以后我知道先生是人中之龙。”
57、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58、 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59、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60、洞庭君问道:“这次杀了多少?”钱塘回答:“六十万。”问:“伤害庄稼吗?”答:“八百里。问:“那个坏小子怎么处置的?”答:“已把他吞食掉了。”洞庭君皱了皱眉头说:“那坏东西实在可恶,该惩治他。可你办事也太急躁了些。以后可不要这样。”钱塘答应说:“是。”
61、他们住在东方海外的汤谷。那里有一棵大树,名叫“扶桑”,所以那地名也叫“扶桑”。
62、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由唐代的张彦远编写。全书十卷,可分为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370余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画龙点睛”的故事就来源于其中的张僧繇篇。
63、与诸葛亮有关典故: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去吴都建业去游说孙权。诸葛亮到了建业,看到秣陵的山势地形,感慨地说:“紫金山山势险峻,像一条龙环绕建业,石头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64、太阳女神羲和,生有10个儿子,也就是10个太阳。
65、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66、它的背上有九九八十一片鳞,叫声像敲铜盘一样响亮。嘴边有两条须,和络腮胡子,颔下有一颗明珠,喉咙下面还有逆鳞。最重要的是,它的头上有尺木,如果没有它的话,龙就不能飞上天空了。
67、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一上奏说,今年所以大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者路呢?”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68、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69、晋朝时期,有一个人叫宋纤,字令艾,敦煌效谷人。宋纤非常有学问,从小就十分聪明,喜欢读书,十几岁就能写的一手好文章。曾经为《论语》作注,并且写诗称赞《论语》。但是宋纤洁身自好,清贫自守,喜欢独处,于是就隐居于酒泉南山。
70、她又杀了一只大得无法形容的乌龟,斩下它的4脚,作为4根天柱,竖立在四方,把天撑住。还利用大火后遗留的芦草灰,堵住了洪水。一场大难,始告平息。
71、人们发现这四条金龙都没有眼睛,纷纷请求他把龙的眼睛给点上。张僧繇却说:“给龙点上眼睛,它们就会从墙里面飞出来!”
72、“冯妇虎”指的是打虎的英雄冯妇,他曾发誓不再打虎,但是一日路过一地,见到老虎伤人,还是忍不住上前打死了那只虎,人们很感激他,但是有些士人却认为他违背了自己的誓言,非大丈夫所为。
73、乾卦爻位到了上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将有物极必反的作用。在人事而言,便将有乐极生悲的现象。
74、柳毅想安慰她几句,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后来。女郎镇静了一会儿,又继续说:“这里离洞庭有几千里路,我站在高处朝着洞庭的方向望去,长天茫茫,什么也望不到。想托人捎个信去,又找谁捎呢?我在这里受这般苦楚,家里人怎么能知道!听说先生要回家乡去,路过洞庭。我想请先生带一封信去,不知先生肯不肯帮忙?”
75、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76、解释: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77、正说话间,宫门忽然大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的人走了进来。那人赶紧站起来说:“这就是我们君主。”说着,走向前去报告。洞庭君看了看柳毅,问道:“来的莫非是人间的人吗?”柳毅上前行了礼,答应说:“是。”
78、 出处: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79、解释: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80、成礼的这天晚上,柳毅看到这个女子的模样和龙女的长像有些相似。龙女当时忧愁憔悴,眉宇间多愁容。这个女子眉目间洋溢着喜气,看起来比龙女更美些。他本想问问,没好开口,一直压在心里。不过见到妻子就很自然地想到龙女。
81、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82、从起点汤谷到终点蒙谷,共有16个站,正好一天的路程。
83、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84、龙有很多的本领,最厉害的就是,它轻轻呵出的气就可以变出云朵。除此之外,还可以施展法力让天降大雨,又或者是变出一团团大火冲向任何地方。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1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