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你会因此跟世界更加割裂开来,走出人群,更少的与外界发生联系,越走越窄。更可怕的是它无时无刻都在给你一种“宿命感”和“自以为是的自我认同感”,让你相信自己与众不同,相信一切都是自己选择下的结果,让你将一切病态的行为全部合理化。
2、要是一切不适合孩子的东西都被禁止,那么,成年人们在思想上也就只会是一个大龄儿童了。很多东西,只是孩子还没到能看或者能看懂的年龄,只是超出了孩子的理解与接受范围。
3、而《人间失格》,正是警示这样的青年:嘿,真的要一蹶不振吗?再这样下去很危险,恐怕会变成叶藏一样的人哦。
4、但同时,这本书具有的强烈代入感让你感觉身临其境,他让你经历痛苦消极颓废等诸多负面情绪,而这样的负面情绪是值得我们每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深思的,这本书带给我们对生活的考量是足够丰富且真实的。
5、总会怀着一种悲观的心态从现实中挖掘出更多的“真相”。
6、不管如何,我认为假如从历史角度和创作背景去理解这本书,它可以一读。叶藏的一生其实也是战后日本一代人的意识形态的体现。
7、不是不在乎,也不是不敏感了,而是感受过伤害以后,把内心柔软的地方藏了起来。
8、作为高三释放压力的课外读物之这本书在我读了三次之后终于被我压到书箱的底部。读一本书,每一次的体验都是不同的。而这本书,是少有的,我读一次对它的厌恶与不满就更深一分。(仅从我的个人体验来讲)而第四次读这本书,就是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老实说,没看完,草草一翻。写作思维课上老师说把书分为四类,可读之书、可翻之书、可阅之书、可扔之书。现在它已经被我归为“可扔之书”了。
9、在我高中的时候,学校流行起阅读《人间失格》的风潮,那时候的我也紧跟潮流,从图书馆中借来了这本书。但是当我阅读完这一本书之后,精神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一种空虚一种压抑。因为我见证着主人公一步一步走向深渊,而自己却什么都做不到。书中的主人公的一些观念,在今天看来是很难接受的,对生命与死亡的探讨也是非常深刻,但是却不适合正处于昂扬向上的年轻人去阅读。
10、没有什么是一直存在的,无论痛苦还是快乐。一切都会消失。
11、太宰治的人生,从青年时代即往下坠,理想破灭,感情失衡,生活破败,身神俱损,千疮百孔。
12、二十七岁那年,他就已经白发苍苍,一般人都以为他已经年过四旬。
13、记得我第一次读它,大概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
14、他可以在女记者家里心安理得地扮演小白脸,转而毫无亏欠地离开;也可以在学生良子的爱慕下,转而选择闪婚。多么可笑的爱情啊,像极了夏日的天空。
15、我从那一晚开始少年白头,渐渐对一切失去信心,渐渐对人感到无止境的怀疑,永久远离对人世生活的一切期待、喜悦、共鸣。
16、大年初四的一个早上,我终于把这部书一口气看完了。
17、读完以后,或许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讨厌无病呻吟,却又需要去靠近一下,这种真实又危险的颓废。
18、“随时准备好接受死亡”的状态带给我安全感。
19、《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自杀5次,其中3次殉情。
20、个人不建议太丧的年轻人读《人间失格》这类书。
21、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表达出来的对这个无奈、现实世界的对抗,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写出了学生刚开始思考人生时的慌乱和迷茫,又像加缪在《局外人》中表达的对社会规则的批判。
22、我们都生而为人,食得人间烟火,即便生活百般为难,但毅然要坚持活下去…
23、出院后不久,因镇痛剂注射上瘾,不惜举债买药,生活陷入了混乱之中。昭和11年10月,在亲朋好友的劝说和哄骗之下住进精神病院,这次入院经历成为他一生都无法释怀的经历,也成为写作《人间失格》的原动力。
24、又或者,在繁忙工作了一整天后,临睡之前,上司突然叫你赶工一个新的项目。那一瞬间,你可能只想大声骂出最难听的话,然后撂挑子不干,彻底毁掉自己现在的生活。
25、人间失格的意思是丧失了做人的资格。《人间失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
26、导致了对方真的离开后,再反复告诉自己:“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不配。”
27、总是认为自己是残缺的,总是生出一种“我会永远孤独”的宿命感。
28、《人间失格》是根据自己心理状况来选择是否观看,这本书符合文学审美意味,但是从境界高低和里面的精神内核来说,颓废,丧,是整本书的格调。
29、一直想看人间失格。阅读课借了同学的看,被语文老师逮了……
30、有趣的是,剖析自己心理原罪的太宰治最终没有摆脱“羞耻的自我”,以自杀结束生命。这就使得它的警世意味又被蒙上了一层怀疑色彩。
31、人性格的大部分地方跟原生家庭有很大的联系,叶藏是他家的第六个孩子(老幺),从小被寄养在亲戚家,这无疑拉大了和亲生父母的距离,也许也是被家庭边缘化的一个原因。
32、多数人对《人间失格》的评价是抑郁,但是如果你看完你觉得这是个明白人,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虽然我并不认为这个人活的有多明白。
33、看完之后,怎么说呢,从大庭叶藏第一次寻死的那一刻,我整就是极度绝望,脑子空荡荡,胸口里仿佛有什么东西堵着。不想哭,却打心底里地难受,不是感同身受的那种难受。我说过,我觉得这个世界的人与人之间从来没有没什么感同身受而言,针只有扎在自己身上,才知道什么叫疼,其他人顶多算百分之不同程度的同情而非共情。
34、如果你是一个很负能量的人,那么我不建议你在认同感的引导下投入负能量的世界。
35、这种乐观给你的不是“相信一切会更好”,而是赋予你一种脚踏实地的真实感,不是一切东西都可以掌控,但一切事情我都可以去面对它,分析它,消化它。当我遇到了一个开心的因,那么我就赞扬这个世界的美好。当我遇到一个不开心的因,那我就丧,就痛骂世界。
36、偶然接触到这本书是高借阅班里图书角的书而看到的。那时我刚考完试,那时正是我备考情绪的低谷期,而打开这本书,似乎就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将我一股脑地吞噬了进去。
37、《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
38、这本书绝对是值得阅读的,它并非如很多人认知的那样充满颓废,消极,太宰治把自己的一生通过叶藏这个角色赤裸裸地展示给我们看,告诉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诸多无奈和不堪。
39、总的来说,就是诠释一个拥有深深罪恶意识的孩子借助酒精、毒品、女人不断自我堕落直至毁灭的故事。
40、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站在没有围栏的高楼顶端,或者流水潺潺的石桥之上,向下望去,虽然感觉恐惧,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想要一跃而下的原始冲动。
41、有人替代了凡人的我们坠入深渊,那么我们就更应该替代他,感受幸福的滋味,重拾正向的情绪,生活下去。
42、借由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刻画其中,这部小说一直被认定为他的自传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滞涩的行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深切的苦楚,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还是选择了投水的方式,为自己划下最后的句点。
43、《人间失格》还具有结构“反讽”的特征,即小说的情节呈现“背离”与“互反”,特别是体现在对大庭叶藏这一人物的塑造上。这种对立的叙述具有强烈的相互颠覆性,它要求读者在阅读时须超越非反讽性叙事的单一视角,不断地对叙述对象予以“证伪再认”。
44、那么就是连所学习的课文都无法了解的人,只知道作为一个人很失败就抱歉的人,想阅读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我实在弄不清楚为什么。如果是为了拓宽自己阅读的方向,完全可以阅读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所著的,在选择上做对了,离自己想要的事情无法错开多远。
45、我虽然还没看,但摘抄过很多句子,我觉得很好,很深刻。人间失格虽然算不上名著,但也不算是乱七八糟的小说吧?
46、我问她教科书上的课文看懂了哪一些,她说都未了解;我问她为什么教育局让学生优先学习这些课文,她表示不知道;我问她除了“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还了解关于太宰治的哪些经典语句,她开始岔开话题;我问他读过莫言的哪些书,她说都未看过。
47、很多书迷不建议学生看,并以长文开怼,主要意思就是年龄小不适合看。一个在高中看了《人间失格》的大学生说:现在,曾经沉迷“丧文化”的人也开始寻找美好,贴近美好了。但愿,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从书里看到美好,因为在每一本公开发行的书里,应该都有美好和希望。那个高中生,你也是哟。
48、但是父亲脸色沉了下来,问他,还是想要书吗?有个玩具很有意思,不想要吗?
49、它当然是可读的的书,而且它既不是要引导人性走向扭曲,也不是弘扬个性。我觉得爱看书的人都应该清楚,并不是书中人所做的事就是作者所提倡的,书中人的观点也未必是作者觉得正确的。
50、什么?你觉得莫言的书没有意思,不用读?不好意思,不要你觉得,要看诺贝尔文学奖的觉得,能够获得世界级奖项的人会比未获得奖项的人要差吗?如果是坚持要看太宰治的书,我会好奇你是在追星还是真正的阅读。
51、但当我真正成长以后,我从中获益最多的却是“自由”。我了解我自己,尊重我自己,甚至在很多事情中,我的理性在分析利弊后,我仍然允许自己选择错和选择丧,或者干脆一段时间就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消沉也没有关系。
52、昭和6年,太宰治与初代同居,后又开始从事共产主义运动,为此几次搬家,在此期间,他发现自己一直信任的妻子在认识他之前早已与人有染,内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于是,他去青森警察署自首,为自己的共产主义革命生涯划上了句号。昭和10年,太宰治在镰仓山企图自缢未果。
53、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很负能量的人,那么我不建议你在认同感的引导下彻底投入负能量的世界中。(尽管我自己就是个丧的人,并且也会偶尔输出这类文。)
54、也许在今天,或许明天和后天,都不是一个合适的日子,但这些都和我们好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关。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juzi/19878.html